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红楼絮语 刘宝彬著 >

第21章

红楼絮语 刘宝彬著-第21章

小说: 红楼絮语 刘宝彬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其重要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吃喝本是一切生物生存的需要,而吃在中国是响誉世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是其中的项重要内容,中国自古以来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食佳肴,给人类社会带来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应该说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丰富了世界饮食的内涵,是为人类社会一项重大贡献。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说中国人还存有劣根性的话,把讲究和追求吃喝玩乐,便是其中的一种了。现在把吃喝作为挥霍享受的一种手段,被少数权贵和富豪们所专有,已成为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一个家庭能够吃穷了,一个国家何尝不如此。目前在国家机关和社会单位中,用公款吃喝虽然国家曾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其势头仍居高不下,甚至越演越烈。来一两位客人,可以十几人,几十人或近百人陪吃陪喝;一桌酒席从几百元上升到上千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已不稀奇。陈希同和陈小同的罪行录中看到,陈希同让他的拼头陪着,吃的是海鲜鱼翅,喝的是一瓶价格几十万的洋酒,住的是总统套房,本想花一千万享受一下,而仅仅花掉100万元,就再也找不出够刺激的事情。于是,又花30万美金玩一次洋妞。原延庆县委书记刘金生在当顺义镇党委书记期间,为抱陈希同儿子陈小同的大腿,不惜动用镇政府的扶贫资金,派3个人专门到北京城采购海鲜珍禽,一次“全鱼宴”上万元,吃的珍禽异兽连名都叫不出来,陈小同在他这里住的几天里,顿顿不重样;喝的都是人头马和法国香槟酒;为让陈小同喝的高兴,专门从一个村里接来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给他做风味独特的杏仁茶喝。只要陈小同吃喝得高兴,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天津市劳动局副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原晋津,用公款吃喝挥霍吃上了断头台,创下了任职仅一年用公款吃喝挥霍金额全国最高纪录。在他任职的一年中,用公款吃喝花掉57.7万元,平均两天一次宴请,每次宴请费用2000元以上,什么人头马、大将军、XO、酒鬼、茅台、王朝等什么酒贵喝什么;吃的生猛海鲜、奇珍异兽,津门所有高级饭店、酒楼、餐厅都被他吃遍。1997年春节,他邀请一群“朋友”,光是吃喝一次就花掉了一万多元;酒足饭饱之后,他还热衷于跳舞点歌。在舞厅里点歌斗富的豪爽派头,让我们大开眼界:“东方之珠”酒楼的歌厅,为给追欢买笑的点歌者备有600元一个的花蓝,他在这里有一个坐台小姐非常熟悉的动作,挥一次手送一个花蓝,一日他跟别的大款斗富,挥了7次手,给唱歌小姐送上7个花蓝,仅一次点歌就花掉4200元。他在短短的一年内,从吃喝挥霍滑向罪恶的深渊,吃上了断头台。这里不禁让人要问:原晋津仅是个副局长,他的下属抵制不了他的吃喝,那么还有局长,还有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他们是不了解情况还是熟视无睹?还是一块吃喝,同流合污?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干什么去了?是支持是反对了?他们是什么责任?这恐怕应该有个交待吧!山西互感器厂是国内同行业惟一的国有企业,自1992年至去年已累计亏损6000
  万元,而厂长相浩卿的吃喝标准却越来越高,企业招待费与亏损额同步攀升,仅1995年至1997年3年时间吃掉220万元,1997年全厂收回货款101万元,而招待费则竟达52万元。现在职工已18个月领不到工资,好好的一个企业毁在一个败家子厂长手里。令人不解的是这个厂长吃垮这个厂后,居然又升官调到企业的主管局当上了领导。有人调查,不少的贫困县一年仅吃喝招待费上千万元;一个乡镇也不下二三十万。据陈剑在一篇《资产在吃喝玩乐中流失》载,全国每年公款吃喝费用达1000亿元,两年就吃掉一个三峡工程。群众对干部大吃大喝,挥霍奢侈深恶痛绝。他们形容说:“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群众直掉泪。”
  当前在用公款吃喝上有个误解,认为禁止用公款吃喝指的是财政拨款,至于企业花钱招待吃喝是经营的需要,花多少钱都是理所当然,别人无权过问和干预。其实,企业的钱也是由广大职工用血汗劳动创造而来,也是人民的财富,少数人搞不止当的吃喝,随意的挥霍和浪费,同样是违法和犯罪。它的危害同贾府的衰败一样,后果令人深思。
  《红楼絮语》之36
  红楼里的仕途经
  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清王朝,取得天下仅存270年,便被人民推翻而灭亡。究其原因固然有其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所致,而其中上至朝廷,下至各级掌握军政大权的大小官员的腐败、无能,恐怕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那么这些腐败、无能的大小官员是怎样坐上官位的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虽然没有把这个问题做为全书的重点来写,但在字里行间依然透露出清代官员任用的倪端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执掌权势的官员在任用上的各种途径。
  从《红楼梦》中反映出清代在任用各种官吏时,承袭了明代的通过科举考试,将中举者任用为中央或地方的官职。贾雨村原本是在大比之期中进士,选人外班,被任用为知县。但他上任后贪酷,危害了地方,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受到了革职的处分,这才有了后来投靠贾府门下发迹的途径。林黛玉之父林如海也是考举时中了探花,先任用兰台寺大夫,后由皇上钦点为巡盐御史。通过科举考试任用的官员,称为科第出身,应该说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的。但也有弊端,考举上来的官员大都作的八股文,距离实际较远,又缺乏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中举后也没有经过实践锻练便被委以重任,任职后很难胜任。
  书中写到不少有爵位的侯、伯、将军等,是为祖上勤劳王事,立有功勋,给予世袭的官职,特别是清代创业之初便实行八旗制度,世袭官职比较普遍。林如海的祖上也曾袭过列侯,业经五世,因当今隆恩,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了如海才从科举出身。贾府有两个世袭官职,宁国府宁国公死后,长子贾代化承袭了他的官,为世袭一等神威将军,任京营节度使。长子死了由次子贾敬承袭,因他一味好道,对作官不感兴趣,所以把这个世袭的官职竟让给了他的儿子贾珍袭了。荣国府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即是贾母的丈夫承袭了父亲的官职,他死后长子贾赦袭了官,为一等将军之职。在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怜念先臣,又将次子贾政赐了个额外主事职衔。这种靠祖上世袭所当的官,大多是不学无术,不思进取,躺在祖宗的功劳薄上吃老本的人。他们不仅当不好官,为百姓做不出多少好事,而且恃强凌弱,依权仗势,胡作非为,在清代没有出几个世袭的好官,相反多数遭到人民的唾骂和痛恨。贾政侍妾赵姨娘所生之子贾环,是一个人品琐委,心地阴暗,赌钱宿娼,举止粗俗,典型的八旗浮浪纨绔子弟形象。可是他的大伯贾赦则把贾家的世袭接班人寄托在了他的身上。贾环不喜读书,诗作的也不好,贾赦则拍着他的肩说:“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儿的,这世袭的前程就跑不了你袭了。”由此可见,让这样的人来承袭官做,他能为百姓做出什么好事来呢?
  捐钱买官,被称作“捐官”,这在清代,特别是到了清代后期极为普遍盛行,这在书中有多处提到。这种捐官,不管什么人,不管有没有文化知识,只要有钱肯花钱,就能买官做,而且花多少钱,可以买多大的官职。贾赦之子贾琏不能承袭世职,便花钱捐了个“同知”;贾珍之子贾容没有官职,为妻子秦可卿死后葬礼风光,便花一千两银子,从大明宫内监戴权那里买了个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的官衔。贾府大管家赖大的儿子赖尚荣20岁上,蒙贾府恩典,许他捐了前程在身上,后补了县官的缺。贾芸有个朋友,是开香料铺子的,他花钱捐了个通判,不久选着了云南的一个府,于是上任时连家眷也带去了。向官场投资的利润要比向市场投资经商的利润要高的多,俗话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从政比经商赚钱多,所以凡是捐官一任,便千方百计大捞特捞,聚敛财富,榨取百姓的血汗,用这种人执掌权势,官场怎么能不腐败。
  在清代的官场里还有一种荐任官,即是靠亲友、上司或投靠某人而被推荐所任的官职,这在书中也有描述。俗话说:“朝中有人好作官”,这种荐任官职就给一些不是靠才能和本事,而是善于钻营找门子向上爬的人大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是形成官场中的裙带关系,拉邦结派的主要原因。贾雨村在知县任上因贪酷被革职,后来通过林如海一封信,投靠贾府门下,贾政在题奏之日,荐雨村谋了个复职金陵应天府,后来他通过从轻发落薛蟠人命一案,又巴结上九省统制王子腾,靠他的推荐得了侯补京缺,由知府升了御史,不过几年升了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后又升为京兆府尹,兼管税务,可谓官高缺肥,不可一世。荐任官职推荐的人,当然不是凭白无故的推荐你去作官,而是需有相当的代价的,那就是要送钱送物,用金钱买取一张荐任书。贾政在任江西粮道任上,节度使、也就是贾政的上司过生日,别的府道老爷都是上万的送银子,贾政仗恃是皇亲,对此并没在意。跟随他的李十儿说:“京里离这里很远,凡百的事都是节度奏闻,他说好便好,说不好便吃不住。”要他“识时达务”,可贾政没有去送礼“孝敬”,非旦没有被推荐升官,反而被参了一本,着降三级。
  可见要取得被推荐的资格,是要靠金钱做交易的。其实人人都明白,花钱的都不是掏自己的腰包,“羊毛出在羊身上”,送礼“孝敬”上司的金钱会从百姓身上榨取而来,不仅会捞回本儿,而且会捞回几倍几十倍的本儿。清代官员的奉禄大都不多,通过推荐、任用官职这一特权,实则是给各级当权者捞取金钱开了个口子,这种任人唯亲,官官相护的官场怎么能不黑暗腐败,怎么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何为“官员”?“官”为“管”也,官员即是在政权机构里执掌法令管理国家事务的人。他们的行为表现如何,直接反映了朝廷或政府是为人民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取利益?是得民心还是失民心的主要标志。近年来,在我们国家一些政府机关里,某些人利用职权,卖官谋私,任人为亲,搞裙带关系,致使一些动机不纯的贪婪腐败份子钻进国家的政权机关和经济领域,窃取了掌握重权的领导职务,败坏了党风、政风,败坏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海南省东方市原市委书记戚火贵,把卖官做为发财的一大门路,他以8万元价格,为一转业干部安排到机关重要岗位。他还趁机构改革和政府换届之机,少至3万,多至8万,大肆收受要求提拔、保住职位、调回城里的干部的“礼金”,送少者还要找到门上索要。他自己交待有609人向他送礼行贿。江苏省徐州市原市委书记邢党婴收取提拔重用干部的“礼金”,仅在1995年干部调整中,一次就收贿赂14.3万元,四户镇石膏矿矿长杜孝军为能得到提拔,两次送给邢3.5万元,两次得到提拔;四户镇党委书记范某,为调回市内工作,先后四次给邢送47万元才办成。
  河南省卖官第一案的滑县县委书记王新康,在任职期间疯狂卖官,先后收受40名干部,70次贿赂,总金额36万元。滑县某公司副经理陈某先已两次送给王3000元,没见效,一次他来到王书记办公室“单独汇报”,表达了想“扶正”的意思,最后起身告辞时说:“王书记,我的事情请你多操心了!”说着从皮包里掏出两个信封,放在办公桌上。他刚出去,王新康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信封,里面共是2万元人民币。不久,陈副经理如愿登上了经理的宝座。县司法局局长嫌本局太穷,没有油水,曾先后4次给王新康送13000元,求他“动一动”。后来按王的指示,将他调任交通局局长,而交通局副局长一向业务过硬,政绩突出,升任局长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可谁也没有料到,他居然和司法局长对调。其实,奥秘就在于一个送了钱,一个没有送钱。“要想富,动干部”,王新康把干部的调动、升迁看作一块肥肉,紧紧咬住不放。在他担任县委书记期间,长期不设管组织的副书记,由他独揽组织、人事大权长达4年之久。为了敛财,王新康频繁地大幅度地调动干部,在他任职时,全县共调动干部18次,平均每年3次以上,有一次竟出现数百名干部“大调动”。升官要送、换官要送、保官也要送,各色买官者踏破了王家的门槛。滑县干部中有个顺口溜:“官位要想长,快去找新康;位置要想动,快把钱来送。”收受贿赂,王新康已经到了无所顾及的地步。家里、办公室、宾馆、理发店、病床上、甚至在神圣的省委党校里,不论什么地方,只要有人送,他就敢收,他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半年时间就收受11次共4万多元贿赂。在他参加省党代会时,还收贿赂1万多元。由于县委书记大肆卖官,严重败坏了当地风气,王新康鼓起了腰包,而短短几年好端端的滑县真是滑向衰败,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下滑;农业总产值由全省第二位降至第8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第9位降至第59位。最后,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县委书记王新康竟坐上了被告席。
  把官职当作商品推向市场,把权力变为金钱交易,这是腐败中的腐败,是黑暗中的黑暗,这样长此下去,用不着外来的入侵,也用不着动枪动炮,自己就垮台了,清朝不就是这样灭亡的吗?以史为鉴,我们如果不健全完善干部任用的严格管理机制,听任这种腐败发展下去,亡党亡国的可能不是不存在的。
  《红楼絮语》之37
  秦可卿的葬礼
  在《红楼梦》这部大书中,开篇不久便让一位年轻少妇、孙媳辈的秦可卿病逝,不管作者出于什么意图,而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则是丧事的排场是那么奢侈、豪华,是那么气派和哀荣,充分表现了封建贵族的那种安富尊荣、挥金如土、穷奢极欲、豪门显赫的景象,颇令人惊叹不已。
  秦可卿小名可儿,是年近50岁的任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长大后生得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和贾家有些瓜葛,便嫁到贾家做了贾容的妻子,成为宁国府长孙少奶奶。她在太虚幻境中的判词是:“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她家的老奴焦大喝醉酒骂“爬灰的爬灰”指的就是她和她公公贾珍的乱伦。《红楼梦》一书作者原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是把她同公公贾珍不轨,被丫环瑞珠撞见,吊死在天香楼上。现在书中写的是她因病而逝。秦可卿本是少妇,体质原本柔弱,又纵情色欲,血枯经闭,元气耗尽,生机消散,最后导致死亡。于是,作者用许多笔墨详细描写了秦可卿丧事的情景:
  只听二门上传出云板连叩四下,正是丧音,人回:“东府容大奶奶没了。”贾母闻讯,命人备车多派跟从人役,拥护前来。一到宁国府只见府门大开,两边灯火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震岳。从贾赦、贾政、贾菌、贾芝等30余人和秦邦业等娘家父兄家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