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蔓儿看了一眼张氏。就明白了,这是一家人有话要背着她说。连蔓儿记忆中。一家人商量事情,从来只有她背着人,没有大家伙背着她。她也就明白了,张氏他们要商量是什么事。
沈六这一趟赶回来,一家人似乎比她还要高兴。
连蔓儿暗笑,只得站起身。
“爹、娘,好是都早点歇着吧。就算有啥事,明天说还不行。”往外走时候,连蔓儿还是忍不住说道,“还有哥跟小七,鲁先生可没少说过,苦也有个分寸,半夜三不睡觉,不合养身之道。”
“蔓儿,你别担心。我们再吃一块点心,也都歇着去了。”五郎就笑着对连蔓儿道。
连蔓儿笑笑,也就带着几个丫头先回房了。
第二天早上,一家人一起吃早饭,连蔓儿见连守信、张氏、五郎和小七几个脸色都不错,精气神十足,而且面上还都扬着喜气。
“…你们什么时候歇,我都不知道。”连蔓儿就说了一句,“看着今天还都挺有精神。”
“姐,这叫人逢喜事精神爽,嘿嘿。”小七就抢着道,看着连蔓儿只是笑。
接下来几天,连家果然都笼罩一片喜气当中。
沈六回来,先是雷厉风行地将毒害连蔓儿一案相关人犯都重审问了一番,又核对了文书,另外打发人带文书和书信上京。
这一案中,闫道婆,钱润峰、钱太太和钱玉婵等一干主犯,都拟是斩立决或者绞刑。至于一干从犯,以及钱家家眷都依据罪行轻重判了充发或者卖入官为奴。
沈六是日夜兼程回来,后面大队车马见沈六这样,也不敢耽搁,加紧赶路,还是两天后进了府城城门。
这天一早,松树胡同连家就打扫装饰一,就连府门外道路也重打扫了。前厅内是陈列整齐,早早地摆上了香案,一家人也都沐浴衣、盛装准备了。
很,管事进来禀报,说是人来了。
一家人忙又整装,带着众仆佣出樱沈六提前归来,晚两天到来车队中,除了沈六带进京城去一应随从,还多了一队奉了皇帝和皇后旨意,来次颁旨钦差队伍。
现,这位钦差大臣,就府城一众官员陪同下,来松树胡同连宅宣圣旨。陪同众官员中,自然以沈六为首皇帝所颁发旨意,多由翰林院大儒们动笔拟定,自然是文采精华。连家众人低头聆听,五郎、连蔓儿和小七都是跟鲁先生过书,聆听起来自然无埃连守信和张氏却不懂得那些文绉绉词句,繁复官名称谓,他们耳朵里只隐隐约约地抓住了几句话。
“…赐封…连守信之女连氏蔓儿为县主,赐封号淑惠,食邑五百,并赐婚于…公…候…辽东府总兵…将军沈诺…择吉完婚。钦此。”
等钦差宣完圣旨,亲手过来搀扶连守信起身,向连守信道喜。陪同众官也纷纷上前,向连守信道喜,又向沈六道喜。
一时间,前厅正堂内笑声不绝,喜气盈门。
皇帝下旨。封连蔓儿为淑惠县主,并赐给食邑。皇帝和皇后两人又共同赐婚给沈六和连蔓儿。这,就是沈六那天所说好消息。
确实是好消息,而且是大大出于人们意料和期待好消息。
沈六这次进京,连蔓儿曾经想过,让皇帝和皇后同意他们两个人婚事。这件事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她却并没有敢奢望圣旨赐婚,是想都没有想过,皇帝还能封她为县主。
这个年代。贵族女子根据其出身,皇帝女儿一般封为公主,王公女儿封为郡主,以下宗室女儿则可封为县主。
而县主,又分不同品级。有封号县主。是尊贵,为正二品。有食邑。皇帝不仅封了连蔓儿做县主,还赐了淑惠这样封号,说是尊荣之至,也不为过。
连蔓儿跟着一家人拜谢皇恩,她心里明白,这自然是皇帝好意,但却是沈六功劳。是沈六为她争取到了这些。想来,沈谨里面也发挥了不小作用。而进京之前,沈六却根本没有向她透露这件事。事成之后,也没有表白居功。
除了赐封、赐婚,皇帝和皇后还赏赐了不少东西下来给连蔓儿。
黄金五百,白银两千,金玉如意各一柄,赤金点翠头面一套,赤金镶珠头面一套,另有各色彩缎十匹,御香和珠串若干。沈谨另外还送了连蔓儿一箱头面首饰衣裳。
前面安排宴席,招待钦差大人以及陪同前来众官,连蔓儿和张氏带着众丫头回了后院。张氏还有些云里雾里,连着让连蔓儿跟她解释了两遍,她才明白那圣旨意思。
张氏坐那,欢喜无可无不可。即便是连蔓儿跟她解释了,对于县主这个封号,张氏还是没什么具体概念。张氏高兴是,皇帝和皇后给沈六和连蔓儿赐了婚。
“这下可好了,原本啊,我还担心,咱家门第跟六爷没法比,怕你进门后受委屈。这回,有了万岁爷和正宫娘娘给做大媒。别我不懂,这个我可懂。这个保山硬,往后啊,我就再也不用因为这个事担心了。”
这个年代婚姻讲究父母只媒妁之言,爹娘给定下亲,媳妇进门地位就高,而媒人够体面,够硬,媳妇进门地位也高。
哪个媒人能比当今皇上和皇后娘娘尊贵那!
“太太,这是一件。另一件,如今咱们姑娘是县主了,婢子刚才前头听人说了,是正二品,比老爷官位都高,跟六爷,那差不多都比肩了。”多福作为大丫头,懂多一些,这个时候也旁边凑趣地说道。
“这么说,蔓儿是咱家大官了?!”
…
月底,求粉红、正版订阅支持。
第一千章定亲
连家出了这么大一件喜事,除了当天陪同钦差过来府城一众官员,各府女眷也都纷纷上门,送上贺礼向连蔓儿道喜。沈三奶奶是第一个到,紧接着就是秦太太。
府城中各府女眷,包括原来没什么来往,一个没落都来了。还有并不住府城,听到消息也都纷纷赶来。
连蔓儿收礼物收到手软,不看礼物,单看那记录账册就是厚厚一叠。连家接连办了五天戏酒,才渐渐地消停下来。
等送走后一批客人,一家人这才有工夫聚一起,好好地说说话。
张氏就又提起了那天她曾经问过问题,连蔓儿如今是家里大官了。
“那肯定啊。”连守信第一个就笑道,“咱蔓儿这个是正二品,整个辽东府诰命里头,就没有比她高。咱家五郎和小七现没有官职,我那个是从七品,你诰命,也高不过这个品级。咱家现,可不就是蔓儿官大。”
这两天,光是听着来贺喜人说话,连守信对这些品级、官衔就有了深刻、广泛了解。张氏当然也是如此,来贺喜太太、奶奶们,比前院那些男人们还喜欢唠叨这些事。
“哎呦,蔓儿,那我和你爹,还有你哥和你弟,往后见着你,是不是也得行礼啊?”张氏就哎呦了一声,问连蔓儿道。
大家就都看着连蔓儿笑。
连蔓儿也笑了。
“娘,瞧你说。咱家里,哪用讲究那么多。真要讲究起来,咱们一天也不用干别了,就见面行礼了。”连蔓儿笑道。
“现是咱家里,等以后蔓儿出了门子。再见着,估计就得行礼了。”连守信懂多些,就小声地道。
“哪就说到那时候了。”连蔓儿就道,“而且,不管什么时候,这有国礼,也还有家礼。有外人,做做样子罢了。咱们自家人,原来怎么样,以后不管道什么时候。都还是怎么样。”
做了这个县主,外面自然威风,连蔓儿却不会自家人面前摆架子。
一家人说这个话题。也不过是高兴,并不是真商量要怎么给连蔓儿行礼。
“咱蔓儿往后也是有俸禄人了。”张氏就又说道。二品县主,有食邑,俸禄自然不少。
“姐,那你给我零花钱不?”小七就坐到连蔓儿跟前。仰着笑脸问道。别看他这么大了,张氏和连蔓儿跟前,有时候还是照样撒娇。
“姐如今也算是大财主了,”连蔓儿就故意挺直了腰板道,“你乖一点,零花钱少不了你。”
一家人就都笑。
“家里每月没给你零花钱啊?”张氏就嗔着小七道。“光是家里给零花钱,你都花不了。你跟你哥和你姐还都一样有股份分红,你姐是大财主。你就是小财主,你还跟你姐要零花钱?你咋不说你往后孝敬你姐那?”
“这还用说啊。”小七就笑嘻嘻地道,“往后我肯定孝敬我姐。”
连蔓儿和小七差着几岁,她自己心中常常觉得,小七是她看着长大。兄弟姐妹几个当中。也属他们俩亲近。
“这是多出来一件喜事,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咱们都没想到。”张氏想着就又道,“热闹了这几天,接下来一件大事,就是迎娶若娟那孩子进门。”
已经进了腊月,离五郎和秦若娟婚期越来越近,一切相关事宜也都准备差不多了。
“那个之前,咱还有一件大事。”五郎就道。
“对。”连守信就点头。
这件大事,不用说,一家人也都清楚,那就是沈六和连蔓儿亲事。有了皇帝和皇后赐婚,两人婚事再无阻埃依着沈六意思,自然是越早将连蔓儿迎娶过门越好。尤其是经过了闫道婆意图下毒毒害连蔓儿事件之后,沈六迎娶连蔓儿心思就加迫切了。
按着沈六自己话来说,就是连蔓儿进入沈府,每天他跟前,他才能够放心。
连蔓儿知道,沈六将这次事件看很严重,于他,几乎就是生离死别一般。经历了这样事件,沈六明白了,他不能失去连蔓儿,他想和连蔓儿一起。
而以沈家财力物力,就算是立刻要迎娶连蔓儿进门,也没什么困难。不过,沈六还是压下了他这样迫切心思。不为他自己,而是为了连蔓儿考虑。
连蔓儿想要等五郎媳妇进门之后,才出嫁。而且,连蔓儿这边嫁妆还要准备。沈六虽然并不乎连蔓儿带多少嫁妆嫁给他,但是嫁妆却是一个出嫁女儿脸面,也是连家脸面,沈六得给连家和连蔓儿时间,让他们好好地办嫁妆。
沈六婚期事情上做出了妥协,但是关于文定事,他提出了要求。原本两家就是口头上定下了亲事,如今有赐婚圣旨,但是男女成婚要走程序却不能少。
沈六要五郎成亲之间,正式跟连蔓儿定亲。不能立刻娶连蔓儿进门,似乎只有这么做才能稍微纾解他那一颗迫切心。
连家近喜事连连,一家人都忙几乎人仰马罚但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大家都忙非常乐乎。对于沈六这个要求,自然没有拒绝道理。
一家人也都了解沈六心思,沈六已经做出了让步,他们当然不会乎这个时候再忙碌一些。何况,对于这件事,他们也非常乐见其成。
儿子婚事不能耽误。女儿婚事同样不能拖延,为此辛苦劳累些,根本就不算什么。
问名、交换庚帖,合八字,紧接着,就是定盟,也就是俗称文定之礼,也叫做小定。沈六连同沈三、沈九等一众心腹家人,媒人陪同下来到松树胡同连家,送上红绸、金簪、金戒指、金耳环、羊、猪、礼烛、礼香礼炮、礼饼、连招花盆、石榴花等聘礼。小定所下聘礼与大聘所下彩礼不同。都是有定数,而且注重吉祥象征意义。比如花盆和石榴花这两项,就象征着连生贵子、多子多福。
接下来便是定亲仪式。连蔓儿盛装出来。受了插戴,并献上甜茶。定亲仪式结束后,连家便请媒人和沈家众人入席。
之后,连家又准备了十二样回礼,给沈家带回。至于沈家送来礼饼,则分散给各亲朋好友。这个年代,嫁女不发喜帖,分散礼饼就算是通知。收到礼饼众亲朋好友自然会来添箱贺喜。
这一天,沈连两家欢,算是稳稳当当地定下了这门亲事。
亲事已定。连蔓儿就要学别待嫁姑娘,再不好和沈家人见面了,也不好出门。只能每天待深闺中,绣自己嫁妆。
前面两条,连蔓儿自然遵从。至于后面,她却不能每天只绣自己嫁妆。眼看着五郎婚期临近,一家人忙脚打后脑勺。她平常又管家,此刻也不能完全脱身。只除了不能出门。每天依旧要料理家务,准备五郎婚事。便是家人采办来她嫁妆,很多也都要她亲自过目、做主。
五郎婚期临近,住远亲友们先陆续到了。赵氏带着连叶儿,二郎和罗小燕,张家众人、吴家一家子、陆家等众亲眷是先到,就都安排住了松树胡同宅子里。还有锦阳县知县等众官员、众交好乡绅仕宦、包括王举人、王太医、老金、老黄等也都来。
让张氏特别高兴是,三郎和王七也来了。
腊月二十,连家松树胡同宅子内外披红挂彩,五郎坐高头大马上,迎亲对方吹吹打打将秦若娟迎进了家门。
连守信和张氏都是按品级穿戴了,坐喜堂上面,笑容满面地受了五郎和秦若娟跪拜。礼成,秦若娟被送进房,各院开宴。
女眷们宴席都摆西苑东暖阁里,沈三奶奶、沈谊、沈诗还有沈家其他几位府城女眷自然都来赴宴。今天这种场合,连蔓儿也要出来招待宾客,大家一个暖阁内坐着,也就讲不了什么避讳了。
沈谊和沈诗都过来和连蔓儿坐了一席,沈三奶奶另一席,离不算远,没跟同席太太、奶奶们说几句话,就非要扭过头来,招连蔓儿跟她说话,话里话外带着调侃,惹周围女眷们笑声不断。
连蔓儿微红了脸,心里颇为无奈。风俗就是如此,定了亲还没出嫁姑娘们往往成为大家打趣对象。曾几何时,她也曾打趣过连枝儿和张采云,如今,就轮到她了。
五郎成亲,连家自然不惜财力,酒宴办十分丰盛。这一天喜庆、热闹自不必说,到了晚间,张氏屋中就坐满了人。别客人都散了,就只有自家亲眷,大家亲亲热热地聚张氏屋中说话。
五郎过来见礼,脸上微微有些发红,显是酒宴上也喝了酒。屋里众人就都笑。
大家早就都见过,该有礼数五郎都到了,这个时候不去房,又跑来见礼,委实可爱紧。
“你这孩子,礼也太多了。”李氏坐炕上,就笑道,“这个时辰,你还往这边来干啥,赶紧,回你自己房里去。”
五郎只是笑,还稳稳地旁边坐了下来。
月底倒计时,应该是小地主后一次竞争粉红榜,求大家粉红支持。这两天事情比较多,明天争取加。
第一千零一章欢聚
五郎不着急去新房,可是张氏着急。
“我和你姥,我们没啥事,就在这唠嗑解解闷。你上这来干啥啊?”张氏就对五郎嗔怪道,“亲戚、长辈你也都见过了,今天这个日子,谁还能挑你的礼?你赶紧回你自己房里去,别让你媳妇等。”
“她一个人,你快点去陪陪她。”
张氏催五郎赶紧去新房陪着秦若娟。
屋内众女眷就都善意地笑了起来。新郎官不着急会新娘,新郎官的母亲却比新郎官还急。无他,不过是心里急着想要抱孙子而已。当然,这也是张氏的一份善意和好心,新娘子进门,不能冷落了。
“娘,不忙,我在这陪大家伙坐一会。”五郎并不起身,只是笑着道。
张氏看着五郎脸色微微有些发红,知道他是在宴席上喝了酒。
“咋地,有点喝多了?”张氏就将五郎叫到跟前来,低低的声音询问,又嗔怪道,“不是早都嘱咐他们了吗,让他们帮你挡着点儿,少喝点儿酒。今天你是新郎,啥是正经大事你不知道啊?”
辽东府成亲的风俗,拜过天地之后,夫妻礼成。新娘子被送进新房坐帐,新郎则要入席陪同来贺喜的亲朋好友,敬酒这一环节更是必不可少。
有句俗话,叫做新婚三天无大小。这头三天里,自然也包括酒席上,大家伙可以敞开了闹新郎和新娘子。这在酒席上因为敬酒,被灌倒的新郎不计其数。
连蔓儿一家自然知道这个风俗,又想到五郎年少。是个书生,且辈分也不高,料定了酒宴上的情势必定十分“严峻”,因此早做了周密的安排。五郎挨桌敬酒,除了有伶俐的小厮跟随,一半是伺候,一半是看情形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