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

第22章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第22章

小说: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感性事物之中,凡是令人愉快的既不是对感官过分容易的东西,也不是对感官过分难的东西,而是一方面对感官既不太易,能使感官还有不足之感,使得迫使感官向往对象的那种自然欲望还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对感官又不太难,不至使感官疲倦,得不到娱乐。
接着他举花坛图案的布置为例,说明人与人的嗜好很不相同,“按理,凡是能使最多数人感到愉快的东西就可以说是最美的,但是正是这一点是无从确定的。”后来他又提到美丑的感觉与当事人的生活经验有关:
    同一件事物可以使这批人高兴得要跳舞,却使另一批人伤心得想流泪;这全要看我们记忆中哪些观念受到了刺激。例如某一批人过去当听到某种乐调时是在跳舞取乐,等到下次又听到这类乐调时,跳舞的欲望就会又起来;就反面说,如果有人每逢听到欢乐的舞曲时都碰到不幸的事,等他再次听到这种舞曲,他就一定会感到伤心。
在这里他似乎放弃了理性主义的立场,采取类似后来英国经验主义的“观念联想”的观点来解释美感了。这也还是相对美的看法。
  在《论巴尔扎克的书简》里,他特别称赞巴尔扎克的“文词的纯洁”。看全信的意思,“文词的纯洁”包括两个意思。第一是整体与部分的谐和,他说:
    这些书简里照耀着优美和文雅的光辉,就像一个十全十美的女人身上照耀着美的光辉那样,这种美不在某一特殊部分的闪烁,而在所有各部分总起来看,彼此之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没有哪一部分突出到压倒其它部分,以致失去其余部分的比例,损害全体结构的完美。
这段话可以看作从形式方面来替美所下的定义,和上文他从听众接受的难易替美所下的定义可以参看。这基本上还是从亚理斯多德以来的传统的看法。其次一个意义是内容与形式或思想与语言的一致。笛卡儿在这封信里指出文章通常有四种毛病:第一种是文词漂亮而思想低劣,其次是思想高超而文词艰晦,第三是介乎第一二两种之中,想要朴质说理而文词粗糙生硬,第四是追求纤巧,玩弄修词格,卖弄小聪明。他认为巴尔扎克毫没有这些毛病,所以他的文词显出高度的纯洁。这种文词的纯洁也是从新古典主义运动以后法国文学语言的一个理想。这个理想是与法国文学语言的另一个理想——“明晰”——是密切相关的;要真正做到整体与部分的谐和,语言与思想的一致,才能达到“明晰”。“明晰”是逻辑思想的优美品质,所以它正是笛卡儿的理性主义所要求的,他在《论方法》里就曾强调理性如果要掌握真理,那真理就须明晰地呈现出来,不容有可怀疑的余地。文艺常带有民族性,“明晰”和“纯洁”是法国文艺的特色。它的长处在此,它总是明朗的,完美的,易于理解的;但是它的短处也在此,它因过分侧重理智因素,情感的深刻,想象的奔放,力量气魄的感觉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就不免受到损失。拿拉辛的悲剧和莫里哀的喜剧跟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稍作比较,这个分别就立刻见出。
  总观以上所述,笛卡儿对于一些具体的美学问题,大半还停留在探索阶段,还见不出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但是他的思想基调是理性主义,而这个理性主义对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文艺实践和理论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 布瓦罗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是布瓦罗(Boileau Despréaux,1636—1711),它的法典是布瓦罗的《论诗艺》。像朗生所说的,“《论诗艺》的出发点,就是《论方法》的出发点:理性”(4)。“理性”是贯串《论诗艺》全书中的一条红线。在第一章里布瓦罗就把这个口号很响亮地提出:
  因此,要爱理性,让你的一切文章
  永远只从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5)
                                ——Ⅰ:37—38行
这“理性”也就是笛卡儿在《论方法》里所说的“良知”(6),它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是普遍永恒的人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一切都要以它为准绳:
  不管写什么题材,崇高还是谐谑,
  都要永远求良知和音韵密切符合。
                                ——Ⅰ:27—28行
一切作品都要以理性为准绳,都只能从理性得到它们的“价值和光芒”,这就是说,文艺的美只能由理性产生,美的东西必然是符合理性的。理性是“人情之常”,满足理性的东西必然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所以美也必然是普遍的永恒的,是美就会使一切人都感觉美。下文还要提到,布瓦罗和其他新古典主义者大半都在相信普遍人性(主要是理性)的大前提下相信美的绝对价值和文艺的普遍永恒的标准。
  依理性主义,凡是真理都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美既然是普遍永恒的,它就与真只是一回事了。所以布瓦罗在《诗简》里说:
  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
  真应该到处统治,寓言也非例外:
  一切虚构中的真正的虚假
  都只为使真理显得更耀眼。
                              ——《诗简》,第九章
这种和“美”同一的“真”,依布瓦罗看,也就是“自然”。还是在《诗简》第九章里,他这样说:
  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
  但自然就是真实,凡人都可体验:
  在一切中人们喜爱的只有自然。
因此,布瓦罗再三敦劝诗人研究自然和服从自然:
  让自然作你唯一的研究对象。
                            ——Ⅲ:359行
  谨防不顾良知去纵情戏谑,
  永远一步也不要离开自然。
                            ——Ⅲ:413—414行
这里要说明一句,新古典主义者所了解的“自然”并不是自然风景,也还不是一般感性现实世界,而是天生事物(“自然”在西文中的本义,包括人在内)的常情常理,往往特别指“人性”。自然就是真实,因为它就是“情理之常”。新古典主义者都坚信“艺术摹仿自然”的原则,而且把自然看作是与真理同一,由理性统辖着的,这就着重自然的普遍性与规律性。所以在文艺与自然的关系上,新古典主义者很坚定地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他们的口头禅之一就是亚理斯多德所提到过的“近情近理”(“逼真”,“可信”),反对任何怪诞离奇的事出现于文艺。布瓦罗劝告悲剧作家说:
  切莫演出一件事使观众难以置信:
  有时候真实的事可能并不近情理。
  我绝对不能欣赏荒谬离奇,
  不能使人相信,就不能感动人心。
                                ——Ⅲ:47—50行
但是只要逼真,艺术可以把丑恶的东西描写成为可以欣赏的对象:
  绝对没有一条恶蛇或可恶的怪物
  经过艺术摹仿而不能赏心悦目,
  精妙的笔墨能用引人入胜的妙技
  把最怕人的东西变成可爱有趣。
                                ——Ⅲ:1—4行
为着要逼真,悲剧的主角就不应写成十全十美,最好带一点亚理斯多德所要求的过错或毛病:
  谨防像传奇把英雄写得小气猥琐,
  但是也要使伟大心灵有些过错,
  阿喀琉斯(7)如果斯文一点,便不够味,
  我爱看到他受到屈辱也生气流泪,
  在他的形象里见到这点白圭之玷,
  人们就欣喜,在这里认识到自然。
                                  ——Ⅲ:104—107行
  但是要做到逼真,依新古典主义者看,最重要的事还是抓住人性中普遍永恒的东西,这就是说,要创造典型。新古典主义者对于典型的理解大半还没有超出贺拉斯的定型和类型的看法(8)。布瓦罗说:
  写阿迦麦农(9)应把他写成骄横自私;
  写伊尼阿斯(10)要显出他敬畏神祗;
  写每个人都要抱着他的本性不离。
  还须研究各代各国的风俗习惯,
  气候往往使人的脾气不一样。
                                   ——Ⅲ:110—114行
   这还是写曹操就要把他写成老奸巨滑的论调,传统的定型是不可移动的。引文最后两句好像表示布瓦罗认识到时代和国度不同,性格就不一样。但是他所说的“脾气”(humeurs)虽是随时随地不同的,却和他所说的“本性”(propre caractére)不是一回事,那是永远固定的。在固定人性这一点上,当时认同新古典主义者之中还有旁人说的比布瓦罗更明确。布瓦罗所最赞许的拉辛在他的《伊斐见尼亚在奥里斯》悲剧的序文里说过一段有名的话:
  关于情绪方面,我力求更紧密地追随欧里庇得斯。(11)我要承认我的悲剧中最受赞赏的一些地方都要归功于他。我很愿意这样承认,特别是因为这些赞赏更坚定了我一向就有的对于古代作品的敬仰。我很高兴地从在我们法国舞台上所产生的效果中看到群众所赞赏的尽是我从荷马或欧里庇得斯那里摹仿来的,从此我也看到良知和理性在一切时代都是一样的。巴黎人的审美趣味毕竟和雅典人的审美趣味符合:使我的观众受感动的东西正是使往时希腊最有学问的人们落泪的东西。
这段引文生动地说明了新古典主义者对于普遍人性论的信心之坚定。此外,它也可以说明新古典主义者的另外两个基本信条。
  头一个信条是文艺具有普遍永恒的绝对标准。人性(即自然)是符合理性的,符合理性的东西就必然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所以文艺作品必须把这普遍永恒的东西表现出来,才能得到古往今来的一致的赞赏。反过来说,凡是得到古往今来一致赞赏的作品也就必然是抓住普遍永恒人性的作品,即符合理性的作品,亦即最好的作品。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新古典主义者把时间的考验作为衡量文艺作品价值的标准。能持久行远的便是好作品。布瓦罗在《对朗吉弩斯的感想》第七篇里这样说:
  等到一些作家受到了许多世纪的赞赏,除掉一些趣味乖僻的人(这种人总是时常可以遇到的)以外,没有人轻视过他们,这时候要想怀疑这些作家的价值,那就不仅是冒昧,而且是狂妄。……大多数人在长久时间里对于见出心智的作品是不会认错的……一个作家的古老并不足以保证他的价值,但是一个作家国为他的作品而受到长久的经常的赞赏却是一个颠扑不破的证据,证明那些作品是值得赞赏的。
总之,作品的好坏要靠长时间里多数人的裁判。多数人都有理性,他们的裁判是不会误事的。
  第二个信条是跟着第一个信条来的,既然久经考验的东西才是好的,希腊罗马的古典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就值得我们学习。新古典主义这名词本身(12)就包括继承古典为它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法国在十七世纪不过是继续做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代所做的工作。不过法国新古典主义者对古典的崇拜所表现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已不如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不甚加批判的接受是比较普遍的。上文已提到他们把自然,理性,真实和美都等同起来,其实在这些被他们等同起来的事物行列中,还应加上古典。他们的想法是这样:既然古典经过长久时间的考验而仍为人所赞赏,它们就是抓住了自然(人性)中普遍永恒的东西,符合理性的东西,真实的和美的东西。它们可以教会我们去怎样看自然,怎样表现自然。“因此,古典就是自然,摹仿古典,就是运用人类心智所曾找到的最好的手段,去把自然表现得完美。”(13)这种想法在受布瓦罗影响很深的英国新古典主义者波普(14)的《论批评》里也说得很明确:“荷马就是自然”,“摹仿古人就是摹仿自然”。上文已提到拉辛现身说法,说自己的成就都要归功于对古典的学习。布瓦罗在给帕罗的信里也认为“形成拉辛的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莫里哀是从普洛特(15)和特林斯(16)那里学得他的艺术里最精妙的东西”。此外,当时一些重要作家和思想家关于推尊古典的话是不胜枚举的。
  摹仿古人怎样对待自然,这是方法的问题。作为笛卡儿的《论方法》的信徒,新古典主义者是把摹仿古典和“规则”或“义法”的概念结合在一起的。题材和人物当然是借用古典中已经用过的最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处理题材的方法。古典作品体现了表现自然的最好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后人的规矩。后人一方面要直接从古典作品中抽绎这些规矩,但是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既简便而又稳妥的办法,那就是仔细揣摩亚理斯多德的《诗学》和贺拉斯的《论诗艺》之类古典文艺理论著作,因为这些著作据说是已经替后人把古典作品中的规矩抽绎出来了,在布瓦罗的《论诗艺》里,高乃伊的《论戏剧》里以及这时代其它文艺理论著作里,我们不断地看到亚理斯多德和贺拉斯的老话的复述。他们很重视文艺种类或体裁的区别,认为这些文艺种类仿佛是固定不变的,每一种类都有它的特殊的性质和特殊的规则。布瓦罗的《论诗艺》共分四章,其中二三两章都谈种类和规则。当时讨论最热烈的规则之一就是三一律。这在《论诗艺》里是这样规定的: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要固定,标明,
  庇里牛斯山那边(17)诗匠把许多年
  缩成一日,摆在台上去表演,
  一个主角出台时还是个顽童,
  到收场时已成了白发老翁。
  但是理性使我们服从它的规则,
  我们就要求按艺术去安排情节。
  要求舞台上表演的自始至终。
  只有一件事在一地一日里完成。
                               ——Ⅲ:38—46行
上文已提到过,高乃伊在《熙德》悲剧里没有完全遵守这个三一律,就受到法兰西学院的申斥。一切事本来都应该有个规则,但是新古典主义者没有能从发展观点来看这问题,误认种类和规则都是一成不变的(布瓦罗的理由是“理性在前进中往往只有一条路”'Ⅰ:48行')。规则仿佛变成创作的方剂,可以让任何人如法炮制。单拿三一律来说,在前一个世纪里莎土比亚就已用他的光辉的成就证明这并个是什么天经地义了。
  新古典主义者特别看重规则,还与他们轻视内容而过分重视形式技巧有关。布瓦罗认为思想没有是新鲜的,只有表现思想的语言才可以是新鲜的。在他的文集的序言里,他说过:
  什么才是一个新的辉煌的不平凡的思想呢?这并不是人们所不曾有过的或不能有的思想,像一些无知之徒所想象的,它只是人人都可以碰见的思想,不过有人首先找到方法把它表现出来罢了。一句漂亮话之所以漂亮,就在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
在《论诗艺》里他又一再提出这个观点:
  总之,没有语言,尽管有神圣的才华,
  无论你写什么,你还是个坏作家。
                                 ——Ⅰ:161—162行
所以新古典主义者特别重视表现技巧,而在表现技巧之中又特别重视语言。在法国诗人中马来伯(18)是竭力使法国语言达到“纯洁”和“明晰”这两个理想的。布瓦罗对他备致推崇,劝告诗人们说:
  照着他的足迹走,要喜爱纯洁,
  从他的优美笔调中去学习明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