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93章

重生小地主-第93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爹,你受了不少苦吧。”连蔓儿同情地看着连守信。

“……家里穷的没办法,为寻条活路,卖去给大户人家做奴仆的多的是。这学徒也就是十年八年的,还能学本事那。你奶也是为了我想。”连守信笑着道,“这件事,过去就过去了,可别在你爷和你奶跟前提起。来,让你俩看看,爹擀面的绝活。”

连守信笑的很开怀,似乎那段经历对他而言,真是美好的。

第一百六十一章勤劳能致富

手擀面看似简单,但要真做的好吃并不容易。连蔓儿暗付她自己的手艺就不行,因此很认真地观摩着连守信的动作。

连守信将一个大面团,均匀地分成几个面剂子。然后用手将一个面剂子压扁,又在案板上撒上少许的薄面,然后就用擀面杖,开始擀,直到将圆饼状的面剂子擀成薄厚均匀的椭圆形面片。

“手擀面和包饺子不一样,面要和的稍微硬一点。”连守信一边向连蔓儿传授诀窍,一边将面片从两边往中间卷。“要不这么一卷,面就该粘一块了,要多撒薄面才行。那样的话,煮面的汤就混了,也费面。”

“嗯。”连蔓儿答应了一声,表示记下了。

连守信又拿起菜刀,从卷好的面皮一侧开始,将面皮卷切成筷子粗细的片。连守信的刀工不错,每一片面皮卷的全都是一般粗细。

只要把切好的面皮卷抖落开,便是一根根的面条了。

“我来,我来。”小七扎着手道。抖落面条这个活计很简单,在小七来看,是非常有趣的一种游戏。

“后面还有,都让你和你二姐来弄。”连守信有些纵容地看着连蔓儿和小七。在他看来,连蔓儿虽比小七大一些,却还是个小孩子。

连蔓儿觉得这个活计挺好玩正好她和小七都是洗过手的,就凑上前去,两只手抓起一摞面片。

“对,手要抓住中间那块。”连守信在旁边指点着。

连蔓儿就捕着面片抬高,用力抖落,面片果然纷纷打开,只有少数还团在一起,再往案板上摔一摔,所有的面片就都打开成了面条,而且还被拉长了不少。

连守信擀出来的面条弹力十足,竟然没有一根是断的。略有些发黄的面条,虽然还没下锅却已经散发出了淡淡的麦香味。

小七咯咯咯址笑起来,颇有些像刚下了蛋的小母鸡。

连蔓儿也跟着笑了起来,心里有种莫名的,幸福的感觉。

就这样,连守信带着连蔓儿和小七,很快将面条都擀好了。外面连枝儿和五郎也将骨头汤熬好了,张氏拿了个大盖帘进来,将面条都放在盖帘上,端出去下在滚开的肉骨头汤里。

“娘,烫点菜叶子吧。”连蔓儿对张氏道。

“行。”张氏一边拿了筷子在锅里搅动,防止面条粘在起,一边答应了。

连枝儿就从灶下站起来,洗了两把白菜叶子,等锅里的汤再烧滚之后,扔进了锅子。

“再烧一个滚,面条就好了。”张氏道就转身准备面条的卤。

张氏准备的就是普通的鸡蛋卤,只需要两三个鸡蛋和葱花就可以。为了鸡蛋卤更好吃一些,张氏还泡了一些木耳,撕碎了,准备加在鸡蛋卤里。

一会功夫,面条就熟了。连枝儿用一个大盆子,将面条连汤都舀了出来。灶下的火不熄,张氏简单地刷了刷锅,就开始倒油,做鸡蛋卤。

“爹,咱把那半只烧鸡切了吃吧。”连蔓儿道。

连守信答应了,去切烧鸡。

连蔓儿也从炕上下来,从瓦缸里取了豆芽,拿滚水过了一遍,使豆芽半熟,又用家里常备的酱油、盐、香油和辣椒酱拌匀了,做了盘凉拌豆芽菜。

这么一会夫,张氏也将鸡蛋卤做得了。

五郎和小七将饭桌放在炕上,又摆好了碗筷,连枝儿给大家伙一人挑了一碗面条,至于鸡蛋卤,就放在桌子中间,大家按着自己的口味自己加。

连蔓儿先吃了一口面条,暗自点头。面条很香,很劲道,再夹一口凉拌豆芽,很爽口,然后再吃一块烧鸡,鸡肉嫩滑,十分入味,蔡记烧鸡几十年的老店果真名不虚传。

张氏端着面条,没有立刻就吃,她笑眯眯地看着几个孩子。

“今个儿,咱们大家伙是借了咱小七的光。”张氏笑着道。

小七在面碗上抬起头来,一张胖乎乎的包子脸红扑扑地,还冒着热气。

张氏就将一个烧鸡腿夹到小七碗里,连守信在切的时候,故意留了一整只鸡腿没有切,看来是留给小寿星的。

“娘。”小七看着碗里的烧鸡腿,又是高兴,又是不好意思。就这么一只鸡腿,他不好意思吃独食,可是这么多人,他又不知道该给谁好。

“吃吧,今天是你生日。”张氏笑道。

“小七,把鸡腿给咱娘。”连蔓儿就道,“你的生日,最辛苦的是咱娘。”

孩子的生日,就是母难日。

“对,给咱娘吃。”连枝儿和五郎都道。

小七就将鸡腿又夹给了张氏。

张氏有些愣了,她没想到孩子们会这样。

“娘,你快吃啊。”几个孩子都笑着道。

张氏有些急迫地放下手里的碗,扭转身子,将脸背对着几个孩子,干咳了两声,又拿出帕子来,不去擦嘴,反而在两眼上擦了擦,才扭回身来,似乎刚才她只是忍不住咳嗽了一下。

连守信一直没说话,只在旁边笑呵呵地看着。

“你们有这个心,娘这心里就比吃了啥都舒坦。”张氏清了清嗓子道,“这鸡腿啊,娘从前没少吃,这个,还是给小七吃。”

张氏就要把鸡腿夹回给小七。

小七抱起碗,躲开了。

“娘,你就吃吧,要不然,小七连面条都不吃了。”连蔓儿就道。

小七猛点头,表示他真的会这么做。

“孩子们的心意,你就吃一点。”连守信低声道。

张氏叹了口气,只好在鸡腿上咬了一口,非常袖珍的一口,不过是做个样子。

“你看,娘吃过了,这行了吧。”

“娘疼你,你就接着吧。”连蔓儿就给小七使了个眼色。她知道,张氏,一个母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吃那只鸡腿的。

……

一家人吃完饭,刚收拾利落,连叶儿就在外面喊连蔓儿。

“蔓儿姐,你家来人了。”

“是谁啊?”连蔓儿应声走出门,问道。

连叶儿正往上面走,手里提着个粪箕子,她身后跟着一个老汉,看样子比连老爷子的年纪还大一些,穿了一身粗布的棉袄棉裤。

“这是连守信家不?”那老汉开口道“你家是卖豆芽不?”

刚才晌午散工之前,张氏才跟作坊里的人说了要发芽卖的事,这才多会功夫,就有人来买豆芽了。可她家的豆芽还没发好啊。不过瓦缸里还有几斤准备自家吃的,不知道够不够。

“没错,我家卖豆芽。”连蔓儿忙道。

这个时候连守信和张氏听到外面的声音,从屋里走了出来。

“哎呦,是姜五叔。”连守信看见老汉立刻将人往屋里请,“你老咋来了,快进屋。”

看着张氏和连守信将老汉请进屋里,连蔓儿没有立刻跟进去,而是站在院子里和连叶儿说话,原来连叶儿刚才出去倒垃圾,正好这个老汉走过来。

“我就问他干啥的,他说是找四叔,买豆芽,我就领他进来了。”连叶儿道。

方才连守信叫那老汉做姜五叔,那老汉应该姓姜,不过与连家应该不是什么近亲,连蔓儿就不认得他。乡村人家,很讲究这些,临近几个村的人,都能拐弯抹角地攀上些亲戚关系。可以说除了亲戚,就是朋友。

“蔓儿姐,你家又发豆芽卖了?”连叶儿有些好奇地问连蔓儿。

“嗯,我娘说先试试,不知道挣钱不。”连蔓儿就道。

“肯定能挣钱。”连叶儿道,接着脸上就有些灰暗,“我们啥时候也分出来过就好了。”

“总有那么一天的。”连蔓儿只好安慰连叶儿,又压低声音道,“叶儿,你一会到我们屋里来,我娘给你留了一碗面条。”

连守礼、赵氏和连叶儿总是偷空帮她们干活,张氏想起一起过的日子,可怜连叶儿吃不饱,因此家里做吃的,就想着给连叶儿梢带上。

连叶儿就有些忸怩。

“蔓儿姐,你们也才好过点,挣点钱不容易,还总想着我。”

“你也会外道了。”连蔓儿笑,“别忘了,一会来啊。”

连蔓儿嘱咐好了连叶儿,这才走回屋里来。连守信正在和那老汉说话,原来是老汉的老儿子要娶媳妇,酒席里有道炒豆芽,知道连家发了豆芽菜,就提前来订。

“姜五叔要多少?”连守信就问。

“估摸着要三十斤。”老汉道。即便是乡村人家的酒席,豆芽也算是价格比较低廉的菜,所以不仅正经宴席上,还有请耢忙的吃饭,都有这道菜。

“家里的酸菜还没酸,”老汉又接着道,“你们家卖给镇上的那酸菜还有没,要是有,也要三十斤。”

“这没问题。”连守信立刻就答应了,“就按给悦来酒楼的价,姜五叔你看咋样?”

老汉自然点头。这个价格是批发价,如果从小贩手里买,价格就会贵一些。

“姜五叔,正日子是哪一天啊?”

老汉就说了一个日子

连蔓儿算了算,还有差不多半个多月的时间,发豆芽很来得及。这老汉看来是急性子,订的这样早。不过她不知道,这是她没办过大事情,一般操办宴席的,很多都是提前一个月,就要将东西都订好。这样中间如果出现什么变故,补救起来也有时间。

“哎呦,姜五叔,你算过没,那时候出了日子没?”连守信用手指了指房顶,说道。

第一百六十二章打起来了

“老四你是个精细人。”老汉笑了笑,“我找人问过了,说应该是出了日子,没事。就算差几天,也没人管咱。”

连蔓儿略想了想,才明白两个人说的是沈皇后那一个月的丧期。前几天她们才接到的通知,不过这通知从京城传到到她们这里,期间也要用去几天的时间,这样算起来,下个月中旬,这一个月的期限也就该过去了。

那老汉又和连守信聊了几句家常,留下二十文钱做定钱。张氏就包了些半斤豆芽,一斤酸菜给他,让他拿回家去先尝尝。

老汉推辞了一会,也就收下了,高高兴兴地走了。

“咱这豆芽还没发好,这么快就开张了。”张氏显然很高兴,还去看了看晌午刚泡上的大豆,似乎那豆芽现在就能发出来似地。

“咱家这不还有酸菜吗,我估摸人家就是想两样菜在一起买了,省事。”连守信道。

连蔓儿觉得这话说的有一些道理,不过……

“还是咱家名声好,招牌响,人家信得过。”连蔓儿道。

张氏和连守信都没有附和,不过看表情,他们也颇因此而有些自豪。

下午,连蔓儿就去酸菜作坊里帮着干了半天的活,要做晚饭的时候,才回屋来。晚上说好了要吃饺子,肉馅早已经炸过,用油、盐、秋油、花椒粉、姜末、葱花等作料腌好了,连蔓儿就和连枝儿两个剁白菜,连守信则在里屋和面。

要饺子馅好吃,肉和菜的比例最好是一比一,或者一比一点五,可是乡村人家大多舍不得这么吃,一般都是多放菜,肉就很少,只能起到一个调味的作用。今天是小七的生日,连蔓儿特意多买了些肉。要真真正正吃一顿肉馅饺子。

拌饺子馅是连蔓儿负责,肉馅炸出来的油全在里面,另外还加了豆油,过水后的白菜馅也没有捏的太干,因此肉馅很水灵。拌肉馅要始终朝一个方向搅拌,这样才能拌的均匀,而且肉馅也好成坨。

饺子馅拌好了,连守信的面也和好了。张氏还在作坊里。没有回来。连守信就负责擀饺子皮,连蔓儿、连枝儿负责包饺子,五郎带着小七在外屋烧棒骨萝卜汤。连守信的饺子皮擀的很快,因为知道了连守信的那段经历。连蔓儿也不觉得奇怪了。爷三个都是手脚利落的人,很快就将饺子包好,摆上笼屉、上锅蒸了起来。

等张氏从作坊收工回来的时候,饺子和汤都已经做好了。

“娘,你先洗手,咱马上放桌子吃饭。”连蔓儿就对张氏道。

“我享福了,吃现成的饭。”张氏笑道。当家的主妇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做一家的饭,能够不沾手。吃现成的饭菜,而且其中还有当家男人劳动,是极少见的,所以张氏就开玩笑说她享福了。

“娘,你要说这就是享福,以后饭菜都我和蔓儿来做。”连枝儿道。

“还是我大闺女疼我。”张氏笑。

“先捡一碗,给你爷和你奶送去。”饺子端上桌。张氏就道。

这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连蔓儿早就拿了一个大碗,捡了满满一大碗的饺子,端到上房来。上房也摆上了饭桌,高粱米饭、白菜炖豆腐、还有一盆白水煮土豆,旁边放着一小碟秋油。

连蔓儿还是将饺子送到连老爷子这桌上。

“都说了不让你们送了。”连老爷子笑着道,“你们人口也不少,难得吃一顿。”

“爹。老四家现在富的都流油了。你没看蔓儿,还有小七,都长的白胖白胖的了?”饺子还在冒热气,连守义吞了一口唾沫,“蔓儿啊,你咋不把剩下的饺子多送点来。这一碗够谁吃的。”

这个连守义,真是没有丝毫长辈的样子,说话这股子颠倒黑白的劲,颇得周氏的真传。连蔓儿心中恼火,就想斥责连守义几句,不过转念一想,就将那些厉害的话都暂时咽了回去。

“爷,这饺子不是剩的,我们还没吃。”连蔓儿低下头,做委屈状抹眼泪。

“老二,你耍啥混!”连老爷子就沉下脸,啪地一声摔了筷子,“当着我的面,你就欺负蔓儿,你这眼睛里还有我这个爹没有。”

连守义就不说话了。

“蔓儿啊,别哭了。你别听你二伯瞎说,他是混人。爷都知道,你们哪次不是先给我送来。你们的孝心,爷心里都有数。”连老爷子又转过头来安抚连蔓儿,“来,蔓儿,上桌,这饺子就咱爷俩吃,别人谁也不给。”

“爹,让我尝一个呗。”连守义腆着脸笑,“老四家会做吃的,一样的东西,老四家做出来的就好吃。”

“二伯,那你买肉,让我和我娘帮你包饺子。”连蔓儿擦了擦眼睛,坐在连老爷子身边道。

连老爷子见连蔓儿脸上有了笑容,松了一口气,同时觉得连蔓儿懂事,是个听劝的。

“你二伯我也想买肉啊,可我哪来的钱。要不,蔓儿,把你家赚的钱给二伯点?”连守义假装开玩笑地说道,其实是在挤兑连蔓儿。

连蔓儿正想让他这样说话,不由得心中暗笑。

“二伯净逗我玩,二伯刚发的财,咋看的上我家赚的那点小钱儿。”连蔓儿也笑嘻嘻地道。

连守义脸上有些变色。

连蔓儿不等他再说话,已经继续说了下去。

“二伯和何老舅合伙酿的酒,不是都卖了吗?一斤就卖了三钱银子,二伯分了一百多两银子。”连蔓儿似乎是替连守义高兴,眼睛都笑的眯了起来。

连守义又急又怒。

“蔓儿,你咋胡说八道那?”连守义冲着连蔓儿瞪起了眼睛。

“我可没胡说。”连蔓儿就朝连老爷子身后躲,“是二伯娘上我们屋里,亲口说的,我娘也听见了。”

“你听她瞎咧咧,她那是跟你说着玩的。”连守义看见连老爷子脸色不善,就忙在脸上挤出些笑容来,一遍偷偷给何氏递了一个眼色。

“我说着玩的,没那回事。”何氏忙道。

“村里人都知道了。昨天二蛋媳妇跟我娘说,说二蛋看见二伯在镇上吃饭,身边还有俩姑娘,穿的可好看了,大老远都能闻见香味,……二伯大把的花银子。”连蔓儿有些怯生生地道。

连守义的脸都黑了,何氏却像被针扎了一样,从炕上跳起来,直奔连守义。连守义一下没躲开,就被何氏在脸上挠出一条血道子。

“你这个不要脸的,俺说你这几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