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宫悬案 >

第31章

清宫悬案-第31章

小说: 清宫悬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之前,无论怎样对皇上不满,总还是慑于天子的威严,对顺治帝的龙章凤姿、神智天授深信不疑,大都不敢出格,不敢冒犯,更不敢公然唱反调。 
  但是,“御驾亲征”的那场风波中,福临表现得时而卑怯懦弱,时而刚愎暴戾,喜怒无常到了愚蠢的程度,把朝廷上下、京城内外折腾个底儿朝天,不仅没有人君的仪态风度,就算普通人,也是个有毛病的。这一下子,福临自己就把天授神与的天子的神圣外衣撕碎了,满洲亲贵、八旗军民对他的不信任感顿时上升,一直压在心头的不满顿时找到了喷发的罅隙,贵族与皇帝间的矛盾空前尖锐和激烈!福临的汉化政策渐渐受到公开的非议,福临的一些变革措施开始受到阻碍和抵制,福临的治国平天下的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己亥之秋(7)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正月初二日,元旦方过,皇上竟引咎自责,下谕礼部说:“十七年来,民生尚未尽遂;贪吏尚未尽改;积习相仍,未臻丕变。且滇黔虽入版图,而伏莽未靖,征调犹繁;焦思竭虑,治效未孚,负上天之简畀,愧祖宗之寄托;虚皇太后教育之恩,孤四海万民之望。非朕未尝励精求治,实由凉德所致。反复循省,罔敢即安,兹欲引咎自责,祭告天地、太庙、社稷,布告中外。” 
  在元月二十日、二十一日、二十三日祭告了天地、太庙社稷之后,福临又颁诏大赦,并命今后元旦、冬至、寿节时各地庆贺表章,皇太后前照常恭进,“朕前表章暂行停止”,意思是皇帝没当好,不配接受表章的庆贺。 
  这自然是为了平息朝廷上下的不满而作出的姿态,压力之大可以想见。 
  福临虽然在自责词中把自己痛骂一顿,又是辜负上天祖宗,又是愧对皇太后和万民,但他声明自己确实是焦思竭虑地励精求治的,那么治效未孚的责任究竟应该由谁来负呢?只用凉德二字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 
  答案很快就有了。福临不肯对保守的亲贵势力低头。 
  引咎自责的第二个月,二月初三,福临下令甄别朝廷内外官员!用意再清楚不过:我这当皇帝的都已经引咎自责了,你们这些臣下也该查查责任了! 
  这次甄别规模很大,在京官员,大学士、六部尚书首先自陈功过、称职与否,三品以上开列职名由皇帝甄别,四品以下同各省总督巡抚一样,由吏部与都察院详加察议甄别具奏。这次甄别是分满汉两拨进行的,福临尤其把甄别的目标指向了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尤其是高级满官。因为实际上福临认为治效未孚的责任就在他们身上。 
  可惜雷声大,雨点小,种种阻力和干扰使甄别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高级满官都获得留任和照旧供职的待遇。福临的最后一次努力又落空了。 
  福临自幼就对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怀有深切的同情,连崇祯帝的书法手迹他都十分赞赏,奉为珍品,并不止一次地黯然叹息说:“如此明君,身婴巨祸,令人酸楚不已……” 
  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的时候,福临就下令在崇祯帝陵前立碑,当时他说:“崇祯帝尚为孜孜求治之主,只以任用非人,卒致寇乱,身殉社稷。若不亟为阐扬,恐千载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那是在为崇祯帝抱不平。 
  到了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立碑之时,碑文里不仅概括了崇祯朝的失政,而且进一步说:立碑的目的,是要使后世读明史者“咸知崇祯帝之失天下,非失德之故,总由人臣谋国不忠所致。使后世为人臣者,悚然知所戒。” 
  大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天子顺治帝福临,在大明亡国的末代之君崇祯帝朱由检那里,找到了相通的感觉,经历了一样的信念破灭的可怕的梦。 
  顺治帝不但为崇祯修缮了陵墓,添设了守陵的陵户,立了石碑,还遣官致祭,并谥为庄烈愍皇帝,并在顺治十六年底,冒着严冬的寒冷,亲自到崇祯墓前酹酒。福临凄然酹酒三爵之后,仍在这位亡国皇帝的墓前徘徊不去,突然他控制不住自己,拍着崇祯帝的墓碑喊叫道: 
  “大哥!大哥!朕与你都是有君无臣啊!” 
  说话间,泪如雨下。 
  这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惨烈呼叫,它仿佛穿透了三个半世纪的岁月风云烟尘,直扑我们耳际,让我们为他——一个壮志难酬、理想破灭、精神支柱摇摇欲倒的年轻人所发出的最后一声呐喊所深深震撼!   
  福临走了(1)   
  雪上加霜,正当福临在政治上逆风强劲、举步维艰的时候,他的另一根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摇摇欲坠——他心爱的董鄂妃病危了! 
  为了挽救他的皇贵妃的生命,福临使用了他能够使用的一切手段: 
  顺治帝宣诏天下,征求各地名医来京师为皇贵妃调治; 
  顺治帝派内外大臣,广祀百神,为皇贵妃祈祷; 
  顺治帝大赦天下十恶以外的罪犯,为皇贵妃乞福。 
  然而,皇贵妃的病体日渐沉重,毫无起色。 
  于是,福临亲自往素有灵验之名的西山碧云寺去为皇贵妃祈寿,在这之前,他只为他的母亲皇太后做过同样的事情。 
  就在远离京城皇宫的西山,福临得到皇贵妃病危的急报,拼命赶回大内,却在董鄂妃居住的承乾宫先遇到他的母亲,皇太后含泪对他说: 
  “皇儿,你来晚了!她已经去了……” 
  福临陡然受到致命的一击,一口气上不来,顿时昏了过去! 
  皇太后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这是急痛攻心所致,也料到他醒来后必定有一番大闹,因而预先作了准备。但即使是她,也没料到福临会闹到后来的那种程度,简直要把所有的人都逼疯了。 
  他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冷静从容地走到董鄂妃的遗体边,拔刀自刎!幸而被皇太后安排好的太监宫女们抱住,夺走了刀。自刎被拦,竟激起了他的暴怒,他疯狂了似的挣脱开众人的纠缠,大喊大叫着“我不活了!我就是不想活了!”又猛力地低头撞向墙壁!众人一窝蜂地拥上去阻拦,裹着福临一起摔倒在地。 
  后来的两天两夜里,福临都这么不管不顾地寻死觅活,二十四名强壮的宫女太监昼夜看守着他,防止他再行自杀。一切可能造成伤害的东西,诸如小刀、棍棒、重物乃至花瓶、洋钟,全都收了起来,使皇上无隙可乘。 
  太医院的几剂安神定魂的凉药起了作用,但是更有效的还是皇太后那慈爱的充满理性的谆谆教导。她还在适当的时机,对福临说起了董鄂妃的临终遗言和嘱托。 
  董鄂妃说:“妾妃将去,此乃定数,亦无所苦。惟独不及酬答皇太后与皇上恩情于万一。太后年将半百,素性慈爱,必为妾妃伤悼至深,妾妃就是死也不能心安啊!”董鄂妃孝养皇太后,至死念念于怀,福临身为皇太后亲子,难道不替母亲着想? 
  董鄂妃说:“今日儿殁,自是天命,万望皇上自珍自爱,以祖宗大业为重,以社稷万民为重,不必伤悼,无须过恸,千万节哀。”董鄂妃这样识大体顾大局,福临怎能以一己之爱而遽忘祖业? 
  董鄂妃临终还嘱咐装殓不要华美,棺椁灵柩莫用诸珍丽物,丧礼不可虚靡耗费,以所遗用于施舍贫乏和奉佛诵经,并请皇上矜恤秋决诸死囚罪犯。 
  在药物、母爱、温情和去世爱妃遗愿的综合作用下,在闹得天翻地覆、人仰马翻之后,福临终于安静下来,跌入昏昏的沉睡。 
  也许福临可以清醒,可以转入正常了吧? 
  皇太后又得面对一个棘手的局面:福临竟当着皇后和诸妃嫔的面,向母后提出要求:要以皇后之礼为董鄂妃发丧! 
  皇太后怎么能答应呢?她说:“这是没有先例的事啊!皇后明明在,董鄂妃明明是皇贵妃,要待以皇后之礼,这是违背国家和宫廷体制的,朝中诸臣必有异辞,纷争不下,何苦来呢?” 
  福临惨然道:“儿今万念俱灰,母后若不准儿所请,儿情愿削发披缁入山学佛,从此不与人间之事!” 
  不料皇后却出来为皇帝说话:“皇贵妃侍奉皇上五年,贤孝和顺,实在能代儿妇之职,儿妇本有心以皇后之位相让,不想她竟仙逝。如今以皇后之礼为她发丧,实在与儿妇初衷相合。 
  朝中诸臣若有异议,可以儿妇本意晓谕众人,这样,就是后世史臣,也不能将此举议为皇帝之过失了。” 
  皇太后当此情景,还能不答应吗? 
  于是,第二天皇帝就降谕礼部说:“奉皇太后懿旨:‘皇贵妃董鄂氏孝敬性成,淑仪素著,才德兼备,足毗内政。今忽尔薨逝,余心甚为轸惜,应追封为皇后,以示宠褒。’朕谨遵慈命,追封皇贵妃董鄂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即议以闻。” 
  紧接着,福临就以皇后之丧,连续发下圣旨: 
  辍朝五日,亲王以下、满汉四品以上并公主、王妃等哭临; 
  召江南、五台山高僧来宫中,为董鄂皇后礼忏营斋,设水陆道场; 
  征天下巧匠,为董鄂皇后构设冥宅; 
  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皇后传》,命学士王熙、胡兆龙编纂《董鄂皇后语录》; 
  命内阁自八月十九董鄂皇后薨逝日起,直到十二月,凡奏章题本,都须用蓝笔批答,以示哀悼,明年新正日,方许恢复朱色; 
  命诸大臣议谥; 
  命全国服丧,自哀诏到日,官吏一月,百姓三天。 
  …… 
  从满洲入关,到天下一统,十七年来,朝廷还没有举行过这样隆重的葬礼。于是,北起贝加尔湖畔、黑龙江,南到两广福建,西越河西走廊,东至海滨,广袤辽阔的大地上,处处设起灵位、飘起白幡,成为第一次震动天下的国丧! 
  福临的悲痛哀伤,化作数千言的祭文,在董鄂皇后头七的最后一夜,和着他嘶哑的吟诵,和着他无尽的泪水,焚烧在他最心爱的人的灵前。他亲自守灵,直到天明,已是八月二十七日清晨,董鄂皇后的二七了。   
  福临走了(2)   
  奉旨前来为董鄂皇后舁柩的八旗二三品官员近百人,已在承乾宫门外等候。同是玉林通 
  弟子、福临的师兄茆溪行森和尚也奉命来为董鄂皇后举行起棺仪式。茆溪手举线香,对灵小参,口念偈语道: 
  “几番拈起几番新,子期去后谁知音?天心有月门门照,大道人人放脚行!” 
  福临站在一旁,突然忍泪问出董鄂妃在世时多次向他提问过的那句话: 
  “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 
  茆溪回答说:“从来处来,向去处去,谢皇上重重供养。” 
  身着丧服、帽顶饰白的八旗二品官三十二人一起举杠上肩,茆溪以佛杖指着灵柩念罢偈语,大喝一声“起!”沉重的棺柩缓缓出了满堂素帷白幔的承乾宫正殿。热泪又一次涌出了福临的眼眶。 
  为了自己的私爱,将皇贵妃升格为皇后,享受一系列特殊的典礼,就够使人们惊讶不已了。何况国家定制,皇帝及皇太后之丧,蓝笔批本也不过以二十七日为限,皇后之丧就根本没有以蓝易朱这么一说,董鄂妃丧则蓝笔批本至四个月有余,规格竟超过了皇帝皇太后,这不太过分了吗? 
  福临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过分、逾格的事仍然层出不穷。 
  大臣们为董鄂皇后拟谥号,先拟四个字:孝献端敬,皇上不允;再拟六字,皇上还是不允;加至八字,为孝献庄和温惠端敬,皇上仍很生气,说全不足以褒扬贤后,谕令再拟,终于定为十二个字: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顺治帝犹以未能用“天”、“圣”二字为歉。但“承天”须嫡配,“辅圣”须有子继皇帝位,董鄂氏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不然,就会有十六个字的谥号加给她了。 
  董鄂氏本有“葬礼从简,不可虚靡奢侈”的临终嘱咐,福临却怕爱妻在另一世界受苦而全然不顾。他下令于灵柩所在的景山开设了规模宏大的水陆道场,为董鄂氏超度,使她早升天堂。他下令在棺椁中装满了珍宝为她殉葬,以致抬棺的数十名八旗大员都感到沉重得大不寻常。数百名能工巧匠应召为董鄂皇后日夜赶制两座金碧辉煌的冥宅,那是和她生前居住的承乾宫正殿、寝宫尺寸完全相等的木制模型,沉檀为骨架,屋顶刷金,窗棂雕银,富丽的云锦、西川锦装饰墙壁,还缀以珍贵的明珠宝石。董鄂皇后生前所用的一切床帐家具器皿和珍宝摆设,全照原样放在原处,所有这一切,都将随同董鄂皇后的遗体灵柩火化。福临更担心爱妻在另一世界无人陪伴、无人服侍,竟不顾茆溪行森的劝告,赐死三十名宫女太监为董鄂皇后殉葬! 
  福临又在朝廷中遍征董鄂皇后祭文。词臣学士凡恭拟哀诔祭文进呈者虽然均得重赏,但福临都不满意。一名小官进上的祭文中有句云:“渺兹五夜之箴,永巷之闻何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之后谁人?”竟令皇上泫然泪下,这小官竟也因此而升为兵部主事。不仅如此,凡在灵前呼天抢地、如丧考妣、哭得哀痛的官员命妇,都能得到上方赐给的珍奇财物;而哭而不哀者,就要交礼部议处。 
  更有甚者,一名宗室的辅国公和一名承政,因在董鄂皇后丧期中作乐,被人举报,皇上大怒,撤了承政职差、夺了辅国公爵位,一并禁锢了起来! 
  所有这一切,吴梅村都在他的《清凉山赞佛诗》第二首里切切实实地讽咏了一番。他毕竟无愧“诗史”的美名。 
  福临仅仅是在表达他的悲痛和哀伤吗?仅仅是为了他真情、深情、痴情所爱的董鄂氏吗?可以这样看,但并不完全。他也在借题发挥,在宣泄他痛苦的失意和满腔的愤怒! 
  他的两根最重要的精神支柱都垮了。 
  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过去,大行皇后的梓宫已成为宝宫(盛骨灰的罐),香花供养,备极庄严。水陆道场收了法事,盛大的葬礼也已结束,朝廷上下、宫廷内外,都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总算能够安心地吃口饭、睡个觉了。 
  但是他们的万岁爷决不肯给他们安宁。 
  十月初八日,就在刚满七七的第二天,皇上驾临万善殿,因一直主持法事而疲惫不堪的茆溪行森不得不赶紧出来迎接圣驾。他料到皇上会亲自来致谢的。 
  果然,分宾主坐定后,福临就十分平静地说: 
  “谢和尚启建并主持景山水陆道场。大行皇后得以超生,免去轮回之苦,朕五内俱铭。” 
  茆溪行森回答说:“董皇后于庚子秋月轮满之时成等正觉,与悉达太子睹明星而悟道无二无别,真乃奇事!所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他把董鄂氏的逝世说成正觉悟道,并用如来佛先前为太子时修行悟道的事迹相类比,极高地揄扬去世的皇后,为的进一步安慰眼前这位在世的皇帝。 
  福临点头道:“是。朕总算了却了一桩心愿。” 
  茆溪静静地说:“龙女成佛,圣驾珍重。” 
  福临也静静地说:“如今朕心如死灰,万念俱空,来寻和尚为朕剃度,从此出家为僧。” 
  茆溪行森大惊,满面通红,惶乱失措地说:“万岁切切不可萌此念头!国君一身系天下安危……” 
  福临冷漠地看着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地说:“出家人参禅学道,不可任意喜怒惊惧,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是也。和尚岂不明白?” 
  茆溪行森被福临问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福临走了(3)   
  福临乘胜追击:“师兄,这殿旁净室,从此归朕修行打坐,朕再也不回乾清宫、养心殿了。师兄能度得人间一位天子遁入佛门,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