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三百年-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豕长蛇,贪婪无比。贪赃枉法是清朝官员的通病,有的数额特别巨大。乾隆朝和霸咄鞣ǎ坏募也8亿两。国泰是山东巡抚,附和和谢呤芑撸菹夭挚饪骺200多万。王亶望在担任甘肃布政使期间,与总督勒尔锦改“监粮”为输粮,又捏灾冒赈,侵吞国家钱粮。任浙江巡抚时,被抄出的家产逾百万。嘉庆十三年,山阳县县令王伸汉冒开饥民户数领取救济款25000两,杀害查赈的江苏知县李毓昌。道光时的南督,住江苏清江浦。每年修河费五六万两银,大小官吏侵吞十分之九。两广总督李鸿宾每月从外国走私鸦片的贩子处收贿银36000。光绪时,李鸿章与俄国签订辽东半岛租借条约,一次性获取沙俄财政大臣威特贿金50万卢布。(曹贵民《晚清衰败的原因与教训》)
狡诈无比,诡计多端。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挥师北上,直抵南京城下,收复附近4府、3州、24县。两江总督郎廷佐假降,但要求宽限30日,郑成功听信其言,放弃进攻,坐待受降。清将梁化凤穴地而出,以500骑兵突袭郑成功前锋营,次日城内尽出攻击,郑成功大败,北伐失败,仓皇退回厦门。
淫乱无度,残忍无比。《啸亭杂录·权贵之淫虐》:“乾隆中,某驸马家巨富,尝淫其婢,不从。命裸置雪中僵死。其家挞死女婢无算,皆自墙穴弃尸出。”
卖国投降,不顾廉耻。鸦片战争中,琦善擅自答应义律提出的割让香港给英国并签订含有该项内容的草约。战后,耆英与伊里布担任全权代表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谈判,全部接受对方提出的条件,签订《南京条约》。
贪生怕死,遇敌即逃。鸦片战争中,在英军进攻面前,浙江总督步云逃跑,两江总督牛鉴逃跑。广西巡抚徐延旭在中法战争中负责北宁军事,驻军谅山,但当法军进攻北宁时,他仓皇逃往龙州。
奉承巴结,设法上爬。军机大臣傅恒,是孝贤纯皇后弟,为乾隆帝倚为重臣。很多官员都想巴结他。傅恒兄长广成去世。傅恒正在热河陪伴乾隆,请假回京治丧。他没到之前,很少有官员去吊唁,而当傅恒到的那天,官员便蜂拥而至,素车白马。一向与广成没有瓜葛的也去了,并故意找机会与傅恒讲话。
顽固守旧,反对改革。晚清时期,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指导下,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以“求强”、“求富”。但以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李鸿藻为首的清流派把洋务派斥为“名教罪人”。
人往往有多种经历,表现有多方面。前面提到的王亶望,他不仅贪婪,而且好色,生活糜烂。他有个宠妾叫卿怜。他让人做了一条四脚裤,上绣“鸳鸯裤”三字,与卿怜同穿。乾隆帝生气地说:“公卿宣淫,以至于此!”清末袁世凯一生,更是五毒俱全。他反对人民群众运动,倒退反动,两面三刀,卖友求荣,投机钻营,窃取革命果实。再拿清末三大“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来说,他们处于同一时代,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但也有搞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功绩,左宗棠还有收复新疆的大功。
人与人相比,往往有相同方面,也有不同方面。就镇压太平天国的作用而言,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就洋务运动功绩而言,则是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但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尊严方面,曾国藩、李鸿章与左宗棠比是望尘莫及的。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很多观点与曾国藩雷同,但左宗棠与李鸿章观点就有很多差别。(董蔡时《左宗棠评传》66667页)他们在“海防”和“塞防”问题上,在中法战争中就有矛盾,左宗棠对于曾国藩在天津教案中的崇洋媚外行径也有过非议。三人禀性也不同:曾国藩长于“谋”,李鸿章长于“才”,左宗棠则长于“气(正气)”。吴三桂与李成栋有相似之处,都是明朝臣子,都降清,镇压清初的抗清斗争十分卖力,但也有很大的区别。两人后来都反清,但李成栋是反正,而吴三桂是叛乱。
上面我们以概括的语言说了一些清代官员形形色色的表现,下面我们再引一些具体例子和故事做进一步的补充。
巡抚朱国治
前面说平定三藩一事时曾提到云南巡抚朱国治因不从吴三桂反被杀。我们不妨再看看他的过去。
朱国治(?-1673)是汉军正黄旗人。顺治四年(1647)由拔贡知北京附近的固安县。十七年升江宁巡抚。上年郑成功北伐为粱化凤所破,十六年十月,郑成功还至厦门。十七年九月初六,他给朝廷上疏,提出以守为战的策略。他分析清军与郑成功军各自长短:清军长于弓马和陆战,郑军长于战船海战。他建议海口多设烽堠炮台,使郑军势困援绝,众心必变,乘间攻之,一定得胜。十八年,就是这个巡抚连续制造了两桩大案——哭庙案与奏销案。前一案包庇贪官,压制人民,后一案是维护朝廷催促钱粮,打击缙绅。
顺治十七年,江苏吴县县令任维初盗卖仓粮。第二年正月初七顺治帝去世。二月初一,丧报江南,地方官设堂哭灵。过了两天,对任维初痛恨的百多名诸生(一说18人)到孔庙哭灵,发泄对任维初的怨恨,将任告到府衙,向朱国治呈投了诉状。审理时,任维初交代他初到吴县,因为上司索求馈赠,没有钱,只好做这样事。朱国治听后大惊。他不仅没有惩治任维初,反而诬陷诸生,向朝廷报告说:“‘县令催征招尤,劣生纠党肆横’,震惊先帝之灵,妄图抗粮谋反。”朝廷立即派员调查,朱国治大造声势。七月朝廷下令,将倪国宝、顾伟业、金圣叹等18人处斩,其中还有8人的妻子、家产入官。朱国治亲临刑场监斩。
奏销案与哭庙案几乎在同一时期发生。奏销的意思是将征收的钱粮报部。奏销案就是一个与征收钱粮有关的案子。
明代以来,江南役赋比其他省重得多,其中又以苏州、松江为最。因为役赋重而完不成的人很多很多。
顺治帝去世后,康熙帝即位,以索尼、鳌拜等4人辅政。辅政令吏、刑二部让各级官吏催征积欠、钱粮。接到命令后朱国治立即行动,到无锡、嘉定一带催交。六月,朱国治上疏,造册向户部报告苏州、常州、镇江、松江4府与溧县一县欠交钱粮的13517位文武绅士,还有衙役254名,诬称他们“抗粮”。吏部作出严厉的惩罚规定。根据规定,在籍绅衿,不论官职,或黜革,或降职。有些人还遭鞭打。有3000人被械送刑部议处,第二年五月才送回。翰林院编修探花叶名霭因为欠钱一文,都被革去编修之职。于是有民谣说:“探花不值一文钱。”“苛政猛于虎”,这话再次得到了证实。
康熙十年,朱国治调云南巡抚。很可能是康熙觉得朱国治对清朝太忠诚了,于是派他去监督吴三桂。
从朱国治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他对清王朝是忠实走狗,对人民却猛过恶狼。
双料曹操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善骗无义,好生诡谋的奸雄。无独有偶,乾隆至道光年间的朱勋集狡猾、贪婪、巧佞于一身,在短短的十年就从一个县丞爬到封疆大吏的官位,人称“双料曹操”。双料者,加倍也。然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双料曹操最后落了个凄凉回籍,没过几年就魂归地府了。
朱勋,江苏靖江人,出生在乾隆朝,字晋斋,号虚舟。族人富有,独朱勋中落。他因为有点鬼才,经常做些古怪事,族人给他捐了个官,分发陕西。乾隆五十三年(1788),朱勋借补咸阳县丞。
一天,吏员集中在长官衙门请示公事,有同僚说,按察使有个外甥女正在择婿,如果哪个人年轻还没娶妻,这就是好机会了。有按察使作奥援,富贵不难。朱勋听到这番话后怦然心动,谋划起怎么做按察使的乘龙快婿来。
回到家里,朱勋便唉声叹气起来。妻子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刚才听说你妈病得十分厉害,怎么办呢?”妻子听后马上说:“我回去看看。”朱勋暗喜。随后朱勋暗地里拿出6百两银子交给一个仆人,对他说:“这些钱都给你。你领夫人去哪里都可以,只要不再回陕西给我找麻烦就行。”仆人明白他的意思,大喜过望,按照他的话去了。
妻子走后,朱勋就借口说他妻子死了,委托媒人,娶按察使外甥女为继室。有了按察使的奥援,朱勋飞黄腾达起来。五十五年升为咸宁知县,五十九年迁乾州直隶州知州,六十年擢同州府知府。
嘉庆元年(1796)朱勋因剿灭将军山农民起义,赏戴花翎,五年二月升延榆绥道。闰四月,调陕安道。七年镇压白莲教起义首领苟文明有功,赏加按察使衔。八年朱勋授按察使。十年因为他在秋审时轻罪重判,部议降职,但嘉庆帝改为留任。十四年,朱勋授布政使。十八年九月朱勋做上了护理巡抚。所谓“护理”是指官员出缺,由次级官守护印信,处理事务。十月,实授巡抚。《清史稿·疆臣年表》上记载,朱勋从嘉庆十八年到道光二年担任陕西巡抚。
朱勋贪婪。嘉庆八年初,因南山粮食腾贵,朝廷给士兵在饷外增加盐米钱5钱,并规定三年后才减到4钱。十年六月,朱勋把4钱全扣了,放进自己荷包。他却借包谷2千石给士兵作3个月的粮食,这种做法引起了宁陕新兵之变。此事在魏源《圣武记》中有记载。
昭槤《啸亭续录·朱勋》里描写朱勋:“惟以贿闻,百姓恨之切齿。”他开始当巡抚那年,南山木材匮乏,他照旧征税,引起农民造反。农民说:“惟有屠斫老朱后,我辈方解甲归田也。”这话用今天话说,就是“把这个姓朱的老东西杀了以后,我们才会放下武器回去耕田。”最后有个叫杨时斋的救了他。
十九年(1814)十二月,朱勋因为因循疲玩,降二级留任。
道光元年(1821)九月,朱勋担任护理总督。十一月,华阴县农民严文潮故意杀了一家二口,朱勋审案时,判处严文潮斩决枭示。但刑部按照当时法律改拟斩监候。朱勋自请交部议处,部议降二级调用,皇帝从宽改为留任。
道光二年(1822)陕西渭南县发生一桩人命案。该县富豪柳全璧索债将佣人朱某打死。接着他以重金贿赂县令徐润,称朱某是自己跌伤致死。虽然结了案,但朱某妻子不服,上控到朱勋巡抚衙门。朱勋改托另一县令姚洽另审。柳全璧广行贿赂,朱勋与布政使邓廷桢都有所染。姚洽按意旨办案。朱某妻子刚生小孩,姚洽叫差役硬逼她赴审,以致伤风而死。朱某妻子的亲戚马某屡次控告,姚洽对他施以严刑也死了。朱某有个侄女,因为接受贿赂,私下里表示可以私了。但村民很愤怒,威胁她说:“你如不上告,我们要分你的尸。”该侄女不得已入京上告。后来朝廷派人弄清了真相,柳全璧处死,徐润、姚洽戍边,朱勋与邓廷桢降职。
钦差工部尚书文孚、内阁学士辛从益奏劾,道光帝很是气愤,斥责道:“朱勋历任有年,于地方人命重案,任听属员颠倒是非,舞弊枉法,负恩溺职,莫此为甚!必应先行严议。”部议将朱勋革职,命他到京,以四五品京堂候补。但道光帝赏三品顶戴,让他退休还乡。听到这个消息,百姓拍手称快。
朱勋留念京城,与要员结交。他以为自己没事,常常发牢骚说:“这么久还不起用我?”三年(1823)秋天,朱勋接驾良乡(离房山不远),没想到道光帝要他马上还乡。朱勋为人豪奢,他虽侵吞巨款,但不够他挥霍。离京之日,债券如山,行李萧条。在家乡凄凉度日,九年(1829)病死。
不文不正
“不文不正”是嘉道宠臣曹振镛死后社会上给他的评语。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笙,安徽歙县人。父文埴,官户部尚书。乾隆四十六年曹振镛中进士,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历任侍讲、编修、学政,先后充当乡试副考官、正考官、殿试读卷官、会试正考官、通政使、实录馆副总裁、实录馆总裁、吏部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他还有些加衔,如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此外道光皇帝还在平定张格尔叛乱后在紫光阁给他画像,并作辞赞扬,赏给双眼花翎等等。他是皇帝十足的宠臣。
曹振镛历仕三朝,为官数十年,干的事主要是在科举考试、撰写皇帝实录、政府部门事务(如承书谕旨,议论国事等)上,并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什么他能历仕三朝,飞黄腾达?《清史稿·曹振镛》说他:“小心谨慎,一守文法,最被倚任。”同光时人朱克敬《瞑庵二识》说:“曹文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有几次曹振镛也因为有过失,嘉庆、道光二帝不得不交部严议,但结果是一再“加恩”,减轻部议处分。例如嘉庆十四年十二月“以失察工部书吏舞弊冒领三库银两,部议降二级调用,上加恩降三级留任。”道光二年二月,“承办坛庙工程司员得受官匠银两,复瞩托看册司员蒙混算销,上以该堂官漫不经心,将振镛等交部严议,寻议褫职,上加恩改为降四级留任。”
曹振镛三次担任学政,主持过乡试、会试各4次。据《清史稿·曹振镛传》,他评举子的文章全看字,看是不是馆阁体。馆阁体字体拘谨,毫无生气。据《清朝野史大观·曹振镛之误清》,进士中如果谁有个字不合馆阁体,就进不了翰林。判断文章优劣,不看内容,只看字体,多么荒唐!《清史稿·曹振镛传》说他“不取淹博才华之士”,那就得取庸庸碌碌之辈,让这种人管理政事,哪能让国家振兴起来?
曹振镛在朝中钳制人口,堵塞言路。朱克敬《瞑庵杂识》有一段话,大意是说道光初年,曹振镛当政国,很不喜欢后生“躁妄”。门生后辈有做御史的,他“见必戒之曰:‘毋多言,毋豪意兴。’由是台谏务缄默守位,寖成风俗矣。”《清朝野史大观·曹振镛之误清》上说:道光初年,道光帝为政事弄得很疲倦,苦于章奏不能全阅。曹振镛向道光皇帝献“计”:现在天下太平,臣子好危言耸听,指陈朝廷阙失,是想追求声誉。治他们的罪,他们会说拒谏。以后奏章,不用都看,只选一部分有错误的为据,批评他们,他们为陛下圣明震慑,就没人放肆了。道光帝听了他的话。从此可以理解,当时为什么“万马齐喑究可哀”!咸丰初年,曾国藩曾上书,痛惜“十余年间,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人折言地方之利病。”
道光时期,一般士大夫麻木愚昧,苟且因循。这种风气也可在曹振镛那里找到根源。罗继祖《枫窗三绿》上载了一个故事:宣宗曾大考翰林和詹事,以左思《咏史》诗“巢林栖一枝”命题,好多人不得其解。曹振镛在侧,宣宗问他:“你知道吗?”曹振镛明明知道也说不知道。别人问他为什么在皇帝面前说不知道,他说:“知道没什么了不起,不知道也没什么损失,‘炫己损人,吾不为也。’”作者评论道,曹振镛是以文学受知遇,并擢升到宰相地位,在文学方面应起带头作用,怎能装不懂来显示自己有容,有修养?这就是道咸以后缙绅不学无术的根源。
曹振镛的“有容”是表面的,有限的,骨子里是妒忌,不惜暗地里陷害他人。金安清《水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