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455章

重生小地主-第455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就说道。

连老爷子这个人,对家里人和对外人,是两种态度和标准的。他可以压服家里的人,让家里的人受委屈。但是他绝不会去压服外人,让人家讲究他。银锁还有爹,连兰儿嫁出门,那也就是别人家的人。

一家人正说着话,赵氏和连叶儿就来了。看连叶儿进门时颇有些兴冲冲的样子,连蔓儿就知道,连叶儿这是有新鲜事要来告诉她。

果然,赵氏和连叶儿一开口,就问她们知不知道老宅那边因为四郎和银锁的婚事吵吵起来的事。

“知道。”连蔓儿就道。

连守信、五郎和小七还罢了,其余的人,首先是张氏和赵氏,然后就是连蔓儿和连叶儿,就都叽叽喳喳、嘀嘀咕咕地唠了起来。

女人对这方面的话题都是天生敏感而且感兴趣的。

老实如赵氏,厚道如张氏,都摆脱不了这种女人的天性。

与连蔓儿不同,连叶儿今天是跟着连守礼一起去过老宅的,而刚才,何氏还去她家坐了半天。

“这个事也不是今天才提起来的,二当家的两口子早就有这个心,不是还跟我们说过吗,也跟老爷子和老太太跟前透过话。”赵氏就道,“听说,老太太当时就给驳回了,老爷子也没点头。”

“那咋今天二当家的他们还提?”张氏就纳闷道。

不过这话问了,张氏也没期待得到答案。一般的人或许会就此罢休,但是却不能拿一般人的标准来衡量连守义和何氏。

“四郎不是在那住了几天吗,再说,四郎现在在铺子里干活了,和以前不一样了呗。”赵氏就道。

“芽儿她娘是这么说的。”连叶儿马上就补充道。

“她四婶,我跟你说,刚才芽儿她娘在我们炕上,说的那些话,哎呦”赵氏压低了声音,跟张氏道,一边脸上露出颇为复杂的神色。

连叶儿在旁边,就不吭声了。

“她说啥了,说不好听的了?”张氏就问道。

“…说四郎这些天拿的工钱,一文钱都没往家里拿,是给银锁花了,说是又给买吃的,又给买啥的,还说银锁朝四郎要东西。她说的可、可…了,我听她话里的意思,是要把这些个事拿出去到处说”赵氏冲着张氏眨了眨眼睛。

张氏先是惊,稍后就恍然了。

连蔓儿才旁边也听了个大概,她也听明白了。

连守义和何氏打的好主意,说亲不成,就打算要四处放话,坏银锁的名声,让银锁不得不嫁给四郎!

“估计,这是早就打算好的。”张氏就道,“就那两口子,平常就爱串门,哪个大门口他们都能进去,他们俩沿街这一串,哎呦,这个事,明天就能传进县城里去。”

人言可畏,本来大家认为决不能成的婚事,因此又有了变数。

**

稍后争取二更,求粉红。

第八百零三章赴宴

“二当家的那两口子,要是出去说,那肯定不只说这些,哎,强扭的瓜不甜,这是何苦那!”张氏就叹气道。

张氏估计道,连守义和何氏出去宣扬,肯定会添油加醋,让银锁不得不嫁给四郎。只是这样结成的婚事,到底是福还是祸?

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会认为成功地将人娶进门了,那就万事大吉。但是连蔓儿一家都一致认为,这样即便结成了婚事,也肯定是祸。

银锁本来就不适合来做庄户人家的媳妇,如果在加上是被迫的,以后怎么会安心好好过日子。老宅本来就不消停,再加上一个银锁,那真的就要将房顶都掀起来了。

不过,这件事也未必因此就能成。连守义和何氏这一招,对付老实巴交的人家或许管用,但是对付连兰儿,却不一定。连兰儿可不是那么循规蹈矩,容易妥协的人。

“怕还有的闹那。”张氏又道。

“不用城里的来闹,老太太就不能答应,老爷子也不会由着他们乱来。”连守信就道。

虽然是这样说,但是婚姻这种事,又和别的事情不一样。这个年代,有一句俗语,叫做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

对于结亲这种事,大家都只有撮合,没有分拆的。

“大过年的,也不能消停几天。”张氏就道。

“随他们去吧,他们过他们的,咱过咱的。”连守信就道,“就是这件事,咱们要是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还是给老爷子和老太太透个话。”

四郎和银锁这件事,风言风语地传出去。即便是以后两个人成亲,那也不是件怎么体面的事情。

“是得透个话。”张氏也点头,“就是不知道这半天工夫,那两口子串了多少家了。”

不论在上面年代,什么地方,这种消息的传播速度都是惊人的,所谓一传十十传百,而且还会越传越离谱。

“他三伯没跟老爷子和老太太说?”张氏突然想到了什么,就问道。

“这个,我们还真不知道。”赵氏和连叶儿就都摇头。

“另外找个人吧。”连守信就对张氏道。

“行。”张氏点头。就叫了韩忠媳妇来吩咐了两句。这种事情也好办,就找春柱媳妇给传个话就行了。

之所以连守信和张氏自己不去说,是怕了周氏。

周氏的脾气是动辄得咎。喜怒无常,爱挑歪理。连守信和张氏都不讨她欢喜,只能加倍小心。

“我三伯没说啥?”连蔓儿就低声问连叶儿,连守礼也知道了这些事,是不是有什么打算。

连叶儿就摇头。

连蔓儿也就没有再多问。

连守礼不像连守信。他过年的应酬极少,这段日子,就在家里忙着打学堂要用的桌椅。老宅那边,连守礼还是去的,不过明显比过去的次数少了,有的时候要老宅打发人来叫。他才会去。

即便是去了老宅,连守礼也不会随后再往连守信这边跑,给老宅做传声筒。只有连叶儿。大多在连守礼去老宅的时候都会跟着去。然后打听到什么消息,就会来告诉连蔓儿。

“现在这样挺好,我和我娘都省了不少心。就像今天银锁她们来,老宅那边还跟我爹说了,让我爹过去陪着吃饭。让我娘过去帮着做饭。我爹这回就没答应,跟那边说是没有空。得打桌椅”连叶儿抿嘴笑着告诉连蔓儿道。

能够陪连兰儿吃饭,这在老连家,那可是极高的体面和荣誉。连守礼竟然能够拒绝,还真是…

连蔓儿没说什么。看来连守礼回去之后,果真想了很多。其实,私心里,对于连守礼跟老宅的来往,连蔓儿是并不想管的。

不过,这件事造福了赵氏和连叶儿,连蔓儿心里也是高兴的。

大家正在说话,外面进来人禀报,说是吴家打发了人来。

吴家打发来的是连枝儿的陪房吴忠媳妇。

“老爷、太太、大喜了。”吴忠媳妇进来,就给连守信和张氏道喜,“…刚才请了郎中给大姑奶奶诊脉,是喜脉。大姑奶奶怀上了!”

张氏在吴忠媳妇道喜的时候,已经猜到了,等吴忠媳妇说完,就连念了两声阿弥陀佛。

“好,好。”连守信笑着连说好。

“太好了!”连蔓儿也笑道。

赵氏和连叶儿在旁边,也跟着高兴。

“…我知道了,这些天,别让大姑奶奶再往这边来,等我得了空,我去看她。你快回去,替我好好照看着。…厨房里有鲜鱼,你拿两条回去。跟大姑奶奶说,想吃什么,就给家里捎信儿”张氏一边让吴忠媳妇快点回去,一边又絮絮的嘱咐个没完。

最后,还是连蔓儿让人拿了赏封来赏了吴忠媳妇,才让人将吴忠媳妇带了出去。

“她四婶,我给你道喜了。”等打发走了吴忠媳妇,赵氏又给张氏道喜,“这眼瞅着就做姥姥了。”

“他三伯娘,你别急,你也有这一天。”张氏高兴,就笑道。

接下来,张氏就和赵氏絮叨起要给小外孙准备哪些针线,看她那又高兴又急迫的态度,似乎她的小外孙马上就要出生了似的。

“晚上给我烫一壶酒。”连守信对吃穿历来不挑剔,给准备什么就是什么。这回因为高兴,特意提出了要一壶酒的要求。

晚上这顿饭,因为连枝儿怀孕的喜讯,连蔓儿一家都吃的格外欢喜。第二天初三,上午是王举人家宴客,因为两家女眷也有往来,因此不仅连守信带着五郎和小七,张氏和连蔓儿都一起去赴了宴。等晌午从王举人家回来,一家人略做休息,又洗漱、换了衣裳,到镇上的风秀才家里赴宴。

冯秀才是五郎结交的好友,与连蔓儿家也是通家之好。

初四,是吴家请客,这更不用说,连蔓儿一家自然都要去。

因为着急要去看连枝儿,一家人吃过早饭,就穿戴齐整,坐了马车往镇上来。

*

二更,求粉红。

*

推荐弱颜完本书:《锦屏记》轻宅斗种田文,大宅门里的家长里短、恩怨纠葛。

书号:1771214

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

第八百零四章身孕

吴家今天格外的喜气洋洋。

连家的马车刚在大门口停下,吴玉贵、吴王氏、吴家兴、连枝儿和吴家玉一家子早就迎到了门口。今天是吴家请客的日子,请的自然不止连蔓儿一家,不过连蔓儿她们来的早,别的客人还没上门。

连蔓儿等人下了马车,跟吴家的人一边寒暄着,一边簇拥着先进了第一层院子的上房屋里。

这是吴玉贵和吴王氏住的主屋,来了重要的客人都要在这个屋子里招待。在娶连枝儿的时候,吴家不仅加盖了一层院落,这老屋也重新粉刷、修缮过了。吴王氏又是个极干净利落的人,因此这屋子里收拾的非常干净,换了不久的琉璃窗,使得屋子里更显得宽敞明亮。

大家进屋纷纷落座,吴王氏、吴家玉和连枝儿陪着张氏和连蔓儿坐到了炕上,炕上铺有毡条,吴家玉又拿出崭新的藕荷色坐褥让连蔓儿坐着。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则坐在炕下的椅子上,旁边吴玉贵和吴家兴爷两个陪着。

两家人相互问候,热热闹闹的的边说边笑。话题很快就转到了连枝儿的身孕上头。

“…这孩子啥啥都好,就是太腼腆了,太小心了。”吴王氏笑着道,“就该早告诉我,早点请郎中来看看。就算不是,那也没啥。这种事,本来就说不准。你们小两口又年轻,没经过这样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郎中给连枝儿诊脉,连枝儿已经有了小半个月的身孕了。

“…估计那样,我们还能早乐上几天。”吴玉贵也说道。

吴家只有吴家兴一个儿子,儿媳妇进门这么快就有了身孕,很对吴玉贵和吴王氏的心思。这个年代,好生养。是一个女人极大的优点和重要的价值。

说笑了一阵,吴王氏就让连枝儿陪着张氏和连蔓儿到后院去坐。

“…一会就有人来,你们去枝儿屋里,安安静静的,也好说话。我这有事,先不陪你们了。”吴王氏笑着道,“家玉,你陪你婶子和蔓儿妹子过去。”

因为今天要招待许多来客,吴王氏还得盯着厨房那边。因此不能一直陪着张氏,让张氏她们去后院连枝儿的屋子里面说话,正是为了她们考虑,是极贴心、妥当的安排。

张氏心里也要和连枝儿好好说说话,不过她却没马上就答应。

“今天你们请客。事情多,我们帮不上忙,还是让枝儿跟着你在前头,多少能帮把手。…再说,也没个让婆婆在前头忙活,她做媳妇的躲起来享清闲的。”张氏就对吴王氏笑着道。

“是啊,娘。厨房那边,还是我去看着吧。”连枝儿也道。

“哎呦,”吴王氏就笑,“咱们家没那么多古板的规矩。再说,天大地大,我的孙子最大。枝儿如今也不用做别的,就是把身子养好了。那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

吴王氏说着话,就笑着瞄了一眼连枝儿的肚子。连枝儿才刚有身孕。身段依旧苗条。可吴王氏的眼神依旧热辣辣的。

“再说了,统共也没多少事,我都是做熟了的。现如今,家里的人手都够用的,我不过就是吩咐两声,一会来人招呼招呼。你们先过去,一会我抽出空来,我也陪你们唠嗑去。”吴王氏又道。

吴王氏这么说了,张氏也就不再推辞。

张氏、连蔓儿、连枝儿还有吴家玉就从主屋出来,穿过一道穿堂,进了后院。吴家的后院没有连家的那么阔大,但也建的极为精致,周围的围墙还是镇上时兴的花墙。

这个花墙是红砖砌筑的,在这冬天看来还一般。可等到春夏季节,在上面种上花草,到时候就是极漂亮的一道风景。

院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连一点积雪和杂物也没有,张氏一边往上房走,一边左右看看,脸上的表情显然十分满意。她教导出来的闺女,做了人家的媳妇,也是利落、能干的。

进了连枝儿的屋子,扑面就是暖暖的。地上笼着一个火盆,里面的炭火烧的正旺。张氏和连蔓儿都脱了外面的大衣裳,这才上炕坐了。

连枝儿是新婚,这屋子里面随处可见大红的装饰,各样家具摆设铺陈,比起吴王氏的屋子更显富贵。

吴家玉就让连枝儿也上炕坐,她在炕下忙前忙后地,和小丫头小梅一起,在炕上摆了小炕桌,又端了几样精细的果子和点心来,让张氏和连枝儿一起吃。

等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吴家玉就借口说要去前面帮着照应,留下了丫头小梅,她自往前院去了。

这是特意留出空来,让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母女们可以自在地说话。

连枝儿做事极小心,处处为婆婆和小姑着想,而吴王氏和吴家玉何尝不也是体贴、周到,极会做人那。

“…过日子,就是要两好并一好,你敬着我,我敬着你,这日子才能过的和和气气的。”张氏感慨道。

张氏和连蔓儿今天出门,带了丫头小喜和小庆,因此也不用小梅在这伺候,将她打发去前院,去听吴王氏和吴家玉的吩咐做事。

“…觉得怎么样,害酸了没?”之后,张氏就问连枝儿道。

“没有。”连枝儿答道,“娘,我为啥啥感觉都没有。”

“你这估计还是没到时候。”张氏想了想,就道,“我记得我刚怀了你的时候,也是这样。那时候在老宅,我当时也年轻,自己不懂,你奶也不管,更别说请郎中了。…两个多月,下地干活,头重脚轻的差点摔了,缓过来照样干活。后来还是你姥来给送刚下来的杏,知道我两三个月没来葵水,又问了些别的,这才知道是怀了你。”

“看你这手法,是随我,一开始啥感觉也没有。得再过些日子。”张氏看了看连枝儿,又说道。

“娘,你那时候可真苦。”连枝儿就往张氏身边挨了挨,轻声说道。

连枝儿生性腼腆,也不大爱说话,因此感情就不外露,也不怎么表达。如今,也许是因为出嫁了,怀了身孕。让她更能理解张氏,因此与张氏的关系好像更加亲近了,母女两个在一处,话也多了。

“都过来了,”张氏叹气。“你们都过的好,我这心里就没啥缺憾了。”

当初的张氏的处境和如今的连枝儿是没法比的。

“…有什么想吃的没有?”张氏又问连枝儿道,“怀了身子的人,嘴巴都馋。这没啥不好意思的,那不是你想吃,是你肚子里的孩子想吃。”

“…也没啥想吃的,每顿做饭。婆婆都问我想吃啥。”连枝儿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就是有点怕荤腥。菜油腻了我不想吃,想吃爽口的。”

“咱家地窖里还存了点青菜,等回去。捡好的给你送来。”连蔓儿在旁就道。

整个辽东府,因为气候的缘故,到了冬天,能吃的菜蔬除了白菜、土豆就是萝卜。当然。勤劳、富有如连家,还有吴家这样。都储存有大量的各类菜干。连蔓儿家的地窖里,还存了些比较容易久存的菜蔬,比如青椒、倭瓜、冬瓜之类的。

这一点,就是很多人家都比不了的。连蔓儿听连枝儿想吃爽口的东西,就想到将家里储存的菜蔬送些来给连枝儿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