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央政府,而俄国的“铁幕”政策将成为以后的真正障碍。德国经济正濒于崩溃,
必须迅速在货币、税收、贷款等方面作出重大决定,并为此目的建立中央财政机构
或地区机构。
因此,蒙哥马利在英占区开始按照自己认为是最合适的办法行事。首先,他决
定把军政府变成由文职人员控制的政府。为了实现这种过渡,他采取了两大步骤:
管制工作委员会和军政府合并,从英国派来文职官员。这种过渡是逐步的、缓慢的,
直到最后彻底完成为止。它将先从基层开始,逐步向上发展,最后军长们撤出行政
机构,成为专职的部队司令员。
为了使这个变革能顺利而平稳地进行,蒙哥马利制定了一项分阶段计划。第一
阶段,军区司令长官通过其军政府班子已负起了管理军政府的各项责任。第二阶段,
应训练一批地区行政委员来替代作为军政府首长的军区司令长官。第三阶段,军区
司令长官停止执行军政府首长的职务。第四阶段,军政府派出的人员将逐步让位于
文职人员,其人数应大大削减。第四阶段结束时,将由德国人来自行管理,除接受
英国人的一般监督外,其行政机关的首脑将是文职官员而不是军人。在这四个阶段
中,最重要的是第三和第四个阶段,蒙哥马利希望第三阶段能在1946年4月开始实施。
11月间,正当蒙哥马利准备使英占区的工作走上正轨时,朱可夫递交了一份备
忘录,请管制委员会传阅。该备忘录指责英占区存在着从集团军群一级直到陆军和
空军军区一级编成的德军司令部,并拥有“作战”参谋部。备忘录还声称,英占区
留着两个军群,各10万人,配有坦克部队,而且还在编成单位里保留着相当数量的
波罗的海诸国人和匈牙利人。备忘录最后说,管制委员会有必要组织一个委员会去
英占区实地调查。
这是管制委员会上一个盟国指责另一盟国的行动的第一个例子。蒙哥马利觉得
有必要狠狠回击一下俄国人的挑战。因此,他除了将自己的看法电告伦敦外,还在
11月30日的管制委员会会议上宣读了一项声明,对朱可夫元帅直接攻击英国政策的
做法表示惊讶。蒙哥马利在声明中对俄国人的指责一一进行了驳斥,并且最后表示:
“同意派一个委员会前来视察的建议,但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委员会一定要视
察所有占领区;第二,它应该是调查管制委员会其他事项的先驱。”
朱可夫元帅表示同意委员会应视察所有占领区,但反对第二个条件。最后,大
家一致同意把这个问题交协调委员会研究,英国将向协调委员会提供详细情况和数
字。
从12月10日起,蒙哥马利开始实施“狠揍”行动,该行动的目的是在1月30日前
解散德军各级司令部和遣散德国军事人员。此后,英军保留的德国人将只是三军所
需要的人员和未经审判不得遣散的分子。
与在战争时期一样,蒙哥马利对自己所掌管的范围内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19
45年12月,他视察英占区的一个难民营。他告诉难民营主管人由金斯上校说,他想
了解进难民营的整个程序,并说:“你必须把我当作新来的难民。”珀金斯告诉他
说,接收难民时,第一步是往新来的难民的袖管和裤管里放滴滴涕粉。听到这里,
他的热情开始消失了,就说:“你可以省掉第一步,让我们到第二步吧!”他彻底
地检查了难民营的工作,并向管理人员和难民问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后来,在讨论
难民遣返旅途补助费的问题时,他表明他比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更了解德国马克在战
后混乱形势中的价值。
1946年1月26日,蒙哥马利接到通知说,他已被选为帝国参谋总长,并要在6月
26日就职。蒙哥马利在桑德赫斯特军校读书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别人也不曾
想到他会如此扶摇直上。
蒙哥马利与旧的政治主子的关系相当好,现在怎样才能与新的政治主子处好关
系呢?蒙哥马利已同艾德礼和贝文打过交道,知道他们对自己很信任,但对工党统
治集团内的其他人却一无所知。1945年8月,两位工党议员访问驻德英军,巡视部队
各单位。但他们到达第一个单位时竟要军官们离开会议室,以便他们单独和士兵谈
话,而且居然这样做了。此外,其中一位议员还向一位将军的勤务兵打听,晚上将
军和谁一起过夜,并问他对将军有什么看法。听到这些消息后,蒙哥马利大为恼怒,
当即下令在德国的所有部队,禁止此类行动。他虽然知道,部队首长与他们的政治
主子之间保持友好关系非常重要,但他决不允许到处游逛的议员大人破坏部队纪律。
由于他将在几个月内离开德国,蒙哥马利便把主要注意力转移到他认为是全局
关键的两个问题上来:一是德国人问题,二是英占区政府的发展问题。
蒙哥马利认为,英国在德国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德国人的思想和他们的
生活方式。过去十多年来,德国人接受了纳粹主义和独裁主义的思想,家庭的重要
性缩小到最低限度,宗教的影响也大大削弱,而国家权力却极度增加。在这个时期
里,德国人曾一度享受充分就业和高标准的生活水平。目前,除了苦难外,一切都
荡然无存。因此,人们可能很快就会回首当年,怀念旧政权。在英占区,大约60%
的人是彻头彻尾的纳粹分子,占领区的舆论对英强硬,而且英军还破获了一个颠覆
组织。毫无疑问,英国人将来会和他们发生冲突,必须通过某种方法影响他们,不
至于在以后制造麻烦。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蒙哥马利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发展经济。必须使德国人对未来抱有希望,使他
们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获得美好的未来。也就是说,要确定工业水
平,使他们有一个过得去的生活水平和最低限度的失业。如果这些办不到,德国人
就会朝后看,并准备紧跟可能出现的任何坏头头。
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应尽快实现政府的非集权制和文职人员制。蒙哥
马利打算鼓励德国人与外部世界接触,使他们学习新的思想意识,以代替纳粹主义
那一套。
其次,蒙哥马利再次强调要抓好英占区的教育问题。他指出,应为在校学童供
应课本,提供可靠的、可信赖的教员和适当的校舍。英军部队占用了很多校舍,应
立即交还给德国人。同时,应提供好的影片、报刊、图书等,加强对在校和不在校
的青年人的教育。此外,他还准备挑选一批德国青年去英国学习他们从不了解的、
新的生活方式。
蒙哥马利定于1946年5月2日离开德国,6月到陆军部就任新职。他决定离职时向
英国政府呈递一份备忘录,陈述自己对德国局势的看法,于是便把在德国的最后一
天都用在撰写这份备忘录上了。蒙哥马利在《回忆录》中写道:“当前,我们的目
标是把西德纳入西方国际大家庭,使西德的领土变得繁荣昌盛,富有吸引力,要使
东德人拿他们的悲惨命运与它相比而羡慕不已。”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蒙哥马利在备忘录中呼吁在英占区发展工业,建立健全经
济,平衡国家预算,集中控制财政。同时,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条原则:一、确
定“德国”的领土(东界已在波茨坦达成协议,西界尚未达成协议);二、保证居
住在德国境内的人有合理的生活水平;三、使德国人能够自己“管理”自己;四、
继续向德国人供应粮食。蒙哥马利认为,这四条原则是从旧的废墟上建设新的德国
的四大支柱,但最重要的是第四根支柱,即粮食支柱,如果这根支柱断裂,其他支
柱也就统统倒塌。当时,这四大支柱一根也没有。因此,蒙哥马利希望英国政府和
他的继任者能够尽快地着手建立这四大支柱。正是:重建德国太艰难,离任不忘把
计献。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分解。
蒙哥马利
第二十章 参谋总长
艰难时刻来上任,遍访列国情况明;
为强陆军多争吵,据理力争终是赢。
蒙哥马利显然完全不适合于做帝国参谋总长那种复杂的政治工作,但他怎么又
被选作帝国参谋总长了呢?对于局外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
然而,对于了解英国陆军现状的人来说,这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仅仅表明,英
国陆军上层可供选择的范围是多么狭小,而一场重要的战争又怎样能在短期内进一
步缩小这种范围。布鲁克从1941年起任帝国参谋总长,到战争结束时,他已感到
“非常非常疲倦”。他非常愿意接替即将退休的阿思隆勋爵,继任加拿大总督。接
替他继任帝国参谋总长的,只有一个符合逻辑的人选——亚历山大,但在1945年7月
的波茨坦会议上,丘吉尔决定让布鲁克再留任一年。于是,亚历山大成为加拿大总
督。因此,到1945年冬必须另选一个人于1946年6月接替布鲁克时,却没有一个完全
适合的人选。韦维尔太老,现任印度总督;奥金莱克现任印度英军总司令,但他的
主要经历又在印度陆军而不在英国陆军。此外,他们俩人都有失败的记录(至少公
众认为是失败)。斯利姆在远东进行的战役似乎太遥远,他的部队已经是“被遗忘
的部队”。此外,他还有对行政事务不感兴趣的名声,而行政管理却是参谋总长的
份内事。比较而言,蒙哥马利却是一个更为可取的人选。至少,他有指挥英国陆军
在欧洲作战的丰富经验,是一个受人欢迎的英雄。在欧洲战区,没有任何其他人可
以被提拔到蒙哥马利之上而不意味着是对蒙哥马利的轻视。所以,蒙哥马利作为英
国最受人欢迎的将军,几乎是不可避免地被选来担任帝国参谋总长的工作。
1946年5月2日蒙哥马利调离德国后,即去欣德黑德休假。他的好友雷诺兹少校
夫妇仍为他照料戴维。戴维当时已17岁,仍在温切斯特念书。雷诺兹夫妇允诺他继
续在欣德黑德住下去,直到他在别处为戴维和他自己安家为止。蒙哥马利从德国带
回了他的指挥车,停在他们的院子里,由于要干的事太多,尽管是休假,他仍整天
在指挥车里埋头工作。
为了一就任帝国参谋总长就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建设英国陆军,蒙哥马利一回
到英国就开始起草《战后陆军问题》文件,并准备在出任新职之前访问驻有英国武
装部队的东地中海国家和印度,以掌握第一手资料。
6月9日,蒙哥马利离开伦敦前往埃及访问。在埃及,蒙哥马利同埃及国王和首
相进行了会谈,表示英国愿意尽早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带撤军,但希望能在埃及保有
军事基地。首相表示同意合作,但国王对此不感兴趣,会谈几乎是毫无结果。
巴勒斯坦是蒙哥马利访问的第二站,这里局势每况愈下,他指示驻巴勒斯坦英
军总司令伊夫林·巴克中将控制局势,重建英国的权威。
在去印度前,蒙哥马利飞赴安曼同阿卜杜拉国王共进午餐,交换意见;在去印
度途中,他在巴士拉停留一晚,同驻伊拉克的英军司令官讨论了俄国在伊朗和其他
地区推行的政策。
在印度,蒙哥马利就印度独立及其对军事的影响,同总督韦维尔和总司令奥金
莱克作了长时间的交谈,还就英军撤出印度的问题,同国大党领袖曼拉纳·阿扎德
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进行了讨论。 接着,蒙哥马利访问希腊,同英国大使克利福德·诺顿爵士和司令官克劳福德
将军讨论了希腊的局势,检阅了希腊陆军并被希腊国防部长授予英勇金质勋章。
意大利是蒙哥马利这次访问的最后一站,他只在意大利逗留了18个小时就在6月
26日早上匆匆离开意大利,赶回伦敦就任新职。
蒙哥马利是在一个异常艰难的时刻就任帝国参谋总长的。当时,不仅后殖民时
代的问题开始出现,而且苏联同西方盟国的冲突也变得日益尖锐起来。原子弹的出
现和工党政府的上台,使得帝国参谋总长的工作更加棘手,因为原子弹的发展改变
了人们以前对战争的许多看法,而工党政府决定建立福利国家,就将不可避免地大
幅度削减军费预算。
蒙哥马利在战争的最后两年中认识到,与同级和顶头上司保持友好交往对于有
效地管理军事机构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来到陆军部后,蒙哥马利便努力与白厅的
人打成一片,并尽力与其政治主子保持友好关系。在蒙哥马利任职期间,他不得不
同他的顶头上司、先后三任陆军大臣打交道。第一任陆军大臣是杰克·劳森,第二
任是弗雷德·贝伦格,第三任是伊曼纽尔·欣韦尔。他同三任陆军大臣都相处甚好,
与欣韦尔尤其如此。此外,他还同陆军部常务次官埃里克·斯皮德爵士每逢星期一
定期共进午餐,以联络感情,便于工作。
刚到陆军部不久,蒙哥马利就顺利地解决了一起潜在的爆炸性事件。一位次官
计划去海外巡视,便亲自命令副官长进行安排,并下达了如何款待他的指示。他在
指示中写道:
“我将随时视察部队,视察时不得有军官在场。”
我的工作时间为早上9点到下午6点。
我喜欢同军官和士兵分别共进午餐。
不要为我安排仪仗队,不要为我安排检阅仪式,也不要设宴招待我,应视此为
命令。仰各遵行。
我愿及早会晤所视察的部队之司令官……
我愿倾听任何一级官兵诉说有关军事方面的任何问题。……”
这个命令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副官长求见陆军大臣请求辞职,要不就收回这个
命令。然后,他来到蒙哥马利办公室,向他诉说整个情况。蒙哥马利听后,又好气
又好笑,便亲自去见陆军大臣,告诉他决不允许任何外来人士在强令军官退出的情
况下向该军官领导的部队讲话。于是,次官的命令被取消了。接着这位次官又要求
总参谋部派一名军官陪同他巡视,并要蒙哥马利就他打算视察的军区,向他作一般
的情况汇报。对这两项要求,蒙哥马利都拒绝了。但为了不使陆军部文职和军职双
方暗生隔阂和矛盾,蒙哥马利还是为他的巡视作了妥善安排。这样,突然产生的矛
盾便被蒙哥马利化解了。
蒙哥马利说:“英国陆军决不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那样由于没有一种政策或
作战理论而毫无目标地漂流。”在他第一次参加的陆军委员会会议上,蒙哥马利提
出了他在欣德黑德写成的《战后陆军问题》,要求陆军委员会原则上批准这个文件,
以便作为陆军部制订计划的依据。大家同意了他的要求。
这个文件附有关于战争的根本原则的意见书,同时还附有一个关于参谋组织的
备忘录。蒙哥马利最后决定,如果英国陆军不采用参谋长制度,他就申请辞职,让
首相另请高明。最后,陆军部同意了这一变革,英国陆军采用了参谋长制度。
蒙哥马利就任帝国参谋总长后,首先关心的是官兵的生活问题。在陆军部任职
的未婚军官要自行解决膳宿问题,不仅难以找到住处,而且生活十分单调。蒙哥马
利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作出安排,把在伍尔维奇的前皇家军事学院作为能容纳25
0名军官的宿舍,并建立了军官食堂,使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