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 >

第18章

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第18章

小说: 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六一。申屠希光的哥哥急急地赶到妹妹家,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妹妹,申屠
希光本早就知道方六一的为人,起先也是当局者迷、现在经哥哥一点醒,恍
然大悟、邻里之间也有了些风言风语,更使申屠希光看清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申屠希光有了自己的计划,方六一千方百计地讨好她,她表面上丝毫
不露痕迹,与他虚以委蛇。方六一遣人说媒,申屠希光说:“果然我家道穷


乏,难过日子,便重新嫁人,也说不得了,但要依我三件事情。第一,要与
我原夫董昌筑砌坟圹,等安葬后,方才过门;第二,洞房要铺设整齐洁净,
只用两个使女守管房门;第三,方家的老小房户,各要远隔,不许逼近上房。”
那媒人把这些话告诉方六一,方六一欢天喜地答应下来。

由于方六一生性贪淫,不论宗族亲眷妇女,只要略有几分颜色,便要
图谋好宿,因此人人切齿,他结婚那天,来贺的客人并不多,尤其是女客人,
更只有一个和他狼狈为好的姚二妈来贺,堂中只有一班狐朋狗党,叫喜道贺,
恰好这群狐朋狗党中更有几人是申屠希光认识的,是参予她丈夫案子的人,
更使她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愈发坚定了她报仇的决心。

到三更的时候,堂中的客人散尽,方六一打发了各色人物,入得房来,
叫两个丫环睡了,走到床前,揭开红绫帐子,低低调戏两声,将手一摸,见
申屠希光衣裳未脱,笑道:“不是头缸汤,只要添把火,等我热烘烘地慢慢
来。”申屠希光道:“便是二缸汤,难道你不脱衣服,也能热烘烘地慢慢来
吗?”方六一连忙脱衣服,就在这时,申屠希光右手拔出早已备好的利剑,
一剑刺入他的小腹,方六一只闷叫了一声,申屠希光便随势用力,向上一透,
直到心窝。此时为丈夫报仇的怒火在申屠希光的心中燃烧,她觉得单杀一个
方六一还不解恨。她面露杀机,接着把方六一的两个保镖兼帮凶一一诱杀,
然后又杀死参与害死丈夫的姚二妈,再杀死方六一的儿子。她本想杀尽方家
所有的人,但一连杀了五个人后,气力用尽,便把方六一的头割下来,装在
事先准备好的皮袋中,提着它,出了新房门,出了方家的门,出了城门,来
到董昌的坟前,把方六一的头摆上去,拜了几拜,放声大哭。

天色已经大明,县衙接到方家的报案循着血迹寻到坟上,这时申屠希
光已经睡着了。

捕役们围成一个圈慢慢地逼上来,太阳光强烈起来,光线照着睡在地
上的申屠希光,在捕役们沙沙脚步声中,她醒过来,她站起来,把身上抖了
一抖,没有惊慌和恐惧,跟着捕役们安安静静地走了。

夏天的清晨,到处布满了温暖和光明。在优美的侯官县山坡上,站着
一大一小两个人,他们手拉着手,一言不发,注视着城中楼阁群中的一个八
角高阁。这楼阁背着亮光,只能看到它的阴面。城里的钟声打了八下,钟声
过后不久,八角高阁上的一恨高杆上,慢慢地升起一面黑旗,这是执行死刑
的标志,也就是说,申屠希光此刻正在被执行死刑。

于是这对手拉手,无言注视的人,好像祈祷似的,立亥把身子低伏在
地上,一动不动地停了许久,然后他们站起来后,手拉手往前走去,这两个
人一个是申屠希光的哥哥。一个是中屠希光与董昌所生的儿子。

后来好心的人把申屠希光和董昌埋在一起。

绿林女杰杨妙真

山东响马,自古有名。王莽时期的赤眉军,隋未的瓦岗军,还有黄巢,
还有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金军南侵,北宋灭亡,南宋苟安江左的
情况下,这里又出了一支红袄军。


红袄军的首领原来是杨安儿,他奋战一生,到南宋末期理宗的时候,
忧劳而死,队伍交给他的女儿杨妙真领导。杨妙真武艺超群,作风正派,长
得面如桃花,眼若寒潭,作为一支义军的领袖,完全一副大姐的派头。她的
丈夫李全,北海人,矫健魁梧,弓马娴熟,善使长茅铁枪,无人能够抵挡,
人称“李铁枪。”

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组织严密,他们的器械虽不如金兵,但“心协
力齐,奋不顾死”,屡败敌人。有一次,他们袭击金军大寨,连金左副元帅
宗翰也几乎被擒。金军痛恨红袄军,追剿最急,往往妄杀平民以泄愤,但不
能捉到红袄军,红袄军的队伍反而日益扩大。

初,南宋刚立,政局本稳,便利用义军抗金,赋予忠义民兵的称号,
但政局一但稍稳,便腾出手来对付义军,这也是宋政权的传统政策。宋太祖
黄袍加身之后,一日召集一群大将饮酒,酒至半酣,太祖屏退左右,对众将
说道:“我不是你们帮忙,不会有今天,但身为天子,实属大难,反不如做
节度使时,逍遥自在。我从当上皇帝后,已一年有余,从没有一晚睡得安稳
的。”石守信一班大将慌忙离座问道:“现在藩臣畏服,天下归心,皇上还有
什么忧虑呢?”宋太祖笑道:“你们和我,都是故交,何妨直言,这皇帝的
宝座,那一个人不想坐呢?”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不禁暗暗惊惶,一齐伏
地叩首道:“皇上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何人敢生异心,自取灭族之祸?”
宋太祖说道:“你们本无此意,但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一旦变
起,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虽然不想当皇帝,但势成骑虎,也就不得不
从了。”石守信等人嗽得汗流泱背,涕位谢道:“我们愚不可及,乞皇上哀怜,
指示生路。”

宋太祖说道:“你们请起来,我有一个主张,与你们好好商量。”石守
信等人慢慢站直来,宋太祖慢慢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少而壮,壮而死,
不过一瞬间的事,到了撒手之时,纵有富贵,也难带去,惟有趁活在世上的
时候,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令子孙不至穷苦,方才不负此生,我为你们打
算,不如辞去兵权,出守大藩,多置田宅,为子孙立个长久基业,自己却买
些歌童舞女,日夕欢娱,安享富贵,以乐余年。”石守信等人立即说道:“我
们蒙皇上怜念,一至于此,真所谓生死人而肉白骨了。敢不谨遵圣谕么?”
于是纷纷交出兵权。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唐朝设节度使,使它握有军权、
行政权、财政权,导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亡后,中国又出现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宋太祖总结历史教训,打击将领的兵权,遂成为宋政权的一条
传统政策,后来杨家将抗辽,岳飞抗金,都不得好死,就是朝廷担心将领威
信太高,兵权过重,会威胁皇位的结果。在金人南下,宋室南渡的情况,江
北义军势力迅速发展,更是宋政权忧心忡忡的地方。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是
宋未最有影响的一支义军,更是朝廷的打击目标。

首先朝廷以徐晞稷为淮东制置使,牵制杨妙真,可徐晞稷心怀壮志,
以收复被金人夺去的失地为目标,对杨妙真的义军多加扶植,以怀柔政策来
对待义军,朝廷大为不满,以懦弱无能为由,将他免去,以刘琸为淮东制置
使对付义军。

这时金政权的力量已大大削弱,北方新兴的蒙古迅速发展,成吉恩汗
让木华黎经略南方,自己经略北方,灭了西辽,直杀到印度河口和多瑞河口。
经略南方的木华黎病死,于是成吉思汗自己转而带病南征,但也死在六盘山,


大军就由他的儿子拖雷带着入陕西,连下山寨六十余所:陷凤翔,趋宝鸡,
攻下大散关,不久黄河以北的土地全被蒙古人占领,金政权的都城中都,也
就是今天的北京,已形同孤岛,金政权被迫迁都汴京,以避开蒙古骑兵的锋
芒。

杨妙真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来扩大自己的势力,由他的丈夫李全带领红
袄军的精锐部队,进入金政权控制的地区。也就在这时淮东制置使刘琸率领
镇江军三万人马前往楚州,目标直指杨妙真。

杨妙真这时正处在困难时期,她的丈夫带领红袄军的精锐进入金人的
统治区,开疆拓土,把金军打得无可奈何,但遇到新兴的蒙古军,被围困在
青州。而刘琸为了对付杨妙真除了亲率大军镇压外,还有一条更毒的计谋,
就是所胃“以敌制敌。”当时在山东一带的义军除杨妙真外,还有夏全领导
的一支力量颇大,夏全是一个功名利禄之心颇重的人,刘琸派镇守盱的彭什
去游说夏全,对他说:“现在杨妙真正处在危急之中,她的主力部队由她的
丈夫李全带领在青州被蒙古铁骑包围,朝廷正准备对她用兵,消灭她只是早
晚的事情,希望你能够参予其事,朝廷自然有赏。”夏全还有些犹豫,彭什
接着说道:“当年你和李全在山东共同抗金,本来是你的功劳大,可李全却
凭着自己的势力抢了头功,你难道就不想报仇吗?”夏全终于答应,欣然率
军迳入楚州。

杨妙真侦察到这一情况,日益感到形势的危急,这时又恰好传来李全
已死的噩耗,她来不及悲痛,苦思对付危局的良策,她决定约见夏全,和夏
全当面谈谈。。

她的说客来到夏全的营帐,对夏全说:“将军难道不是山东的义军吗?
难道不也是接受了朝廷的册封吗?红袄军的情况基本上和你们是一样的,免
死狐悲,今天我们红袄军消灭了,明天你们的队伍就成为朝廷消灭的对象,
请你三思。”夏全觉得言之有理,收拾起趁火打劫的心,决定和杨妙真合作。

这天杨妙真的大营里,旌旗飘扬,大坛大坛的酒搬出来,大碗大碗的
肉端上桌,杨妙真刻意梳妆打扮,显得那样地娇媚热情。夏全来了,美酒佳
肴一直欢乐到灯火澜珊时,夏全看着盛妆打扮的杨妙真,止不住心禁摇曳,
再加上杨妙真已听到丈夫已死,想到在动荡时局中的艰难,对夏全表示出一
种似有似无的意思,几乎使夏全不能自持,夏全想到果然如愿的话,子女玉
帛,干戈仓凛都归自己,喜形于色。杨妙真当即与夏全合谋,以迅雷不及掩
耳之势,先发制人,进攻刘琸。刘琸正在制置使署,猝不及防,居然连向他
的部队发布命令都来不及,刘琸的军队仓惶与义军接战,没有统一的指挥,
阵脚大乱,全面溃败,刘琸连夜缒城而出,逃往扬州求救,遭到人们的耻笑,
夏全纵兵大掠楚州。

杨妙真深知夏全的为人,对他的纵兵大掠,危害百姓,深为不满。再
加上她又得到了李全的最新消息,仍在青州与蒙古兵周旋,苦苦支撑,自然
就没有把夏全放在心上。

夏全狠狠他说道:“女人心,海底针,杨妙真是艳若桃李、心如蛇蝎。”
一怒之下又去归附宋朝,遭到宋将张惠,范成的拒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竟狼狈地投降了金政权,金封他为金源郡王,不久在一次与蒙古人的战争中
战败被杀。

刘琸失败后、宋朝廷又以姚种为淮东制置使对付杨妙真,这年五月李
全从青州突围,回到杨妙真身边。红袄军势力大振,一鼓作气,进攻姚翀,


姚种仓皇之中剃去胡须,易容改装,缩城而逃。

至此山东、淮海一带完全变成了杨妙真夫妻的天下,这时蒙古铁骑日
益南来,南宋丞相史弥远又再一次加封杨妙真夫妇,令他们抵御蒙古,杨妙
真以大局为重,一口答应。

当时,朝廷还令赵范、赵葵,奉令节制镇江滁州兵马,赵善湘为江淮
制置使,与杨妙真配合构成一条防线。可这三个人,都视杨妙真夫妻为敌,
力主对杨妙真夫妻用兵,一举消灭他们,于是构陷他们的罪名,上报朝廷。
南宋未年,朝政已腐朽不堪,处理问题没有主见,左右摇摆,于是又罢去杨
妙真夫妇的官爵,饬江淮守臣,整军讨伐,拿李全和杨妙真的首级。赵范、
赵葵、赵善湘同时对杨妙真夫妇用兵,李全带军连连击败宋军,可惜那天中
了宋军的埋伏。有一处地方叫新塘,泥淖深有数尺,当时天气晴朗已有些日
子了,泥淖上面积满尘埃,如同燥坯,远处看还以为是一处平坦的好地方。
在一天的黄昏,赵范等假装失败,把李全连同他的亲兵一齐引入泥淖内,然
后乱箭齐射,长枪乱搠,李全就此死去。杨妙真听到李全已死的消息,知道
大势已去,对部将郑德衍说:“李全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不料就此死
去,现在时势已去,不能再支,你们尚未出降,想必是因我在此的缘故,我
今离此而去,你们便可出降。”遂带了亲兵百人,闯出城外,向北而去,不
知所终,她所领导的义军也支离瓦解。

不久,南宋被蒙古所火,郑德衍等人曾先后随文天祥、张世杰、刘秀
夫等人抗元。

万贞儿做夫纳妾

蒙古人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它统治的一条措施就是
把全国人分为四等,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被列在第三等汉人和第四等南
人中,地位最低。同时又按职业把全国人分为十等,知识分子的地位只比乞
丐高,称“九儒十丐”。元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击使一大批知识分子不再去
求功名,专于与市井艺术相结合,便有了元杂剧的兴起,而被称为“杂剧班
头”的关汉卿,其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的妻子万贞儿。

作为我国古代戏剧的伟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所作杂
剧共有六十多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共计十
五种,其中以《窦娥冤》的成就最高。《窦娥冤》是以年轻的寡妇窦娥被流
氓欺压,并且很冤枉地被地方官处死的故事展开的,按照关汉卿原来的构思,
以为窦娥太可怜了,剧情一路悲悲切切地发展下去,太过于凄枪,因想安插
一些“先苦后甜”的情节,以喜剧结尾。万贞儿从来是关汉卿戏曲作品的第
一个读者,在看了《窦娥冤》的初稿后,说道:“自古戏曲都脱不了‘先离
后合’,‘苦尽甘来’的老套,《窦娥冤》何妨以悲剧结尾,不落前入窠臼,
也许更能给人巨大的震憾力。”关汉卿听取了这一意见。便也赢得清代王国
维的赞词:“关汉卿的《窦娥冤》与纪群祥的《赵氏孤儿》列入世界悲剧之
中,亦无愧色。”万贞儿当时告诫丈夫:“戏曲力求通俗易懂,不可咬文嚼字
而自炫才华,更要运用活的语言,扣紧观众的心弦。”有人谈到关汉卿的戏


曲时说:“以唐诗喻之,则关汉卿似白乐天;以宋词喻之,则关汉卿似柳嗜
卿。”但很少有人谈到万贞儿的贡献。

万贞儿和关汉卿就住在元大都一条偏僻幽静的巷子里,共有两进院落,
中间一座穿堂,后一进是个小小庭院,房屋已很破旧。院子里有两颗亭亭如
盖的梧桐,几丛芭蕉,一架绿叶繁茂的葡萄,遮住半个天井,墙边有树桂子。

这天,天已过午,万贞儿安顿了三个孩子睡午觉,便坐在楼下做针线。
她把自己的一条旧黄绫裙子,改给女儿穿。秋天到了,儿女还没有夹衣。万
贞儿的父亲万一颚是前朝俊逸,万贞儿出生在大户人家,却丝毫也没有千金
小姐的娇气,自从和关汉卿结婚以后,一直过着贫寒的生活,经常吃了上顿
愁下顿,脱了单衣愁寒衣。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按照一个贤妻良母的规范,
将她的心血,她的青春,献给了丈夫、儿女、家庭。

她原来生得也是玉貌花容,十分秀美的;生活的磨折,养儿育女的辛
劳,以及随着年华悄悄地逝去,便只剩下了大家闺秀的温柔、端庄、文雅的
风韵。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