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新战国时代 >

第20章

新战国时代-第20章

小说: 新战国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中远期如美欧力量发生逆转,到欧强美弱时,我们就要转而支持美国。当然这只是最粗略的设计,但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应该采取的战略和策略的基本走向,就是在三极中当另外两极都离不开的顶角。
  王建:从长远看,三大地缘力量极各自有自己的优势。美国的优势是什么?它资源不成问题,它是一个世界上高收入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欧洲高收入人口规模比北美大,但缺资源;如果俄罗斯进来,资源条件相对好一些;东亚人口规模比美、欧都大,但是人均收入水平比美、欧都低,更缺资源。所以比市场,是东亚最大,欧洲次之,北美最小,比资源是北美最好,欧洲次之,东亚最差。对三大力量极的优势判断还有一个视角,就是制造业的规模。英国,其后是美国之所以先后获得世界霸权,靠的是制造业优势。在工业革命时代,英国的制造业产出曾占到世界的40%以上,二战刚结束时美国曾占到近60%,都是靠全球制造业的地位登上世界力量的高峰。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走上虚拟资本主义道路,如果欧元取得货币霸权,欧洲经济也会步美国的后尘,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制造业的比重也会下降。看起来以中国市场为主体的东亚经济区在三大板块中人均工业化水平最低,但制造业的发展会在很长时期内方兴未艾,而且在目前阶段,在传统产业中,中国的钢铁、煤炭、发电量这些基础产业的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从高端制造业看,2002年中国的手机生产和消费已经是世界第一,今年电脑的产销量将排名世界第二,离第一也不远了。还有汽车,近3年平均的增长率高达40%以上,今年头5个月轿车的产量增长率是80%,按照这个速度,再有5年中国也会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再就是工作母机,目前中国机床的数控化率已经达到近40%,中国已经在去年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数控机床市场,这表明中国正在迎来对制造业的技术基础大规模改造的时代。随着世界对中国制造产业转移的继续,中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我们可以估计一下,在我前面所说的未来20年三大板块的GDP中,如果北美经济区是19万亿美元,可能其中的制造业份额只占20%,就是不到4万亿美元,大欧盟21万亿美元GDP中,制造业可能占30%,就是不到7万亿美元,而东亚经济区由于中国仍处在工业化高峰,制造业可能还要占到40%甚至是45%,那么在东亚区25万亿美元GDP中就是10~11万亿美元,大约是欧、美两家之和。美国在19世纪中期虽然GDP还小于英国,但钢铁和汽车等主要制造业产品的产量就已经超过了英国,可是直到1897年欧洲各大国驻美国的外交机构还只是公使级。当时在欧洲人的眼中,谁也没有认为美国会在即将到来的20世纪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强国。这很类似中国今天的情况,虽然中国的GDP在2002年已经是世界第六,2003年肯定会超过法国进入世界第五,但是在G8会议中仍然没有中国的位置。可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工业化继续推进,以中国的制造业和市场为主体的东亚经济区肯定会逐步走向世界最大力量极的位置,因为归根结底,制造业是骨头,是肌肉,虚拟经济只是毛和皮。但是制造业的成长还是依赖于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的供给,没有这些东西,制造业还是长不大,这就又回到了东亚地区的资源瓶颈问题。能不能靠技术解决资源瓶颈?我们希望是能够,但是在可以看到的未来,就是在将来的20年,传统的能源和原材料可能还是会占据主体地位,这样看来,东亚地区在未来三大板块中要想立足,最大的问题是解决自己的资源保障问题。是否可以走发展高技术的路子?用高技术产品去交换资源产品,同时由于高技术产品的附加价值高,在较少消耗初级产品资源的基础上也可以实现高增长,并借此取得相对于其他两大板块的技术优势。东亚地区的技术发展有这个前景,比如IT,比如软件业,若干年后可能会形成我们优势。人们预计,现在摩尔定律在逐渐失效,过去讲芯片的集成度18个月翻一番。
  在已经进入到亚微米的时候,不可能继续靠技术提高芯片的速度,以后的速度靠软件提高,这就和软件使用的语言有关系,单个词汇当中可以表达出来的内容,中文绝对比英文好得多,汉语的优势就出来了,所以未来IT产业的制高点可能在中国,是中文使我们走上制高点。
  这个道理很简单。物质产品极大扩张的时候,对技术需求最强烈。第三代电联标准要用中国标准,因为市场在我们这儿,我们占有最大的手机市场,就是占有制高点,我们如果能解决能源供应的问题,技术、矿产资源的问题,东亚这个力量极,绝对是世界最大的力量极。
  王湘穗:欧、亚这两个圈与美国相比,共同的缺点是什么?
  王建:如果从未来20年的跨度看,还是资源短缺。三大力量级,对于内部市场来说,实际上就美国没有问题。市场只有大到足够培育,或者是容纳世界级的企业诞生就足够了,但只有美国是最不担心资源的,我们还担心资源,欧洲也担心资源。美国恰恰最不担心资源,如果没有资源,人口多了反而是经济增长的累赘。
  一方面是人口和人均收入乘积所形成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达到规模经济效益要求的产业体系,从这点来说,三大力量级里边谁的市场规模都没问题,主要看它的资源条件。为什么美国在伊拉克打一个楔子,而且我认为它会长期保持存在,就是因为在传统能源方式不改变的时候,在这个地方就可以影响你,你的经济就不稳。你的货币就不稳,实际上货币还是表象,本质是经济,是制造业,是物质生产的情况,物质生产一断流,货币靠什么支撑?
  也成一张纸。
  王湘穗:看来除了美元这一极以外,无论欧元区还是东亚区,都缺资源。因此,美元如果不想让这两个极出现的话,最方便的方式是控制资源。
  王建:在新战国时代,三大力量极是一个什么关系,三大力量极为了这种关系,会在地缘方面和亚力量集团方面怎么办?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全球的概念。
  李晓宁:欧洲有技术、教育资源,加上俄罗斯那么一大片土地、矿产、石油,是很有潜力的板块。
  在日本10年经济危机以后,今后怎么走?日本企业界现在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原来日本有些飘飘然,开始折腾,曾经想从经济上占领美国,把像美国的洛克菲勒公司那样的企业全买下,日本也就世界第一了。买完美国的再买欧洲的产业。后来事与愿违,全泡汤了。检讨自己,怎么办呢?一个最实际的想法——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中国正面临着农业向工业化大规模转型的时期。大量的村镇将城市化,大城市化。工业布局与结构不断有巨大调整。原来的中小城市化,早期的乡镇企业,虽然起了很好的开拓作用,但是非常浪费资源,重复建设非常多,况且不成生态规模。现在明白了,形成特大城市工业生态圈是很重要的,首先要配套。中国发展有一个缺陷,我们很多是从农村开始的,人家都是先城市化。先工业化就要先城市化,是这样做的,我们是倒过来的。靠什么支撑特大城市化?怎么建立骨干企业呢?制造业的转移,对我们是个契机。对日本也是一个契机。原先日本紧跟美国,有好些东西不给我们。现在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你日本不转移,欧洲人就转移。你爱转不转。如果中国真正实现了世界主要产品的制造,中国的农业人口将会大大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将大大增强。现在慢慢要在政治上的问题与日本调整。抓准机会。



不是走向单极而是天下三分(3)



  另外,还有东南亚。这也是一个需要实施开发的重要地区。中国应该把这个地区看成一个经济合作圈。要不断提高这个经济圈的竞争力。我原来有一个想法。亚洲的大学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不如美国高。而好的教育会产生非常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美国的大学向来跟工业结合得很好,所以美国大学的创新力很强。欧洲大学创新力都不如它。我们亚洲地区建立一个我们亚洲人的大学教育体系,将会对东亚及东南亚提供更好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韩国、日本的大学应加强合作并向亚洲地区提供最优惠的教育。
  现今后的发展中间,三个圈之间,总是二打一,绝不可能出现三个圈绝对的均势。总是二打一。为了不落在被打的位置上,所以对形势要有准确的判断。
  王湘穗:我们一直提倡教育立国,现在看起来不够了,还要教育立洲,靠教育立亚洲。这是发展方向,也是发展策略。
  另一个是补漏。我们要利用美欧相掐的时机,借美国之力解决中亚资源问题。如果中亚资源都被欧洲控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也不牢靠,这样的话所谓东亚圈就立不住了。
  王建:现在要区分两个概念,美国的概念和世界的概念,或者说美国的概念和欧洲和东亚的概念是不一致的。因为美国的利益在于虚拟经济利益,我们的利益不是虚拟经济利益。欧洲的这个虚拟经济利益,实际也是次要位置的,它首先需要整合东欧经济,需要扩大它的欧盟这个共同市场。
  王湘穗:目前三大经济圈的生存状态存在代差,美国已经进入虚拟经济阶段,欧洲一只脚还在门外,东亚还是在搞实物经济。在食物链上美欧越接近,竞争就激烈,东亚搞实物经济,有净储蓄额,反而都要拉你。
  王建:经济的区域化有排他性质。贸易圈要分出圈里圈外,当北美自由贸易区出现的时候,把墨西哥拉进去,排除中国的劳动力产品,使中国的乡镇企业走下坡路,因为出口中断了,没法通过乡镇企业的劳动力转移继续拉动农村经济增长,这是很大的变化。现在欧盟把东扩的步伐迈出来了,10个东欧国家进去了,它们这些收入也是在三四千美元的水平,应该跟中国大陆1千美元,跟韩国及中国港、台地区,至少也是差不多在一个台阶上,拉不大距离。
  东欧国家,像波兰这些国家加入进去,实际上会替代“亚洲四小龙”的贸易功能,是排它,也排我们,也排它们。实际上欧盟的出现,画了这么一圈,把美国踢出去,逼着美国在北美画一个圈,这两个圈一出现,东亚过去主要靠这两个市场,现在你再想进去,进不去了。实际上,是欧洲和北美的经济区域化在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区域化,或者说是东亚经济圈和东亚货币联盟的催化剂。还有这场战争,打得亚洲国家都警惕了。日本是个什么?是个大相扑,块头很大,力量很大,但是赤裸裸的,没有任何盔甲,没有自卫能力。在东亚只有中国有洲际弹道导弹,有核潜艇,并且逐步会有提供天基信息,打高科技战争的能力。
  王湘穗:我们一直保持着自成一个独立的军事体系的潜能。
  王建:我打个比喻说,虽然我们的军事体系还很初等,跟美国的高等体系根本不能比,但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不是马车,是电气火车,也是机械化加点信息化,能自保,也可以在周边安全中发挥点作用,和亚洲其他国家比还是要强。日本得考虑在亚洲这个地方,如果没有一个力量的保护怎么办?中国有军事能力,就会推动它跟中国走到一块。因为如果日本的出路是和中国经济进行整合,共同缔造东亚经济区,那就得脱离美国的军事保护,就必须找新的军事保护。但目前美国可能不容许日本这么做。
  乔良:中国跟日本的关系微妙在什么地方?这恐怕是欧洲人与亚洲人的不同。伊拉克战争一打响,谁跟谁的利益一致就马上凸显出来了,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迅速靠拢,特别是法、德甚至撇开对俄罗斯的疑虑和不信任,三方联手,呈现出法德俄轴心的趋势。这其中外力挤迫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欧洲人的务实精神也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方面,亚洲人的想法恐怕和欧洲人很不同,亚洲人面对这种状况的态度,可能是我吃亏,也不能让别人占便宜,而不是大家联起手来,把自己吃的亏减到最低限度。现在中国和日本走不到一起,当然主要是因为还没有非常明显的外力,但亚洲人心态在作祟也是个因素。现在人们谈论的中日接近甚至中日合作,更多的还是一些智者的智慧,还没有真正形成足够的外力,如果有强大外力挤迫,它们走到一起的速度就会加快。现在我感觉,这个外力不明显。
  王建:建立东亚经济区的难度,有人说大,我看从另一方面说也小,你看欧盟有个英国老在添乱,德、法的块头不小,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的块头也不小,德、法说服这几个大块头也不大容易。
  王湘穗:欧洲整合不容易,德、法、英、意、西在GDP上一家差几千亿,构成一个一个阶梯,彼此之间的差距都相差不大,谁也没有太大优势。亚洲不像欧洲,在亚洲日本是第一大经济体,然后是中国,日、中与其他国家比差一个大台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所以,只要中日,最好再加上韩国,大框架就定下来了。所以,只要中日想明白了,东亚整合就不难。现在看韩国政府包括民间对东亚整合最热心,日本和中国两大家还没有热起来。
  王建:欧洲几个大国不是数量级的差距,亚洲是数量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商量好的事情,基本其他国家和地区都会接受。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地区都会跟着大的趋势走。
  乔良:如果没有一种外力,没有一种挤迫,我觉得中国和日本走到一起的难度比谁都大。
  王建:你说的外力,我认为是一个加速度的问题,本身来说,正在往一块走,外力会提供一个加速度。
  王湘穗:中国如果自觉去干,会快得多。
  王建:最近这几年,日本多次向中国提出来,要建立亚洲基金,亚洲基金实际上就是一个共同货币的原型。咱们在这方面始终没有响应,日本在这方面很积极。



欧洲挑战美国



  美国的霸权在这次战争当中走向衰落,大大增强欧洲人在全球争霸的意识。欧洲的整合基本完成,它作为正在崛起的一极,处在张势之中,很可能不会平心静气地与其他国家商谈问题。对东亚来说,未来最大威胁不是来自美国,而是来自欧洲。
  李晓宁:我们要做一个判断,现在的趋势是三个力量极之间角逐,这是美国作为力量极已经成型,欧洲也有了大模样,就是东亚这一块好像还差得远。美欧两家都可以来捏你,歧视你、封锁你,把东亚包括中国这个点按死。
  王建:美国一方面跟欧洲争夺货币霸权,一方面推动APEC,搞战略东移。东移的目的是要让东亚地区板块破碎,不让你整合到一块,然后把利益统到它的口袋里去,是这么一个打算。
  实际上你搞你的欧盟,一开始美国也没动,美国意识到它的物质利益来自东亚,从欧洲搞不出多少贸易逆差,但后来发现不行,因为东亚人认为欧元行的时候,东亚的资产就开始往欧洲跑,美国的物质利益就受损了。
  王湘穗:原来美国打压日本,包括让东南亚地区继续保持破碎化状态,都是为了让亚洲只能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