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在中国做事 作者:黄夏君 >

第3章

在中国做事 作者:黄夏君-第3章

小说: 在中国做事 作者:黄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基于法是百姓行为的准绳,法在治理国家时有巨大作用的认识,法家才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以法治国〃的思想提出后,遇到了儒家〃以礼治国〃思想的反击,两家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第一次交锋的论题是:〃以德去刑〃与〃以刑去刑〃。儒家认为,加重刑罚会伤害民众,而减轻刑罚则有助于消除奸邪与违法之事。韩非对此给予反驳,他说,用重刑能制止的,用轻刑不一定能制止;而用轻刑能制止的,用重刑一定能制止。
  
  第二次交锋的论题是:〃礼治〃还是〃法治〃。儒家提倡〃礼治〃、〃德治〃、〃仁政〃的治国理论。韩非则不然,他强调〃以法为本〃的治国理论。韩非也讲〃德〃,但他的〃德〃不同于儒家的仁义道德,而是以好处为诱饵的奖励。他在《显学》里说:〃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家规严就没有凶悍的奴仆,而仁慈的母亲却养育出败家子,这是因为威权可以禁止暴行,而仁德深厚却制止不了祸乱。
  
  
  第8节:法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1)
  韩非认为,儒家主张的〃礼治〃与〃德治〃不仅无补于世,而且还会〃败法〃、〃乱世〃。韩非看到〃德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治〃,他认为儒家的这种主张是很荒谬的。如果放弃法令凭贤人的主观思想来治国,就是尧舜这样的贤人也不能使一个国家走上正道。韩非曾对此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国家放弃法度正如一个匠人放弃圆规与矩尺,即使再好的匠人也造不出一个圆圆的车轮。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要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要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就得有权威、公正、稳定、成文的法律来维护,还得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才能使法律得以实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一些不法之徒不会停止对胜利的渴望。
  
  众人皆知的赖昌星,以各种手段进行走私犯罪,走私金额高达几十亿元。后来被执法人员查出后,所有赃物都被没收,有关犯罪人员被逮捕法办。他本人落荒而逃,尽管他能躲过一时,但终究难逃法网,我们拭目以待。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长治久安。所以,韩非说:〃上法而不上贤〃。即以法为本,实行法治才是治国大道。
  法家对于人性的认识是抱着人性本恶的观点的,他们认为〃好利恶害〃是所有人的本性。
  人们常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钱财有时不惜丢弃生命。有这样的一则故事:
  有几个人一起渡河,其中一位是富人,带了许多钱财。当众人渡到河中心时船坏了,众人都将自己的东西扔进水里,各自游泳逃命。只有富人不肯将自己的财宝扔掉,众人都劝他快扔下财宝逃命,不然就会沉入水底,富人摇了摇手。由于财宝很重,富人根本游不动,水很快淹没到他的胸口。众人再次劝他,富人又摇了摇手,不久就连同财宝一起沉入水底。
  
  富人为了维护财宝而丢失了性命,真是人为财死。其实生命才是最珍贵的,没有了生命要钱财还有何用?也有许多人为解朋友之困,仗义疏财、倾囊相助,这比起守财如命者真有云泥之别。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争先恐后地去做,对自己没利益的事一般不会去做,但所获利益要取之有道。做人要问天、问地、问心无愧,这是我们在做人、处事的时候要注意的。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积极进取、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总是在前进的,法律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循守旧是行不通的。法家的历史观是进化的历史观。
  
  怎样看待历史?法家的先驱们已作出过一些讨论,但很不完整,也不系统,直到商鞅的出现,法家的历史观才系统化起来。商鞅在继承前人思想遗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观。
  
  商鞅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上世〃、〃中世〃和〃下世〃。〃上世〃是原始社会中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阶段。〃上世〃社会的特点是〃民知有母而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中世〃是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阶段,部落首领用道德教化来维持社会秩序,还没有产生强制性的国家政权。其特点是〃上贤而悦仁〃。〃下世〃是私有财产出现的阶段,家庭、国家、法律都产生了,其特点是〃贵贵而尊官〃。
  
  〃三世说〃并不是纯粹的历史观,而是商鞅为变化而提出的理论依据。根据这样一种社会历史观,社会是处于运动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社会不同,其发生的事情也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三世说〃体现了法家与时俱进、与时俱变的精神,这种进化的历史观深刻地影响了韩非。韩非在商鞅〃三世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世异则事异〃的历史进化理论。
  
  法家的这一观点说到底就是不因循守旧、主张创新,并且创新的条件是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找到其发展的规律,然后作出相应的决策。
  邓小平先生的改革开放政策真是顺应形势、深入人心的。当时我国是很闭塞的,几乎不与外国往来,国内发展缓慢,既缺人才,又没有先进技术。照老路线走下去何谈强国富民。邓小平先生了解到要使中国飞速发展,必须充分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放之政策势在必行,于是就大刀阔斧地推行开放政策。实践证明他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第9节:法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2)
  在个人发展上,如果是故步自封、按部就班,就不会有大的起色,有时还会被新形势淘汰掉。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作为个人来说就应该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以便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我们还是为自己现有的能力和学历而沾沾自喜的话,被淘汰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不为高山绊倒,却被小土堆绊倒。〃其意思是说,厚赏重罚犹如一座高山,山高大,人们才会重视它,对它谨慎;轻赏轻罚就是小土堆,因为小,人们往往会忽视它。这可以说是韩非产生〃厚赏重罚〃思想的根源。
  
  〃厚赏重罚〃运用好了能很好地激励人,也能很好地教育人。这种观点在我国法制实施方面就反映得很典型,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力求维护社会治安,保证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举个例子来说说吧。现在的道路交通是我们社会飞速发展的枢纽,同时,交通事故也在日益增长。一些人为了省时间就违规驾驶,结果给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那么对于这些人就要严惩不贷。司机人员一旦经过几次严格的罚款,就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了。还有厚赏,在我国各界劳动生产线上都要进行不同时期的评优、评模活动,要积极表彰劳模人员,这能很大程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创建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就要有赏有罚,褒贬分明。
  
  法、术、势三者统一是智者的表现,为什么有些人做事老不成功,主要还是缺乏科学的、有效的办事方法。秦能以法家之〃法、术、势〃富国强兵,证明了法家的观点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我们可以将法家的理论核心简化为法律、权术、审时度势。运用到个人与集体创业、行事中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正规操作,必然受到法律保护。在规章制度面前要铁面无私,但必要时还得运用权术,制度解决不了的要灵活得体的以权摆平。大局要想稳定发展还得审时度势,人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不识时务一味蛮干,蛮干最后吃亏的不但是自己,有时还会坑害集体。
  
  在允许的范围内做事,在好的决策下做事,必定事半功倍。
  4、兵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
  兵家,是先秦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候间相互征伐的产物,以孙子与孙膑为代表人物。
  兵家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实用性为历代兵家推崇,影响了中国2500多年,其中虽有兴衰起伏,但始终未灭。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兵家的学说被借用于商战中,对于兵家的研究又兴盛起来了。
  
  兵家思想中对于取胜之道、带兵之术以及战略、战术都有独到的见解。
  取得战争胜利应具备什么条件?什么决定战争胜负?这是孙武在兵法中研究的主要方向。孙武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有以下几方面: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自然条件。这是孙武在《计篇》中提出的。
  
  第一个条件是道。按孙武的说法是〃一曰道〃。孙武的〃道〃与儒道两家的〃道〃不同,他的〃道〃是指上下一致、同心同德,生死与共、民乐为君用;简言之是君主要取得民众的支持。孙武将〃道〃作为战争取胜的首要原因。春秋末年,越国攻吴的时候,由于以前越王礼贤下士,深得民心,全国人都十分支持这场战争,史称〃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全国上下同心,一举灭亡了吴国。还有商汤伐桀,武王伐纣,周公东征,都是因为有〃道〃才迅速取得胜利。基于此,孙武认为,一个国家在政治上有〃道〃,与民众同心是制胜的首要因素。
  
  第二个决定战争胜负的是经济实力。孙武在《形篇》里说:〃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这里的〃度、量、胜〃即疆域大小、物产多少、人口众寡。孙子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会起着直接的作用。经济实力的雄厚可为战争提供强大的后备支持,战士们不会饿着肚子上战场,武器装备上也会有很大的改进,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第10节:兵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1)
  第三个影响因素是双方的军事力量。孙子在《计篇》中提出,判断战争的胜负,在军事上要了解:〃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句话的意思在统兵打仗、判断胜负时,要了解哪一方将统有能力?法令怎样执行?兵力谁的更强?哪一方的士卒比较精锐?哪一方的赏罚较为严明?孙武的这种把军事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比较的观点,应该是相当全面的。孙武的这一思想也是从战例中归纳出来的。
  
  公元597年,晋楚之战,晋国出动三军救郑代楚,军队人数众多,武器装备也不弱,但由于将帅内部意见不一,再加上中军元帅指挥无能,与楚对峙而不作战斗准备,这大大地削弱了晋国的军事力量。两军开战后,面对楚军的迅速推进,晋军竟不知所措,一败涂地。这就是〃将孰有能〃的体现。
  
  第四个影响胜负的因素是外交。孙子认为在战争中通过外交途径孤立敌国是制胜的重要手段。他在《谋攻篇》中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意思是说:最好的战争手段是以己方之谋略来挫败对方,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次是从外交上压服敌人,联合盟友,撤散敌国的盟军,使对手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再次是攻打敌人的军队,以武力取胜。他在《九地篇》中又说:〃必争天下之交,必养天下之权〃。意思是说:必须争着和别的诸侯国结交,必须在别的诸侯国里培植自己的权势。在孙武看来,外交活动可以成为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形成对敌的优势。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外交活动非常活跃,〃合纵〃与〃连横〃的策略使一大批外交家应运而生,时称为策士,其中最有名的当数苏秦与张仪。公元前313年,秦国想讨伐齐国,但是又怕齐国与楚国合起来对付自己,于是派张仪出使楚国,对楚怀王说:〃楚国如与秦国交好,秦国愿割地六百里给楚国。〃楚王听后大喜,与齐国断交。秦国见齐楚断交,马上派人向齐示好。次年,楚国向秦国索要六百里地,秦国不肯,楚国大怒,发兵攻打秦国,结果秦齐联军,将楚国打得大败,死伤八万多人,大将屈匄也被俘。楚国不仅没要到一分土地,连自己的汉中之地也尽为秦所有。
  
  这场战争充分体现了孙子伐交思想的正确性。
  第五个决定战争胜负的是自然条件。孙子在《计篇》里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天、地两项。孙武在后来又进一步作了解释,他说:〃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这两句话的意思为:〃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地形对行军打仗很有帮助。在这两句话里,孙子谈了日照方向、时节、死地生地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认为好的地形十分有利于作战,孙子的这种思想也是对战争经验的总结。
  
  公元前645年,秦晋战于韩原,因为晋军误入沼泽地带不能动弹而被秦军击败,晋惠公被俘。十八年后,秦军远袭郑国,见郑国做好了充分准备,于是不得不回来,回来时经过晋国境内,晋国趁机报复,占领地势险峻的崤山,向秦军发动突袭,把秦军打得一败涂地,秦军三位将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全被晋人俘虏。由此可见,地形在战场中的重要作用。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自然条件五者缺一不可才能打胜仗。不能忽略其中的小问题,一旦忽略小问题就有可能出大问题。上述五个因素是兵家的智慧之道、胜利之道。当然,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要充分地把握这种胜利之〃道〃,今天很多的家长都非常注重对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成就未来。但是,要让孩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之道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多方面因素的考虑。针对一个孩子来说,就要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性格;针对一个家庭来说,就要看这个家庭的条件、环境是否能够适合孩子的成长;针对一个学校来说,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环境,这些都是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第11节:兵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2)
  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一支精良的军队,怎样带好一支军队,孙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
  孙子认为,将帅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品质。〃智〃是指足智多谋,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制定出胜敌的妙计。〃信〃是指赏罚有信,言必信,行必果,在士兵中享有威信。〃仁〃是对部下要仁爱,要视士卒如子女。〃勇〃就是指骁勇善战,敢打敢拼。〃严〃就是指号令严明,要求军队有严格的纪律。
  
  说到〃严〃,孙武在这方面是典范。一次,孙武与吴王谈论兵法,谈到〃严〃的时候,吴王叫他训练自己的嫔妃与宫女,孙武答应了,将后宫的宫女集合在一起,向宫女宣布了军队的纪律。宫女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势,也没有将孙武的命令当一回事,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尤其是吴王的两个爱妃,更是笑得乐不可支。孙武大怒,马上叫人将两个爱妃斩了,宫女们大惊失色,于是对孙武的话言听计从。这个故事就反映了号令必严的道理。
  
  要建立一支精锐的部队,除了要选择好的将领外,还要对士卒加强训练。孙武在谈到训练时说:〃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