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庸处事智慧 作者:何者明 >

第11章

中庸处事智慧 作者:何者明-第11章

小说: 中庸处事智慧 作者:何者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德经》

  人生在世,与人相处,难以回避的就是利益问题。利益关系处理不好,极容易使人陷于困境,也可以说真正的困境是人为的,所以智者意识到这一点后无不强调中庸处世,不贪求利益,而敢于付出。孔子说“君子周急不继富”,意思是说你要帮助了处于困境的人,而不能总是送礼给富足的人。

  现在很多人都明白,在工作上,一个人既拥有专业技术和专门业务知识,又了解和把握经营管理规则,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则在市场竞争中操作自如、得心应手,但还不能肯定他就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比尔·盖茨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曾说,虽然自己并不是每天都痛快,但他不愿与别人交换这个工作。他觉得自己能够与一群充满智能与热情的人去工作、去交流,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松下公司始创人松下幸之助在用人上自有其一套独特的标准:即70分的人才已足够。他认为,人才的雇用以适用公司的程度为好,程度过高,不一定有用。水准过高的人,会认为在这种地方工作很浪费;而如果换成一个普通程度的人,他却会很感激,所以招聘过高水准的人是不适宜的,“适当”两字最重要,适当的公司,适当的商店,招聘适当的人才,70分的人才,有时会更好。这是对人的充分理解,是对人的“软件”——爱心的看重。

  懂得付出才能得到,如果只要对方付出,而自己没有动静,这样的友情是不会长久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错误地认为友情是建立在利益互惠的基础上,这样的人,与他人交往,目的是在于对方有什么利用价值,天天盘算着与人交往会带来什么好处。当对方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为自己提供便利时,便心里乐哈哈,与他形影不离,仿佛情深义重,可是一旦对方没有了利用价值,或者遇到麻烦,便推诿责任,退避三舍,甚至落井下石。这实在是一种自以为聪明的愚蠢表现。这样做的结果,无疑向别人表明:自己是多么的无情无义,又是多么的无耻。以后当别人与他交往时,必然会小心提防,以免被其利用。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事情都彼此联系,互相依存。人与人之间不免有些明争暗夺,有些磨擦,这一切都来源于是吃亏还是占便宜的心理,一切又都结束于吃亏与占便宜的行为。吃亏怎么样?占便宜又怎么样?吃亏了,既获得心灵的平静,又可以获得道义上的支持。一旦对方醒悟过来,你的我的自然一清二楚。相反,占便宜的人,心理上永无宁日,让天下人耻笑,别人的钱财你占有,是何滋味?明白了个中道理,吃亏、占便宜也就分得清楚了。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且严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把友谊之情永恒为知心的倾诉,敞开心扉,乐于为对方付出,然后是愉快地享受彼此的劳动成果。生活实在需要太多太多的友情,需要真诚的付出,而不是索取与占用。

  我们给予朋友的,必须是友爱。我们对给予的结果必须负起责任,同时又要尊重对方的付出,不要对对方的付出不屑一顾。

  付出是没有条件的,有条件的付出就会变得丑态百出。就说笑容吧,你讨好别人的笑,也能表达你的亲切,但因为缺乏真诚,而变得生硬、勉强,令人厌恶。同样的,心中有所要求,才给予对方好处,对于真正的友谊没有实质性的益处。因为它可能带来更大的欲望,变成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贪婪地操纵。

  朋友之间,或者合作伙伴之间,无论你给予与付出的是什么,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斤斤计较是小看自己的能力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

  朋友之间,有时为“谁付出多了,谁没有付出”而发生争执和冲突是正常的,关键看你如何处理,千万不要计较,一计较就像一盘菜里落进了灰尘,那就难吃了,所以吵归吵,不能老是抓着问题不放。头一天争了几句,第二天见面,就应该好像前一天没有发生争吵一样,尽可能改变话题,而不要接着昨天的话题接着说。

  争吵是伤害朋友感情的,但争吵的时候,把窝在心里的话倒出来,也不无是一件好事,所以不能以为一旦发生了争吵两个人的关系便笼罩了阴影。想一想过去的友谊,再针对冲突的性质来恰到好处地处理。首要消除因为争吵而产生与对方分手的想法。

  弄清吵架的原因。假如你与同事的争辩十分滑稽可笑的话,它很可能自然而然地过去。或是你们俩在某个观点上意见不统一,其实这些问题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更多的时候,不是任何人的错,或是两个人都有错,或是没人能真正搞清是谁的错。不去追究,才是言归于好的奥妙所在。

  寻找和尝试言归于好的办法。吵架后,同事彼此之间会直接出现一种担心的心理。大多数人最担心的是遭到拒绝。深呼吸,让自己轻松一下,这偶然的行为会帮助你和同事驱散紧张的气氛。

  你一旦告别恐惧和担心,那么和同事的交谈就会更容易些。别等同事来找你,能迈出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让争吵恶化,那么你们两个人会一起失去友谊。如果你们言归于好,你们就都是胜利者。不要等待别人解决问题,你自己应负起责任。时间不等人,你越快越好。

  不能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需主动去尝试,用积极的态度唤起彼此的信心。“嗨,还生气呢?”“喂,有空咱们聊聊。”假如你面对面地向她提问,不妨带着真诚的微笑。

  假如你们双方都坚信自己是正确的话,那么很难听进对方的倾诉。但是你如何弄清同事的感受呢?你可以开诚布公地说:“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告诉我你是如何想的好吗?”而且当对方谈话时,不要打断她或是与其争辩,让她感到你尊重她,也许矛盾好解决一些。

  当冲突无法避免时,不妨制订处世“争吵法则”:

  ⊙任何争端事出有因,不能借题发挥,故意制造事端。

  ⊙不能和任何人发生肢体冲突,除非出于自卫,否则绝对是最疯狂的行为。

  ⊙不要碰他人最敏感的话题。比如,有人很介意别人叫他“小眼睛”,结果你偏偏不知好歹,即使对方明知你是开玩笑,还是会恨你入骨。

  ⊙不要透露你在某方面根深蒂固的偏见或意识形态,比如,种族好恶、性别歧视等,通常,这类争执会让你成为众矢之的。

  ⊙当你在与对方的较量中占得上风时,千万不要得意洋洋,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否则,对方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就会想方设法奉还今天的屈辱。如果你向对方表示尊敬之意,表明自己只是侥幸取胜,对方就会怨恨顿消。

  在与人交往中造成了冲突,本来你的目的是使事情对自己有利,而不是为自己树敌。从利益出发,主动求和以减轻敌意,以免发生更激烈的冲突,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毫无疑问,这是处理矛盾的上策。

  《子思子》上有言:“君子不以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不能者愧人。”《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写道:“记人之善,忘人之过。”你如果能做到这样,在顺境中得人缘,逆境中得人助,自是必然。  
主动吃亏一定是发现了什么更好吃的东西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韩婴《韩诗外传》

  常常听到对有人缘的人评价是:“他很大方,舍得给人吃给人喝。”这句话听上去很世俗,然而从中庸处世的角度看,你为人小气,不愿吃亏,就显得很尖滑。不少好朋友,或者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反目成仇了,双方都搞得很不开心。相互你好我好地走到一起,结果是大打出手的分手,前后反差太大,都是由于不得中庸之道,怕吃亏造成的。

  有个人却不这样,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几年后一笔生意让他们所赚的钱又赔了进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他就与朋友分手了。显得多有风度啊,没有相互埋怨,这叫“好合好散”。生意没了,人情还在。

  有人问小巨人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吗?”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他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也就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的中庸处世的交友经验。

  吃亏是福,乃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还是做生意场上的伙伴也罢,手下的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给你干。因为他知道老板生意好了他才会好。生意场伙伴同你做生意不能赚钱,才会朝三暮四。好分好合,你要让他人觉得你是个值得共事的人,这才是成功的处世。

  有人与朋友一旦分手,就翻脸不认人,不想吃一点亏,这种人是否聪明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为什么呢?在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亏,因为他已经处处抢先,从来不为别人考虑,眼睛总是盯着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占有它。他周围的人对他很反感,合作几个来回就再也不想与他合作下去了。合作伙伴一个个离他而去,他难以找到愿意与他重新合作的人,他不是吃了大亏吗?

  分手,情分不能践踏。主动吃亏,山不转路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如果你与人分手时,狠狠地捞一把,不管是自己的还不是自己的东西,拿上手就是自己的东西,那么就显得忘恩负义,或者不仁不义。

  从心态发展上来看,你老不愿吃亏,老占别人的便宜,会把自己弄得很猥琐。因为便宜被你占尽的时候,也就会觉得自己总在吃亏,心中就会积存不满和愤怒,这对自己也会是很大的伤害。再有,捞朋友的东西的人绝不会有什么出息,因为,他的眼光都集中到收集和占有眼前的每一点微小的利益上,势必影响自己的境界,缺乏向远处、高处看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人除非摸彩票中了奖,否则是很难获得大的成功和利益。  
为对手叫好并不是弱者的表现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善。

  ——韩愈《原毁》

  中庸强调是与人和谐相处,可是不少人与人初次见面很客气,与人短时间相处也能做到谦让付出,可是时间长了就相处不好了,不愿为对方付出,甚至斤斤计较起来。成功的处世是与人越相处久越显示自己对人的友好。

  相处久了,产生一种视对方为工作和生活中的竞争对手的心理,以致处处戒备和设防,对他人的笑容减少了,客气话也少了,而挖苦与讽刺多了。常见到一些同事与朋友,见面就互相嘲笑对方。这种相处,其实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因为一旦出现生活变故,你讽刺排挤的人,没有给过他帮助的人,最容易成为幸灾乐祸的人,成为在你伤口上撒盐的人。

  当我们看到自己取得成功的时候总是兴奋不已,希望有人为自己鼓掌。可是当身边人,包括你的“假想敌”,你的对手取得成功的时候,你该怎样去面对呢?是嫉妒还是欣赏?是大声叫好还是不屑一顾?尤其是你平日与他相处得很紧张、很不快乐的人成功了,这时候,你为他鼓掌,会化解对方对你的不满和成见,改变他对你的态度,他会觉得你慷慨地付出自己的真诚,从此,他也会给予你的支持。人都是这样,死结越拧越紧,活结虽复杂,却容易打开。

  亚力山大和大流士在伊萨斯展开激烈大战,大流士失败后逃走了。一个仆人想办法逃到大流士那里,大流士询问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们是否活着,仆人回答:“他们都还活着,而且人们对她们的殷勤礼遇跟您在位时一模一样。”

  大流士听完之后又问他的妻子是否仍忠贞于他,仆人回答仍是肯定的。于是他又问亚力山大是否曾对她强施无礼,仆人先发誓,随后说:“大王陛下,您的王后跟您离开时一样,亚力山大是最高尚的人,最能控制自己的英雄。”

  大流士听完仆人这句话,双手全十,对着苍天祈祷说:“啊!宙斯大王!您掌握着人世间帝王的兴衰大事。既然您把波斯和米地亚的主权交给了我,我祈求您,如果可能,就保佑这个主权天长地久。但是如果我不能继续在亚洲称王了,我祈祷您千万别把这个主权交给别人,只交给亚力山大,因为他的行为高尚无比,对敌人也不例外。”

  为朋友叫好与付出容易,为别人叫好与付出困难,为对手叫好与付出更困难。我所说的付出,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的一句鼓励就是给予,当别人成功的时候,你的几声掌声就是礼物。一些人对同行冤家和竞争对手,多采取的是阴险的手段,打击报复,而不知道如何化敌为友。想把对手变成朋友,就要舍得为他“付出”,对方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要保持冷静,不能见机踹他一脚,当你成功的时候,不要在对方面前趾高气扬,克制自己不流露出得意。做到这些就是“付出”,勇敢地“付出”。

  一位成功人士说:“为竞争对手叫好,并不代表自己就是弱者。为对手叫好,非但不会损伤自尊心,相反还会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对手叫好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得到的是感激。为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对手叫好是一种修养,为对手赞赏的过程,也是自己矫正自私与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美德、智慧、修养,是我们处世的资本。  
当别人危难时伸手援助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得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

  一个一毛不拔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而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别人,自己怎么办?君子要顾本,所以中庸之道是既不太小气,也不太大方。人际关系存在着一个“成本”,使用方法和时机得当,则降低成本,获得人心。比如,捐助、义卖、让利等等公益事业活动,表面上资助非盈利甚至“倒贴”的社会性公益事业,“无私”地奉献出爱心,实际上所起的广告效应,会远远大于同等成本的“硬广告”。并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