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426章

重生小地主-第426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的酒席,除了沈家现在在府城的人,另外还请了府城的诸位大员和家眷。

沈家这次不仅安排了酒宴,还安排了戏曲和杂耍。

“…说是府城里有名的几个班子都请到了。”小庆向连蔓儿禀报道。

如今这个年代,娱乐实在缺乏,因而有戏听有杂?煽?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就相当于过年一样。连蔓儿家如今虽富裕,但因为总是事忙,也极少看戏和杂耍。

“你们好生伺候,还怕以后没这些热闹看。”连蔓儿看出几个丫头雀跃的心思,就笑道。

一家人就忙收拾起来,连守信和张氏自然要穿补服过去,五郎,小七,连枝儿和连蔓儿也都仔细地打扮了一番。

连枝儿穿的是藕荷色的妆花褙子,同色皮裙,外面披一件胭脂红色的大氅,连蔓儿就选了一件橘红色的妆花褙子,也是同色皮裙,外面披了一件水红色的大氅。姐妹俩首饰尽有,不过她们都不喜欢繁复的装扮,因此都支略插戴了几件,连蔓儿之戴了两支珠花,插了沈谨送她的那根簪子。

其余周身的装饰,除了府城中极流行的金项圈,压裙玉佩之外,连蔓儿还将平常戴的金镯子摘下来,换了一对平时极少戴的碧玉镯子。

碧玉镯子极怕磕碰,这就更要求戴着它们的人举止舒缓,温柔。

平日风风火火的惯了,今天这个场合少不得要入地随俗,戴着这镯子,正好时刻提醒自己小心,连蔓儿心里是这么想的。

至于五郎和小七,穿的都是团花锦袍,一家人站到一起。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笑意。人靠衣装,再加上都是好皮相,这么出去别人看着赏心悦目,就是他们自己,也满心的欢喜。

到了时辰,一家人分乘两辆马车,另有随从步行,几个媳妇丫头另坐了一辆车。就往沈家来。

进了沈府,就有知客的管事和管家娘子迎接过来。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母女三个与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分开,由管事娘子在前头领路,进了沈家西花园的暖阁。女眷的席面。就摆在暖阁内。暖阁前面早已经搭好了戏台,就准备宴席一开始,装扮好的各色优伶就要粉墨登场。

进了暖阁,先是在一边吃茶,等时辰到了,宾客来齐,这才入席。娘儿三个自然是坐在一起,同席的还有沈家的三奶奶带着两个女儿,辽东府两位同知,通判的夫人带着家里几位年纪不等的小姑娘。

张氏第一次参加这种场合,心里少不得有些紧张。好在入席后。外面的戏台也热闹了起来,又有连蔓儿在旁边周旋,席面上气氛极为融洽。

沈家的三奶奶四十出头,身材略有孝福,性情也极温和,未语先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受了谁的嘱托,在席间对连蔓儿娘儿三个极为照应。

连枝儿依旧温柔腼腆。虽然话不多,但她这个样子,却是最让人挑不出错处的。连蔓儿也不肯大说大笑,但是三言两语之间,就和同席的两个比较活泼的小姑娘相熟起来。

能够被邀请来的太太奶奶们,自然都是消息灵通的。连蔓儿家虽然官阶不高,但有御赐的牌楼,五郎和小七又都得沈六的看重。五郎更是进京受到了皇帝的召见,因此,相互说话都着实的客气。

等到暖阁外的戏已经唱完了几折,宴席上的菜品换了几道之后,一桌子的人也慢慢熟识起来,就有人试探向张氏询问起来。女人之间的话题。也不外是那些,一家人来之前都有了准备。

“这是大姑娘,着实温柔可人,可有了人家?”

“我大姑娘十七了,已经许了人家,过些天就要出门子了。”张氏笑着答道。

众人都道恭喜,就又问连蔓儿。

“这是我老闺女,今年才十三,并没许人家。等她姐姐的事情办完了,还得操办她哥哥的,她年纪还?人绺?姐姐的事都办利落了,才能轮到她。”张氏就道。

“这可可惜了,我看小姑娘这人品难得,正有一户好人家要说给她,这么一来,可不是还要等上两年?”

“岂止是你,我们这也要说那。”别的席面上,就有人笑道。

连蔓儿只得垂头,心里暗暗好笑。这些人,也未必就真是要给她说媒,不过这样说,大家高兴罢了。

“人家孩子年纪?鹑媚忝侨缋撬苹5馗抛帕?”三奶奶显然和这些人都极熟,因此笑道,又对张氏道,“说到小姑娘的哥哥,令郎可说了亲事?”

“也没有。”张氏就道,“他今年才十五。年纪小也罢了,如今读书,才考中一个秀才,要跟着他先生再苦读两年,等考过了秋试,看他先生的意思,才敢说这事,这样,也不至于辱没了人家姑娘。”

“是这个道理。”三奶奶笑着点头,席上的人也纷纷附和。

说完了自家,张氏就也笑着问旁边的同知夫人,女儿多大了,可许过了人家没有。这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转开了。

一席人说的热闹,娘儿三个偷空相互交换了一个眼色,都是嘴角含笑。

刚才那胸答,都是来之前就准备好的,也是一家人共同商量的结果,并非是托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话。趁着今天这个场合说出来,也可以省去不少事。

小七自不必说,年纪太小。而五郎和连蔓儿,也没有这么早就定亲的打算。当然,还有关键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对府城毕竟还陌生,现在有人说亲,贸贸然的拒绝自然不好,但是只因为门户相当的就定下来,却不知道对方的根底,这是他们谁都无法接受的。

连守信和张氏因为连枝儿的事情,心里还是想着,能有相熟的人家,知根知底,两家相好,孩子们性情合得来,这样再水到渠成的定亲,成亲。既能结两姓之好,孩子们以后过日子也舒心。

连蔓儿也觉得这样很不错。

等到宴席散了,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从花园暖阁出来,就有一个管事的娘子和小七的小厮小核桃一起过来,说是请她们去凤凰楼。

“老爷,大爷和二爷都在,楚先生也在,请太太和两位姑娘过去有话说。”小核桃行礼说道。

“是该过去给楚先生行个礼。”张氏就道。

连蔓儿就也点了点头,大家一起往凤凰楼来。

凤凰楼二楼,依旧是上次给鲁先生送行的那个房间,一张茶桌旁边,围坐着楚先生,连守信,小七和沈谦。

小七见张氏她们进来了,就忙起身跑过来,沈谦也跟着过来,然后五郎从书架后面转了过来。

大家一番寒暄,小七就领着张氏娘儿三个上前去先见了楚先生,娘儿三个齐齐给楚先生行了福礼,感激楚先生教导小七的恩情。

之后,连守信就和楚先生去了旁边的房间说话,沈谦拉着小七凑到了连蔓儿跟前。

“蔓儿”沈谦刚刚开口,就听见书架后一声咳嗽。

连蔓儿吓了一跳,就朝五郎看了过去。

“九爷,大太太叫你过去。”就有丫头从外头掀门帘子走进来,向沈谦福了一福,说道。

“你去跟太太说,我一会过去。”沈谦朝那小丫头摆了摆手,说道。

“九爷,大太太叫九爷立刻就去。”那小丫头没敢退下,而是又催了一句。

“小九,太太叫你,你还不快些去。”沈六的声音从书案后面传了过来。

原来那咳嗽的人果然是沈六,连蔓儿并不知道沈六也在,忙冲五郎眨了眨眼睛,手指偷偷地往书架后面指了指。

五郎点了点头,确认沈六就在书架后头坐着。

沈谦有些不情愿,却不敢不听沈六的话,磨磨蹭蹭地,还是走了。

连蔓儿正想着,应该给沈六请个安,就听见里面沈六再次开口说话。

“蔓儿,你来。”

连蔓儿答应了一声,却并没往里走,而是给张氏和连枝儿使了个眼色。张氏和连枝儿就都朝书架内福了一福,口称给六爷请安。

“免礼,”沈六的声音道,“难得来一回,五郎,你领着你娘和你姐姐四处看看吧。”

凤凰楼是府城最具盛名的地方,可惜能来此一游的人并不多。张氏和连枝儿是第一次来,能四处看看自然是好。连蔓儿就冲五郎眨了眨眼,然后拉着小七转过书架。

这屋内极暖,沈六坐在一张桌案后面,身上只穿了一件家常半新的宽袍,没束腰带,也没有带帽,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只用一根玉簪子挽在头顶。

“六爷,一向安好。”连蔓儿走到桌案前,再次屈膝朝沈六福了一福。

“坐吧。”沈六看了一眼连蔓儿,又看了一眼跟进来的小七,嘴角几不可见地翘了翘,就招手让连蔓儿在桌案前坐下。

连蔓儿道了谢,拉着小七坐了下来。

“送你件东西。”沈六侧转身,从旁边取出一只雕漆的匣子。

送上三更,求粉红。

第七百五十二章葫芦

沈六取了匣子,就放在桌子上…第一,连蔓儿瞧着这雕漆的匣子头不小,就好奇里面到底装了什么。沈六却没有打开匣子,而是伸出两根修长的手指,将木匣往连蔓儿身前推了推。

是什么,连蔓儿看着沈六,虽然没有开口说话,但是那眼神却分明在问。

沈六也没说话,也用眼神示意连蔓儿,自己打开看看。

连蔓儿看一眼木匣,再看一眼沈六,并没有急于将木匣打开。沈六送她的会是什么那?连蔓儿单手托腮,做思考状。

说起来,自从和沈六认识,沈六送她东西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差不多每次都很“形式化”,也就是那种走礼的方式。送的东西虽然五花八门,从尺头、茶叶到金银等等,但却并不带什么个人色彩。

唯一有些个人色彩的,是沈谨送她的头面。不过,那和沈六没关系。没错,那和沈六没关系。

而这一次,沈六巴巴地把她叫过来,单独要给她一件东西。连守信、五郎他们刚刚都在,就没有沈六是为了方便才要将东西给她这个可能。

这应该是第一次,沈六特意送她东西,是第一次带有个人色彩的赠礼。

就像五郎从京城回来,给家里每个人都捎带了礼物。想来沈六也应该差不多。这匣子里的东西是沈六从京城带回来的礼物,也有她一份?不知道会是什么,还特特地装在这匣子里,而且沈六的样子还这样神秘兮兮的。

连蔓儿眼珠转了转,在沈六面上看不出什么,她就偷偷给小七使了个眼色。小七比他先过来的,也许会知道什么内幕?

小七冲着连蔓儿眨眼,神情无辜。他什么都不知道。

“怎么,不想要?”沈六见连蔓儿迟迟不打开木匣,还和小七两个眉来眼去就差没嘀嘀咕咕了,就微微挑了挑眉,问道。

“怎么会!”连蔓儿马上将手放下来,不再托腮沉思。难得沈六送礼她怎么会不要。

“六爷,这里面是什么?”连蔓儿将手放在匣子上,打开之前,她还是又问了一句。

“打开不就知道了。”沈六淡淡地道,眼睛从连蔓儿脸上转到小七的脸上,又转了回来。他用手指轻轻地敲了敲桌子,看着连蔓儿。

连蔓儿和他离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只是脸颊又略微圆润了一些,白里透红,吹弹可破。个头也好像高了那么一点点。

小丫头最近日子过的不错,沈六想。而且,有意思的是,还似乎有些避忌他了。

若是原来,他叫她到跟前来,她肯定直接就跑过来了。可是今天她却特意带了个小尾巴。

知道避忌他,这应该是好事吧。沈六看着连蔓儿,微微眯了眯眼。而且虽然连蔓儿想到了要避嫌,面对他的时候,却并不拘谨,也并没有束手束脚,还是和从前一样大大方方的。

这让他心里很熨帖。

连蔓儿在他面前的举止,一部分是她的本性,另一部分,则是囡为她面前的人是他。即便连蔓儿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但是他能感觉到,连蔓儿对他是发自内心的信任、亲近。因为有这样的感情连蔓儿在他面前才会这么从容和自在。

沈六顿时觉得心情大好,今天将连蔓儿叫过来,果然是对的。原本,他的打算是明天,或者后天,等事情没这么忙人没这么多,也更加方便的时候。

今天,还是有些仓促。不过,他心里不想等。今天这样,也并不是一时兴起。而结果,他很满意。

连蔓儿正低头开木匣,就感觉到沈六目光灼灼地看着她。这让她颇觉压力。有些事情,她不是没有感觉。如果,沈六不是沈六,而是别的一户人家的别的一个人,那么事情就简单多了。

或许、嗯、只是或许,在五郎前头定个亲也没什么的,姑娘家在哥哥没成亲之前出嫁,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当然,她并不打算真的嫁那么早。

但是,沈六就是沈六,沈家的六爷,身后站着太多的人,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东西。这甚至就不是她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去面对,和他一起去扛的问题。

所以,沈六也终究只能是沈六,虽然,作为一个男人,他很不错,甚至让他心动。

连蔓儿终于打开木匣,木匣里的东西让她睁大了眼睛。小七凑过来,也轻轻地呼了一声。

木匣里,大红的丝绒垫上,是两只漂亮的亚腰葫芦。

连蔓儿将葫芦小心地拿出来,仔细打量着。

“六爷,这就是念园的葫芦吧。”连蔓儿问道。

“嗯。去京城之前,我曾经答你。最后的成品并不多,除了做寿礼的,也就是这两只了沈六就道。

连蔓儿就点头。沈六说等从京城回来之后,要送她葫芦,这件事她当然记得,只是没想到,沈六也记得这样清楚,还兑现的这么快。

与连蔓儿她们当初设计的异形葫芦不同,两只亚腰葫芦的外形并不奇特,表面上的纹路才是它的精彩之处。仔细地看,可以看到“生长”出来的篆体喜字,还有栩栩如生的两只喜鹊站在梅枝上的图案。不论是喜字,还是图案,都求的是神似,毫无匠气的痕迹,真的像天生天长出来的一般。

两只葫芦顶上,还留了一大节的藤蔓,也不知道是经过了怎样的处理,竟盘绕成一个双蝶结,精巧别致。

连蔓儿看的赞不绝口。

只看这两只葫芦,就可以想象得出,沈六送给皇帝做寿礼的葫芦是多么的漂亮精巧了。而沈六这种求神似的手法,更是绝妙-脱俗。

“六爷,这两只都是给我的?”连蔓儿拿着葫芦,爱不释手地问。

“当然。”沈六见连蔓儿喜欢这葫芦,心里自然也高兴。

“受之不恭,却之有愧,那我就愧领了。”连蔓儿又站起来,冲沈六福了一福,然后才笑呵呵地坐下,将葫芦收了起来,然后还将木匣往自己和小七的身边又挪了挪,生怕沈六会后悔把东西要回去似的。

“这东西,你拿回去,不要就放在匣子里。”沈六看着连蔓儿的动作,眼神中染上了一丝笑意,“应该摆起来。这葫芦有什么吉祥说法,你们都知道吧?”

说到最后一句,沈六拿出询问功课的口气,还特意看了小七一眼。

“辟邪。”连蔓儿抢着答道。葫芦是自古以来的吉祥物,可挂在门口辟邪、招宝。

“福禄。”小七道。

这是取葫芦的谐音福禄,护禄的吉祥意思。

“六爷放心,这样的好东西,回去我们肯定不会藏着。”连蔓儿忙道,同时在桌子底下轻轻地捏了小七一把,示意他不要往下说。

若是在往下说,葫芦因为子多,又寓意着子孙繁茂,人丁兴旺。而这亚腰葫芦,更有寓意夫妻和谐美满的意思。

连蔓儿记得,她似乎曾经和沈六说过,相比起这种亚腰葫芦,她还是更喜欢辽东府土产的那种憨态可掬的大肚葫芦。

沈六或许是忘了吧,连蔓儿想,或许沈六认为这种亚腰葫芦在辽东府是少见的,所以特意选了这样的两只葫芦送给她。

“好。”沈六目光何等锐利,自然看见了连蔓儿的小动作。

连蔓儿应该是懂得了他的意思吧,他可以想象得到,连蔓儿回去之后,十有仈jiu会将这两只葫芦束之高阁。对此,他有些小小的不快。但,那也没有关系。这葫芦连蔓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