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可透露 作者: 曾鹏宇-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星看完信,很难过,开始琢磨着怎样去披露这件事情,后来辗转找到了我。按以前做调查的规律,这种事情先采访明星,拿到那封信;然后再以某种方式调查那家福利院,还要以更稳妥的手段核实信里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在此之前的调查可能都不能公开身份……把情况告诉明星那边后,那边反而犹豫了。
开始我以为是明星犹豫了,后来才知道不是。明星是跟一群娱乐记者去的福利院。事情出来后,一心想帮助孩子的明星先是把事情跟这些记者说了,结果这些娱记都劝他“忘了这事”,不要跟政府作对———哇,我觉得这哪儿是娱记啊,如此根红苗正———结果就把明星说郁闷了,也说犹豫了。
在我长时间没等来那边的消息期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冒了出来。今天早上接到消息,说那明星因为信佛,向佛之心当然向善,而且他以前演的不都是那些形象吗,可面临“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两难境地”让他彻夜难眠,然后他的决定是,把这件事告诉佛祖。
他告诉佛祖的方式是:把那封珍贵的、孩子塞在他手心里、对整个事件最直接最重要证明的信,给烧了。
我听了整件事情,目瞪口呆。这事情有两个可能,信可能真是被烧了,明星也是人,也有人的一切属性,哪怕是信佛的大侠;还有一种可能,信没有被烧,明星从善如流,把事情告诉了佛陀,而自己选择了遗忘。
这个明星,不姓李。
张艺谋牌鞋油
这事就跟小屁孩拉屎一样,故意一次不拉干净,一会儿拉一点,还拉成各种形状让你看。
上午开会的时候,问记者有什么选题。洪水同学报了一个:张艺谋电影《黄金甲》明天要开新闻发布会。我听了很惊奇,发布会?一周前不是刚开了,周润发装疯卖傻要抱巩俐的那个?
洪水说,那是发布会,这也是发布会,那是周润发巩俐,这是周杰伦……他一说我就明白了,以前我们家门口有个擦皮鞋的,每次他擦鞋都只挤一点点鞋油,别人说他抠门儿,总听他理直气壮地说:“当然得节省点了,这可是进口鞋油!”那年月,进口鞋油的名头能吓死谁,结果就把人唬住了,反而觉得自己的皮鞋也格外蹭亮起来,所以那个鞋摊的生意也格外好。
《黄金甲》最开始冒头之日,正是《无极》稀里哗啦、《夜宴》躲躲闪闪之时。关于它,第一篇消息是我们报的。那段时间洪水为了这稿子,费了老鼻子劲了,有一天他兴高采烈地对我说:“片名确定了,独家!”随后他真发了篇1000字的稿子,基本可以浓缩为一句话:“张艺谋新片叫《满城尽带黄金甲》,号称古装版雷雨。”其他的,不说也死不了人———知道你辛苦,洪水看了不要生气。
我们独家的第二天,另一家同城媒体报了另一个“独家”———周杰伦要演小王子;第四天,周杰伦又不演小王子了改演鲁大海,独家;第六天,幸运的谋女郎出来了,独家;第八天,16岁的“谋男郎”也出来了,还是独家……
这些独家新闻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媒体接着一个媒体轮着来,每家都只给一点,但这一点又都不一样,结果就成了“洪湖水浪打浪,黄金甲火在浪尖上”。
第一轮独家风潮过去后,洪水有一天又发来两张照片,说是张伟平发过来的,独家给我们用。看了一眼,是周润发巩俐戴着高冠穿着黄袍的照片,定妆照。那天版面挤,就没急着上。结果洪水很晚还电话来,说那边问能不能发,并再次强调是独家。
他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又来了。
这两张照片我们没用,不出所料,第二天它们出现在另外一家报纸上;之后,周杰伦、刘烨、“谋女郎”……定妆照一张一张地见报,你说他一次性发完不成吗?不成,这事就跟小屁孩拉屎一样,故意一次不拉干净,一会儿拉一点,还拉成各种形状让你看。反正这事是一个愿拉,一个愿看。故意得瑟。
那些跟黄金圣斗士一样的照片我们都没用,因为不想把垃圾塞给读者,再说现在的“北青”早不是让外国兄弟站起来为谁鼓27分钟掌的时代了———结果先坐不住的是他们。最后一张定妆照发过来时,对方通过洪水,婉转表达了想勾兑一下的意愿。我们觉得没什么好勾兑的,有新闻,咱给你报,没新闻,别拿咱生造。就没理会。
总算两轮炒过,该新闻发布会了———就是周润发耍宝那次。我们去了,正常新闻做的,当时觉得,总算消停了。结果不是,10天前的不过是第一轮新闻发布会,是处女轮;现在是第二轮,是少妇轮;搞不好还有一孕妇轮。
有意思的事还在后面。
洪水报题时说,少妇轮发布会明天举行;可中午上网一看,少妇今天已经出来见人了,周杰伦和张导对镜头傻乐呢。连忙问洪水,他奇怪地说:“前两天还跟他们通电话,没告诉我啊,就问之前有两篇稿子为什么没发?”
我一愣,又听他说:“前几天也出过类似的事,进场探班别的报纸都叫了,就没叫我们和FW (我们的子报)……”哦,这下明白怎么回事了,成心!这帮老江湖,跟媒体相处久了,太知道竞争激烈的媒体是多么渴望独家,同时多么恐惧漏报了,见你不买账,故意现你。
洪水说要不他补一下吧,我说不用。把网上的介绍拿来下,编了150个字,放在边栏最下面的豆腐块。本来这150字都觉得浪费,因为一点新的东西都没有,发它纯粹是为了不漏报。
多说一句,我家门口那鞋摊早没了,因为后来工商来查的时候发现那鞋油根本不是进口的,刷了还毁皮子,结果曾经红火的鞋摊门可罗雀,彻底歇菜了。
明星忧郁症
你知道一傻子跟另一傻子讲话会发生什么吗?我靠,结果他们忧郁了!
那天做了一个“娱乐圈忧郁症”的专题,讲现在娱乐圈内很多艺人患上忧郁症,其中有治好的,有没治好的,有还在治的。本是一篇普通文章,结果接到一波又一波读者电话。
“我觉得你们这篇文章不客观!”一位读者声音很大,“得忧郁症的明星只是少数,谁都有可能得病是吧?大多数明星还是健康的,你看他们愁钱吗?愁房子吗?愁教育吗?……他们连这些都不愁还忧郁个屁!”
忧郁症这个东西,在娱乐圈发生的可能性其实远高于普通人群,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入错行的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娱乐圈其实就是一个工作圈,普通人平常为了锅里那三两米忙得屁颠屁颠的,所以能去唱个歌看个戏都美得冒泡,可当唱歌演戏成了工作,感觉就不一定美了。当明星也有阴差阳错的,就跟我们找了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样,这样的人,多半忧郁。
很著名的歌手A,成名以前在酒吧唱歌。他说他唱歌是没办法,人总要生活吧?开始他想用唱歌挣学费,没想到越唱越多,出不来了。内向的A
其实不善言谈,但人帅,嗓子也好,就经常碰到酒吧里常有的挑逗、暗示等等东西。他躲不了,又觉得不舒服,话就越来越少。开始还上台,后来想着上台就怕。
没想到某一天他一夜成名了。原以为从此摆脱困境,其实挑逗、暗示更多,而且更直接,后来干脆成了交易。他受不了,开始深度忧郁,看心理医生什么的都没什么用。
红了一年后,他的新专集声望大不如前,人也渐渐从一线下来,他性格又不是那种能拉下脸去现去求的,三年以后A 彻底消失在歌坛。前两年他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冒出来,虽然不红了,但忧郁症却没了,接受记者采访时居然还笑着说:“我觉得自己真是找错了工作……”
A 其实更应该去做个普通职员,没什么想法的那种,可惜他进了娱乐圈。外向的人入错行,表现得多半很激烈,结果要么早早被飞出局,要么成名后一走了之,内向的人干不出这么爽快的事,就憋着,不忧郁才怪。有想法的相比入错行的,娱乐圈里还有种人容易忧郁,那就是有想法的———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这个圈子很多草包和窝囊废,资本和金钱就是大爷,有那么多想法纯属找死。
嘿,偏有那么些不怕死的,要做与众不同的音乐,要做前所未有的电影……靠,谁听你瞎嘞嘞啊。这样的人壁碰多了,聪明的全身而退,不过只是少数,有那种想法的人忧郁的过程更简单,因执拗而隐忍,因隐忍而绝望,因绝望而忧郁。
B 就是一个。当年他的音乐小样送给唱片公司,结果差点被扔出去。没钱的时候也只有卖唱,结果他还经常玩些与当时流行格格不入的电子音乐,卖唱也老被扔鸡蛋。他那时候开始特执拗,死扛。
忽如一夜春风来,乐坛开始流行那种轻快、摇摆的电子曲风,他成了流行的标杆人物,红了。越红就越觉得以前的经历都是狗屁———有想法的人更容易掉在什么人生啊、未来啊这种二百五的问题里,结果出不来,B
也忧郁了。他忧郁得可不轻,唱着唱着就能什么话都不说,不搭理圈内人;碰上个来收水费的小姑娘却愣追着人家问:“知道我是谁吗?”
红对这种有想法的人来说,是把双刃剑———红让B
有了报复过去的资本,却让他没了继续前进的动力,这种忧郁只能靠他自己去摆脱。不过B后来的作品也很棒,算是熬过了忧郁一劫。
伪忧郁的回到开始读者的那个问题,明星们不愁教育?哈,多数明星就没受过什么正经教育,很多人都比较弱智,其实就是经纪人和公司的赚钱工具,他们心里清楚,却阻止不了,离了那些人以他们的情况去跟应届毕业生一起找工作?别逗了。
他们不愁房子?嘿嘿,反正房子都是公司买的,他们就是住住而已,房租早已经通过出场费和合同成交了。所以很多明星有点钱了还是赶快用自己的名字买房子。
可怕的是他们没朋友。他们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有倾诉的对象,记者对他们来说绝对不可亲近,普通人也是,经纪人表面恭敬,其实内心不知道多瞧不起自己伺候的这些爷,明星们最后只能自己倾诉。你知道一傻子跟另一傻子讲话会发生什么吗?我靠,结果他们忧郁了!
最逗的是本来不忧郁的,C就是,从来都是以健康形象示人的大美女,个性外向活跃,突然最近爆出她也“忧郁”了的新闻。在MSN 上碰见她的宣传助理,问这是怎么回事。人家助理倒爽快:“体谅一下吧,最近实在是没什么曝光……”
吃饱撑了没事忧郁着玩,我去!
不言之言
每本书都不会是虚妄而读,哪怕只有十行字的内容有价值,它都会像埋在沙堆下的宝贝一样,吸引我去挖掘。
小时候看书,多半是为了学习,类似被动灌输,谈不上什么发现的乐趣;现在不一样了,网络和DVD 是如此轻松惬意的生活方式,我也很享受这种惬意。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忍不住去看书,因为现在的书,一不小心就会让你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跟博客一样,宛如撩起的美女裙角……
我看的书,大概分两类,一种是《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这样的纯文学东西,纯粹是一种对文字和故事的喜欢。我想说的是另一类———传记类或者人文社科类书籍,我对它们越来越有种原始的热爱,因为这类书几乎每一本,都会泄露出一些“秘密”,有时甚至具有推倒牌坊的作用,单凭这一点,就让人喜欢得抓耳挠腮。
其中翘楚,当属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这本在香港名为《最后的贵族》的书2004年真是卖得洛阳纸贵。虽然这本以女儿身份写的书,多少带有个人感情成分,但是那种以平和真实的目光探询国家与社会变革历程的文字,还是很有力量的。
当然我更喜欢的,不是那些名人名流的交往,而是对伟人正常的观瞻角度,是0而不是向上90度。怎么说呢,这么多年,我们对伟人、模范、先进们总是在“塑造”,他们都是没有缺点、没有遗憾、没有阴影的完人;这可能吗?一旦躲到时间背后,孔雀开屏屁股上的丑就让人瞠目结舌。
其实很多传记类书籍都有这样的特点,它们经常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些秘密,这些秘密,类似达芬奇的密码,只有那些有心人才会发现,然后便会和作者一样,会心一笑。
而我现在看书,其中一个很大的乐趣,就是乐此不疲地发现这些秘密,因为它们就像博客一样,让人窥探到作者文字背后的真实涵义和个性。
说个例子吧。何振梁前两年曾经出过一本《五环之路》,是和他夫人、《人民日报》一位前辈一起写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的奥运之路、申办奥运的始末以及何本人参加国际体育交流的经历等三部分。书买来后放在书柜上一直没看。那天睡觉前翻了两页,却一直没放下,一直把这本厚重的书读完。
最先吸引我的,只是其中一句话,大意是:“……因为一些人为原因,振梁没有被安排在申办工作组名单之列,申办一事事先也未通知他……”说的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事,这话让人很意外,以何振梁在国内及国际体育界的资历与影响,他怎么会被排除在申办队伍之外?而且还都不通知他?这人为原因是哪些原因?……
然后我就开始在书里去找,前后几章里,大概梳理出一些头绪,原来在北京第一次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后,当时的国家体委以及一些部门有一种看法,认为何振梁等人应该对申办失败负责,并且认为败军之将不宜再领军申奥(哈,这理由类似女人不能上足球队车),此外还披露当时国家体委某领导因为个人恩怨对何振梁参加申办工作做了干涉,而从书中的描述看,何振梁还受到了很多不公平待遇。
这些东西都是一点点从若干章节里挖出来的,看到它们,我又很想知道,这个领导是谁?书里始终没说,那就继续挖。
从书中前后内容看,这个人在国家体委位居高位,甚至一言九鼎。很快我就发现,这本书极少提到当时的国家体委负责人的名字,这在这种回顾性的传记来说还是很少见的。而这负责人,现在说起来还是大名很鼎鼎的,在何振梁这本书出来时早已离任。不过,这只是怀疑,需要找到证据。
我想,何振梁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一事上功不可没,这是人们都知道的事情,从最开始被排除队伍之外到后来全力加入,中间的转折在哪里?再看书里,北京奥运1998年提出申办,2001年成功,仔细阅读这三年多的记录,很快我就找到了答案:“……2000年,由于国家体委领导班子变动,影响何振梁加入申办的阻力没有了,他终于全力投入到申办工作中去……”
2000年的领导班子变动?我记得那位负责人就是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