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电影百年史 >

第16章

中国电影百年史-第16章

小说: 中国电影百年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出路的,阮玲玉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她的心里其实很脆弱,唯一的希望就是母亲生活得好一些,什么电影皇后,什么别人对她的吹捧她其实是一点也不在乎的。身处现在的人是无法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思潮的,我的观点是:对于过去的那些电影人,我们可以用新世纪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但是我们不可以用今天的要求去要求他们。一个伟大的无声片演员、一个孝顺的女儿和一个内心脆弱屡受伤害的女子,愿她能够在无声的地方静静地安眠!


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编:1905——1976)


胡蝶


“你是明星”之胡蝶
    挥动翅膀的生命旅程
    与阮玲玉的短暂一生相比,当时与她齐名的另一位女星胡蝶的生涯就要漫长而曲折得多。她一生中在很多地方定居和生活过,正如一直渴望自由的她为自己选定了胡蝶这个名字,美丽、自由,飞累了便寻找一处地方栖息。81年的漫漫人生,又有几多坎坷几多辉煌?
  口述影像:飞入花丛不见
  16岁考入电影学校
  胡蝶出生于上海,父亲胡少贡在胡蝶很小的时候就在京奉铁路线上当总稽查。由于父亲常年奔波在铁路线上,生活很不稳定,四处漂泊使得幼年的胡蝶接触到各地的风土人情,视野要比同年龄的孩子都宽阔。
  1924年16岁时,胡蝶全家在上海定居,她进入了务本女中读书,并参加了学校的话剧队。真正让胡蝶跨入演艺之门的则是洪深主持的中华电影学校,当时报名入学的有上千人,最终只录取几十人。当时考官要求表演几个动作来体现内心的不同情感,胡蝶的装扮吸引了考官的注意,她16岁的年龄却扮成一个少妇,头发梳一个髻,耳朵上戴长耳坠,上身穿短袄,下身着长裙,外表亭亭玉立颇为动人,所以很快被录取了。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中华电影学校其实是短期培训班,因为只有半年的时间,学习并不系统,但课程设置相当全面,比如学开汽车,学骑马等,胡蝶在当时还是胆子很大的,不仅因为技术的掌握需要下很大工夫,更因为还要冲破世俗偏见。这些技艺后来都用上了,比如《火烧红莲寺》中“红姑”策马狂奔的镜头都是胡蝶不用替身亲自出演的。
  从“龙套”到“明星”之星
  半年后,胡蝶毕业了,老师陈寿荫推荐她进入大中华公司,在电影《战功》里饰演一角色,只有短短的几个镜头。1926年,18岁的胡蝶加入友联影片公司,主演了《秋扇怨》,之后被著名的天一公司看中。加盟“天一”的两年时间里,胡蝶主演了近20部电影,其中的《梁祝痛史》使她开始扬名。
  当时的电影公司的竞争开始凸显,明星公司的负责人郑正秋非常欣赏胡蝶的表演,就和老板张石川商量把胡蝶从“天一”挖过来。“明星”找人和胡蝶接触,提出的条件很有诱惑力,但是胡蝶还在犹豫,真正使得她下定决心的还是对发挥自己更大才能的渴望,因为“明星”较之“天一”更开放,更有发展前途。当然,充分预见到胡蝶潜力的明星公司开出的月薪也是天文数字,无名的“蝴蝶”逐渐变成了“得宠的胡蝶”。
  胡蝶在“明星”9年,经过了《火烧红莲寺》等片的磨砺,逐渐成为“明星”首席女星,并且与郑正秋、张石川成为了固定搭配,胡蝶主演的影片也拥有了大量的观众。1930年胡蝶主演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1934年与郑正秋合作的《姊妹花》真正地把胡蝶推向了表演生涯的最高峰,后来还饰演了《狂流》、《脂粉市场》等左翼影片。
  为了爱情卖水瓶
  胡蝶与丈夫潘有声的相识是在舞会上,两个人“一见钟情”。其实潘有声相貌平平,才能一般,经济实力也并不雄厚,做的都是小生意,当时电影界猜想胡蝶会找电影界的一个同行,但偏偏不是这样。胡蝶那时非常年轻,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也并没有什么世俗的标准,就是凭自己的感觉。据胡蝶回忆,恩师郑正秋对潘有声的评价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胡蝶与潘有声1927年相识,直到1935年才最终完婚,经历了爱情长跑。婚后胡蝶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1937年战火蔓延到上海,“明星”公司也最终倒闭,胡蝶听从丈夫的安排全家到香港避难,还协助丈夫开设“兴华洋行”,销售胡蝶牌系列热水瓶。借助着胡蝶的名声,热水瓶的销路很好。
  “蝴蝶”息翅温哥华
  1942年香港沦陷后,日本人想利用文化名人宣传“中日亲善”,逼梅兰芳到到东京唱《天女散花》,又请胡蝶演观光片《胡蝶游东京》,但是均未得逞。梅兰芳蓄须拒演,胡蝶谎称怀有身孕逃离香港辗转来到重庆,战后重返上海。
  1975年,67岁的胡蝶从台湾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她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是在台湾拍摄的《塔里的女人》。1989年胡蝶在出行途中突然中风,送去医院便卧床不起,在那年的4月23日去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蝴蝶要飞走啦”。想起1924年,16岁的胡蝶从影之初,为了给自己取一个新名字曾伤透了脑筋,曾经想到过“胡琴”,但是这种乐器被人拉来拉去没有什么意思,于是当时还叫胡瑞华的小姑娘忽然想到了百花丛中的蝴蝶,美丽而且总是伴随着花出现,有一双翅膀就可以追求自由。


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编:1905——1976)


金焰


“你是明星”之金焰
    来自异国的金色火焰
    在轻而易举地列举出一大批走红于上世纪30年代的女影星之后,要列举出相当数量的在名气上能与之相匹的男影星却很困难,当时电影界以女星为制片中心的观念是极其浓厚的。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男演员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最有代表性、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就是金焰。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女士在1948年同金焰合作演出《失去的爱情》时相恋,而后成婚,两人共同走过30余年的风雨历程,直到1983年金焰去世。
  口述影像:“他是一个完美的男人”
  一个伟大的流亡家庭
  关于金焰的旧事以及家庭的情况都是我们结婚后他对我讲的,也有一些是从他的亲戚那里了解到的,我自己后来也翻了一些资料。金焰出生于现在的韩国汉城,父亲是做医生的,又是朝鲜著名的爱国志士,在现在的汉城医科大学里还有金焰父亲的铜像,可知他的影响。金焰出生那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吞并朝鲜那年,金焰的父亲参与并领导了朝鲜的民族独立运动,受到日本的通缉,只好全家从汉城来到东北的通化定居,并且加入了中国籍。这一年金焰两岁。
  金焰家人口很多,兄弟姐妹共有7个,他排行老三,全家就靠金焰父亲开诊所赚的很少的钱生活。即使生活这么困难,金焰家还要不时地接济为躲避迫害而从朝鲜迁来的老乡。8岁的时候父亲病逝,金焰来到天津投奔一位姑姑,并且在南开读书。因为家里困难,他就在学校里面做校工,半工半读维持生活并且用打杂的钱来交学费。因为这位姑姑的家里条件也不好,金焰只好去上海,投奔另一位家里条件稍好的姑姑。
  光芒万丈的黄金时代
  到上海后,因为做演员不要本钱,他就找人介绍进入了“民新”公司,但只在《木兰从军》、《热血男儿》两片中作为群众演员露了一下面,还做过场记的活儿。后来经卜万苍介绍,他加入了南国社,“田老大”田汉很欣赏金焰的表演,觉得这个人的人品很好,所以排话剧都找他。
  南国社结束之后,金焰进入了“明星”公司,主演了孙瑜回国后拍摄的第二部影片《风流剑客》,当时他才19岁。第二年,他加入“联华”,孙瑜再度起用他在《野草闲花》中饰男主角。在当时,应该说他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孙瑜就很欣赏他那种活泼淳朴的自然风度和英俊健美的身姿。在他主演了卜万苍的《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等影片后,真正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明星。1932年,举办了观众评选“电影皇帝”的活动,这是真正的民选的明星,胡蝶当时被选作“电影皇后”,而金焰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影帝”,不过金焰对于这个称号不以为然。
  1933年,金焰主演了“联华”公司的第一部左翼影片《三个摩登女性》,之后又相继担纲出演《母性之光》、《城市之夜》、《大路》、《浪淘沙》等影片,这都是当时非常有代表性的影片,上世纪30年代确实是金焰的“黄金时代”。
  “失去爱情”,得到爱人
  抗战爆发后,当时的那些电影人各奔东西,去了香港。之后又逃离了香港来到重庆,在重庆拍摄了《长空万里》。抗战胜利后,金焰返回上海,拍摄了《迎春曲》、《乘龙快婿》和《失去的爱情》这三部影片。
  在《失去的爱情》一片中我与金焰合作,我比他小整整12岁。在我小时候,金焰就是我的偶像,我很喜欢看阮玲玉和他合演的戏。当时我们也不算一见钟情而是慢慢发展的,主要还是他来追求我。40年代后期,演戏空当我们就经常来往,而且他会开车,就经常来片场接我,送我回家。我们也经常谈心,尤其是他烧得一手好菜,还会说上海的浦东话。我母亲很赞赏他的能干,于是我们俩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了。
  贪杯酿病,长卧不起
  解放之后,金焰还拍摄了6部影片。1957年在青海拍《暴风中的雄鹰》时,他们这些人就吃那些烤的羊肉,睡帐篷,喝很多酒,一下子就把胃喝坏了。1958年,他去德国参与一个世界各国的电影演员合演的电影,刚回北京胃就大出血昏倒在旅馆里。1962年他动手术后留下后遗症,东西都不能吃,以前他多么强壮,后来瘦得不行了。病了以后还担任着上影演员剧团的团长,那时已经不能演戏了,身体上吃不消,后来病得起不了床,在病床上躺了20年。
  他这个人个性不大会说话,很难阐释清楚自己的意见,但是他是一个真正有热爱之心的人,喜欢运动,喜欢养花、养鸟、养狗、养兔子,解放初期这被看做是资产阶级做派,他也不在乎。其实我是由衷佩服他的人品,或许是因为在恋爱之前他就是我的偶像,所以很可能后来没有仔细地想过他的缺点,但是回过头来想,他外表英俊,内心善良,真正算是一个完美的男人了。


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编:1905——1976)


黎莉莉


“你是明星”之黎莉莉
    一个世纪的行云流水
    黎莉莉,当之无愧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之一,当今为数不多的尚健在的见证人。她曾经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银幕上留下了无数多姿多彩的青春倩影,她的表演生涯和中国的早期电影紧紧联系在一起。
  现年91岁高龄的黎莉莉女士现居北京,因为身体状况不佳,深居简出,很少接受采访,上次在公众场合露面还是在十年前纪念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活动中。“行云流水”是她爱用的一个词,或许这正是一位世纪老人行路的艰辛和一生中绕过那么多沟沟坎坎时的心绪。
  口述影像:黎莉莉自述:飘荡在风中的茉莉
  动荡童年,结缘电影
  我的原名叫做“钱蓁蓁”,“蓁”这个字就是茂盛的意思。我的小名就唤做“小旺”,大概是我的父母也希望我能够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我的父亲钱壮飞和母亲张振华都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奔走南北,没有一个安定的家,我的童年也就是在动荡中度过的。
  还不到七周岁的时候,妈妈把我和姐姐送到一所天主教创办的笃志女校寄宿了一段时间,后来还住过著名教育家陈垣先生创办的北京孤儿工读园,做过一个张姓人家的养女,在当时很有名的琴家戏班子学过京剧。记得小时候最爱在路灯下跳舞,人们夸我说:别看小旺“蔫儿淘”,常惹他妈生气,可会跳舞,还能唱歌,说不定长大会有出息呢。
  平安里的那座灰色旧瓦房我是印象很深的,这座房子直到前些年开通平安大街时才被拆去。就在我家附近,有一个红色大门的露天电影摄影棚,里面是一家电影公司,主人叫徐光华。那时爸爸和他正筹拍一部电影,名叫《燕山侠隐》,在这部片子中我妈妈扮演爸爸的母亲,我扮演爸爸的妹妹。记得有一场戏,爸爸的父亲赶他出门,爸爸的母亲舍不得儿子,只是哭,我演的妹妹要拖住哥哥(我爸爸)不放,不让他走,也要哭,但是我根本哭不出来,反而笑。因为我觉得我拖的是爸爸,可嘴里偏要叫哥哥,很可笑。这场戏拍了多次都不行,我妈妈生气得使劲打了我一巴掌,我真的哭了,最后拍成了。大家那时都夸我,没想到以后真的就和电影结了缘。
  这部电影拍完,就被经营人拿去日本放映,赚的钱估计被办事的人挥霍完了。现在国内没有这部电影的拷贝,可能在日本也找不到了,只是在中国电影史上有记载,是我国早期的一部故事片。
  “明月”同行,歌舞成名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我随父母从北京转移上海。父母为了革命奔波,没有时间照顾我,就急于找一个地方能够将我安顿下来,父亲看到报纸上黎锦辉正为筹备中华歌舞团(“明月社”)招考新学员,就带我去报考。我们走进萨波赛路(今淡水路)一栋楼房,黎先生正忙碌着,父亲向他介绍了我很爱歌舞,黎先生把我上下打量一番,便点头让我留下。黎锦辉先生是中国新兴歌舞的开拓者,他所办的歌舞学校与当时一些旧戏班子是大不相同的,父母也就比较放心了。我坚持在当时被人瞧不起的歌舞界,也是出于喜欢和自愿,后来进入电影界也并非偶然。
  印象最深的是去南洋的演出,我们到了香港最大的“香港大舞台”,原定演出五天,意外地受到欢迎又加演三天。记得我们八个身材差不多的女孩,穿着洁白小纺袖褂和长裙,合唱《总理纪念歌》,这首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的,当时气氛非常肃穆和庄严。我们八个姑娘齐唱:“我们总理,宣传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立了中华……”许多观众都自动从座位上起立,这样的场面使我终身难忘。
  在8个月的旅行公演中,我能够扮演大多数角色,团员中谁要有病闹脾气不肯出场,我就换上她们的演出服去“补场”。我在舞蹈上比较强,而王人美的歌唱在团里十分突出,后来我和王人美,还有薛玲仙、胡笳四个人,被称为歌舞团的“四大天王”。
  南洋演出之后,歌舞团解散,我因无家可归,团长黎锦辉先生就带我住在新加坡。那里的法规一家不能有两姓,我就名义上改姓了黎,取名黎明莉。事实上,无所谓“义父”,大家还是叫我钱蓁蓁。直到回到上海,进南洋高商半工半读时,我自己取了一个学名黎珂玲。当成立明月歌舞团后,1931年去南京演出,我自己改名为黎莉莉,节目单上就是这个名字,以后一直沿用。
  黎先生绝没有家长的作风,对待我们这些团员非常开明而且民主,团员中也没有辈分观念,生活上平等相待。当我们这些姑娘在歌舞界崭露头角、渐渐长大后,记得金焰常到团里找王人美玩,我也不禁高兴得蹦跳着往楼下跑,黎先生这回颇像一个父亲,他很严肃地批评我说:“你高兴什么,不要太放纵啊。”我至今记得他的及时管教,使我懂得用理智控制情感。
  “体育皇后”,惊艳银幕
  明月歌舞团后来解散了,我和王人美等大部分团员参加了联华歌舞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