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不能让下属知道的 作者:白兰 >

第6章

不能让下属知道的 作者:白兰-第6章

小说: 不能让下属知道的 作者:白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观念跟不上。在这个一切以市场为中心的时代,还有一些管理者在等着别人分配任务,没有任务,没有安排,宁可等待也不愿意多做一点工作,我想,这恐怕是管理层绩效低下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没有很好地理解市场的概念,没有充分估计到市场竞争的残酷,缺乏市场意识。没有超越市场,主动出击,而是被动接收,被动应付。
  5、 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充分享受职权、职位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愿意付出,但给人的感觉总是缺乏一点敬业精神,缺乏奉献意识,更多是关注了自己的利益得失,而没有考虑过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动给企业员工带来的影响,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甚至有些企业的管理者搞利益集团、政治斗争。这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竞争合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6、 管理层没有共同目标。企业的高层没有为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没有明确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只是跟着走,所以无法形成核心动力,大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到底怎么做才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层能力的发挥,没有共同一致的目标,就谈不上凝聚力和向心力,力量只能在内耗中慢慢弱化。
  7、 能力问题。由于观念和学习跟不上,一些管理者的工作技能在快速发展的竞争环境下迅速递减,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落后于公司的成长速度,甚至被自己的员工超过。管理者技能低下就无法指导帮助自己的员工进步,也不能
  很好地做好授权沟通,这也造成了员工工作绩效下降。
  鉴于以上几点,作为领导者,要认真仔细地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
  (九)自信是领导下属们的最佳心境
  如果无法适应多变的形势和状态,无法管理人员复杂的下属,作为领导者的心理就会呈现矛盾状态,导致员工内部关系不顺,因此更加深忧郁的情绪。充满自信的态度、意见会动摇人心,让人觉得他说的话是对的。让人会以他的言行举止作为判断的基准,加以采用。不论什么样的借口都可以被接受。缺乏自信的人,不知到底要以什么为基准才好,完全没有自信,所以心理的标准容易被动摇。这时,如果出现充满自信的声明时,就会认为“这么有自信,一定不会错”,而相信他人的言行举止。虽然自信与正确事实上并没有任何关系,但在别人丧失自信之时,自信往往就会等同于正确答案。充满自信的借口就如同是准则而得以实施。
  所谓领袖型人物,就是充满自信的人。因此,就一般人看来,会觉得他是“正确”的。尤其是当时代剧烈变化、动摇不安时,一般人会不知如何因应而感到不安,丧失自信。这时,领袖型的领导人会利用其“先见自信”,强烈的打动人心。想驱使下属行动时,首先要确信自己的信念与先见之明,即使有所不安,也要充满自信的主张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自己的意见就会变成正确的主张,驱使人行动。而真的能够驱使人行动的话,也就有机会使自己的主张正确性成真。
  许多领导者缺乏自信,以致犯错也不肯承认;有的则是明知自己错了,依然我行我素。最糟的是,有的员工因为害怕受到处罚,不肯或不敢指出领导者的错误。优秀的领导者,能够迅速认错并且从错误中学习,不会只看到别人的错误,他们知道反省错误发生的原因,比一味责怪他人重要多了。
  (十)脚踏实地,激发你的潜能
  '注重现实,大脑的机能就会被发挥出来,这就是个人潜在能力的显现化,也是所谓的开发潜能。'
  在东方禅学的世界里,有所谓“现在、当下”的词汇。所谓“现在、当下”是指活在“现在”的时间、“此刻”的空间。换句话说,就是全身心投入每一个时刻,诚心诚意对待在那每一时刻所见到、接触到的人。珍惜“此时、当下”的人,会感谢上天让自己出生在这个世界、会热爱自己
  的人生,绝对不会否定人生,并且是真诚看待人生,积极向前。他们是叫人感觉不到寒冷,像春风一样温暖环抱他人的人。这种人会很努力于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且不失探究的心,对人的态度也是诚心诚意的,所以,使才能的提升、人格的提升成为可能。
  接下来,针对这一点再做更进一步的说明。如果我们能全身心投入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那就可以集中精神,“融入”其中。这种状态,就好像禅学境界中,随着湍急的水流往下流的船夫与小舟。孤单的船夫一人操着小船顺着吞噬岩石的激流直下。操纵小舟的只有一根竹竿,一竿撑错,船夫与小舟都会化为微尘,为激流所吞噬。船夫处于集中全部精神控制小舟的状态,船夫、天、水、河岸,所有一切都变成一体奔流而去。如何呢?这真是个表现“此时、当下”的最佳比喻。就像这个比喻,当融入对象中,在“此时”、当下”所必须用到的大脑机能就会被发挥出来,大脑会指示身体做最佳的动作。这就是个人潜在能力的显现化,也是所谓的开发潜能。
  另外,如果能够对人心存尊敬,诚实地接触每一个人,就可以与对方融为一体。能够融为一体,就能凝聚人际关系,并清楚洞悉到对方心理的活动,进而明白要如何与对方应对相处。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人际关系能力,也可以启发自我。所以,开发能力就是活用“此时、当下”。
  (十一)相信自己就能开发能力
  “外在环境是造成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想法不但错误,而且正是问题的根源。假使不能领导好你手下的下属,一味希望外在环境改变来达成个人的愿望,无异于任凭别人摆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改变个人的行为,做个更充实、更勤奋、更具创意、更能合作的人,然后再去影响环境,并带领你的下属们共同创业。
  '失败是成功之母'――犯了错却不肯承认,等于错上加错,自欺欺人。为自己造成的错误编织各种理由加以辩解,则形同掩耳盗铃,反而愈描愈黑,受害的还是自己。因为对我们伤害最深的,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我们自身的错误,而在于不能正视这些错误。那将会更可怕。
  '作出承诺,信守诺言'――对自己对别人有所承诺,并且从不食言,是积极主动精神最崇高的表现,同时也是个人成长的真义。我们可以检讨自己,同样会给你身边的下属们一个榜样的力量。许诺与立志可以使我们掌握成功。有勇气许下诺言,即使是小
  事一桩,也能激发自尊。因为这表示我们有自制力,并有足够的勇气与实力来承担更多责任。
  '积极主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已足以使我们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来应付工作中无比庞大的压力,以及随时会让下属爬到背上的危险。不论是面对交通阻塞,还是工作中的困难,都需要这种身体力行积极主动的精神。对待手下的下属们,以身作则,不要只顾批评。
  '立即行动'――以一整天时间,倾听自己以及四周人们的用语,注意是否常有“但愿”、“我办不到”或“我不得不”等字眼出现。二、依据过去经验,设想近期内是否会遭遇一些令人退缩逃避的情况?这种情况你应该如何本着积极主动的原则加以应对?三、从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个令你备感挫折的问题。判断它属于直接、间接或无法控制的问题,然后再寻找解决的第一步骤,并付诸行动。
  领导下属,要懂得恩威并施
  (一)不要被下属们讨厌,对立情绪要不得
  '想去驱使这些行动活泼的下属们,要防止被下属们孤立和反感。如果让他们从心里厌烦你,抗拒你,工作也会敷衍了事的。不能在企业间造成对立情绪,正是许多大企业正在倡导的企业文化'
  东方的企业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曾说:“组织以和为贵”。他所谓的和,就是上司与下属彼此有着好感。以好感为基础,领导和下属才能顺畅的工作或配合工作,如果上司与下属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工作是无法顺利进行的。在这层意义上,好感是企业内人际关系活泼化的基础。正面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活动,让任务顺利进行,而负面的人际关系会使活动停滞。
  在心理学理论中,对于厌烦、厌恶等心理有专门的案例。比如,人对讨厌的人所说的话,首先会表现出拒绝或抗拒反感的反应,而不会主动积极做出任何行动。如果是上司的命令,即使很讨厌该上司,表面上也会表示遵从,但内心却是一动也不动。所以,领导者一旦被讨厌的话,驱使下属就变得很困难,没有途径寻找借口 。
  那么,要怎样才不会被讨厌呢?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厌恶对方。绝大多数的人都想让人喜欢,也努力这么做,但往往不会想到要先从自己做起,自己首先不能对别人有成见。人际关系是互动而且相对的。例如,你会喜欢讨厌你的人吗?应该是不会的,相反的,你会讨厌这种人。这是很重要的互动,如果我们讨厌对方的话,对方也不会喜欢我们,只会讨厌我们。所以,一旦我们喜欢对方,对方也就会喜欢我们;我们讨厌对方,对方也会讨厌我们。为了不要产生这样的人际关系,除了不让对方讨厌之外,重要的是,不要讨厌对方。
  可是,我们对“不要讨厌对方”这点,却意外的疏忽,丝毫不注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心理上,人都有所谓“自己是好人”的观点,亦即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不可能无缘无故讨厌一个人。我们会想起各种理由告诉自己,讨厌对方是不得已的,是因为对方不好所造成的,并不是自己不好。这种“自己没有不好”的观点,反而更加强化对对方的厌恶感。如果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话,当与对方感情不和、不顺利的时候,就会认为全都是他人的错。总之,就是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我们很少反省自己,总是一味责怪别人。有关这一点,身为领导者应该要多加注意。为什么自己会讨厌部
  属,部属又为什么讨厌自己,请重新再思考一遍。你就会发现,也许是自己先犯了错误,没有先反省自己的看法。
  曾经很流行这样一句话:“老板是靠不住的!”这种说法也许并非没有道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板和员工从本质上就是对立的。对立与否,即取决于员工的心态,也取决于老板的做法。聪明的上司会给员工公平的待遇,而员工也会以自己的忠诚予以回报。作为上司的你,一定会希望下属能和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积极主动。
  (二)如何让你的下属对你有好感
  '上一节介绍了领导者要反省自己的心理,不能让下属讨厌,以免产生对立。这一节,就推荐给领导者一些如何树立好感的原则。'
  我们讨厌看轻自己的人,因为自尊心会遭受伤害,所以,不要对他人做出自己讨厌的行为,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对方。对人的喜欢和厌恶,虽然会因为每个人喜欢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还是有共同的法则存在。
  “只听到那人的名字就觉得厌恶。”
  “那个人,总之就是很讨厌。”
  “那个人,虽然没有和他说过话,但就是很喜欢他的。”
  “虽然大家都讨厌那个人,但我却喜欢。”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说明对人的喜恶判断是没有理由的,总是凭直觉决定,对人的评
  价会因人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同一个人,有人觉得“喜欢”,也会有人觉得“很讨厌”。因为每个人喜欢和接受的类型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是,也有相同的部分,例如大家都喜欢“好的表情与态度”,讨厌“坏的表情与态度”。那么,怎样的表情与态度会带给人好感呢?以下有四个原则:
  1。总是面带笑容。
  2。保持尊重对方的态度。
  3。不做出无视对方存在的言行举止。
  4。经常思考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
  作为领导者,你的表情与态度符合了这四项原则了吗?
  给人好感的表情与态度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给人好感的聆听方式,应该记住的重点如下:
  1。对于对方的态度与言词。
  不能以轻蔑和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下属。
  2。考虑“对方的立场”,理解他所说的话。
  一般说来,大家都会先考虑自己的事,都希望对方能站在自己的立场想一下。如果只思考自己的事,而不管别人的立场如何,就会让人觉得这个人很任性,因此,尊重对方的立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3。不让人感到讽刺的回应。
  不要“嗯”或“啊”的只是鼻子、嘴巴做做回应而已,一定要做出打从心理感到共
  鸣的回应,这也是给你的下属一种肯定的态度。
  4。一边做笔记一边聆听,可以带给对方好感。
  聆听的人如果一边听一边做笔记,说话的人就会觉得自己提供了对方有价值的情报。感
  觉到自己的存在,心情会觉得特别好,会对让自己心情愉快的听众抱持好感。
  5。不要“质问”,而是要“询问”。
  基本上,询问是确认对方所说的话,希望对方在所知的范围内,告诉自己想知道却不明白的地方,所以询问本身并不会带给对方嫌恶感。可是,责备对方的质问,就是让对方不悦的行为,所以我们要的不是质问,而是询问。
  6。先说“赞美的话”让对方心情愉快。
  和别人说话会感到气氛很好,常常是对方对自己的优点给予肯定的评价并引述的时候,这等同于赞美。相对的,不要吝于赞美对方,想到时,就要立刻说出口。
  7。引用对方所说的话做回应。
  好的听众会以“之前你也说过同样的话”、“就像你刚刚听说的”等,迅速回应对方。
  8。营造缓和舒适的气氛。
  与人说话时,没有比无法静下来说话更令人讨厌。因为自己所说的话如果没有完全被听进去的话,说话者会认为,这简直就是聆听者无视自己存在的证明,当然也无法对对方抱有好感。
  9。不要说让对方失望的话。
  比如,听到否定的话、表明没有认真在听的言词、怀疑的话语、催促说话的言词等,这些词汇都要避免。
  (三)建立自己的威望和魅力
  '领导者要想让下属服从管
  理并接受你的管理措施,就必须要有威信。领导者的威信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权利所赋予的;二是以自身能力、品质争取的。威信是一个合格领导者的基础。没有威信的领导者是无法行使权利的。'
  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仔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总有一批人为你所设定的目标全力冲刺?为什么有许多人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仍然愿意辛勤加班?为什么总有一批人为你毫不保留地奉献他所有的才智?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服从你的管理?答案只有一个:是威信在发挥神奇的作用。
  会管理人的领导者,个人威信远远超过权利行使。领导者是把威信发挥到及至,影响他人,从而实现目标的一种人。曾有一位员工这样推崇他的上司:“和他在一起呆上一分钟,就能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我之所以卖命努力,是因为他的威信深深吸引我。”我们不得不承认,威信远远胜过权利。做一位实权在手的领导者,不如做一位威信服人的领导者。
  一个成功的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