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人与商业 作者:姜奇平-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息资产包括品牌、心灵市场占有率(Mindshare)等无形资产。事实上,后者更加起着决定的作用。这从雅虎的市场能力与收入之间高达40的倍数比就可以看出来。
这样我们就解释了为什么互联网股票会在增长过程中超过其财务收入多倍。互联网股票价格中,不仅包含了工业财会标准衡量的物质资产的作用,更包含着信息资产的贡献。显然,这里的财务收入,只是一个工业价值的概念,是工业性质的财富,它并不能对应整个财富。人们看好雅虎股票,不光是看它的工业市场能力,更是在肯定它的信息市场能力,这种能力早已通过1。15亿的日页面访问率证明了。许多人都不能确知靠信息力量到底怎么能实现财富的转移,雅虎的案例不是已经够实证的了吗?
信息资产的贡献恰恰是用传统工业财会报表无法确切衡量的。Williams发明了一个倍数计算方法,这很好,但她并没有正确解释“倍数”的含义,相反她提出倍数只是为了否定它。让我们来说吧:倍数实质就是信息的力量。它说明着信息在多大程度上支配货币。信息经济越发达,这种倍数就可能越高。因为它是与GDP中和个人支出结构中信息所占份额呈正相关的。
感谢Upside杂志的主编Richard L。Brandt ,7月10日他在网上专栏Inside Upside中提出一个“雅虎法则”。按照Brandt的说法,“雅虎法则”是指:“只要雅虎继续控制着挑战所有历史先例和逻辑的价格/收入比,互联网将继续是投放金钱的巨大场所。”虽然Brandt先生的“雅虎法则”只是在说明事实,而不是分析成因和机理,然而我却宁愿把它解释为:货币转移方向,将是在信息资产支配物质资产中形成的名义价格对传统财务收入保持较高比率的地方。
这才是新法则。新法则能够解释的第二种现象,是股票波动的度。Glassman由于看到一种互联网股可以在一天内涨落26个百分点而感到惊骇。他们由此不适当地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似乎如果股票价格不能围绕财务收入上下浮动,那么它就一定是没有规则的,是疯狂的。但这不是事实。他们的工业价值观使他们漏掉一个把握真理的机会:信息股票是在围绕“信息资产+物质资产”这条主线上下浮动,而不是在单纯围绕物质资产形成的财务收入上下浮动,也不是无规则发散。这可以说明,为什么7月8日亚马逊股会在雅虎公布收入报告后,从107。125点上升到113点。雅虎的收入报告对亚马逊的收入本身并没有影响,但它影响了亚马逊的无形资产,举例来说,影响了人们对互联网股整体上的信心。看到了这个底层的决定因素,我们就不会再象股票专家Glassman,甚至巴菲特那样,把购买互联网股票当作“猜迷或打赌”了。
当然,新法则不可能是无条件有效的。比如,对一个传统的工业社会,它就难以发挥作用。因为工业社会中,货币资产是起决定作用的。正好有一个例子:7月14日,张树新在辞去瀛海威一切职务的第二天,与我深入探讨的,正是“信息与货币”这个主题。瀛海威的资产结构,就是货币力量在支配信息力量。在重大方向的决策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兴发持有的股份;而张树新的无形资产,在关键的投票中没起决定作用。难怪张树新感慨道:按照工业时代的价值观,金钱是资本,是力量;但知识不是,知识一分钱不值,是花瓶,是金钱经济的花边。这种事放在历史的发展中来看,也许有某种必然性,至少是有一种象征意味。
值得欣慰的是,既然信息的力量战胜货币的力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有方向、有规律的过程,那么我们至少拥有一个底线:信息经济规律,可以使人感觉到,什么将是带来价值的,什么将是带走价值的;什么将是越来越有价值的,什么将是越来越缺少价值的。
2、自由与免费最近,中国和美国的ISP同步对免费提供上网资源发生兴趣。
2月23日,美国三重氢网络公司(Tritium Network)在美国的五大城市开始提供互联网免费接入服务。这五大城市分别是波士顿、芝加哥、纽约、圣弗朗西斯科和华盛顿。正巧,2月18日下午,我在办公室网上漫游时,忽然发现中网公司在主页上宣布,从即日上午9点开始,受理登记免费上网,并公布了提供免费接入服务的20部电话。在此之前不久,我办理电话移机,错走进北京电报大楼,却意外地发现那里在提供169免费接入服务登记。在此之前,我还一直在为海河边的朋友说天津邮电免费提供接入服务而艳羡不已呢。
无独有偶,2月17日中午,InfoSpace宣布在网上提供全部免费的实时股票行情,在“全免”这一点上,压过Yahoo 和Excite,成为“美国第一”。不过,在这上面,它又走到了中国人后面,我已不记得在多远的“从前”,就在网上看到过象“济南股市传真”(online。jn。sd/stock_html/index。html)这类全部免费的实时股票行情站点。
同一天,Internet World开始进行关于“免费”的IP电话的连续报道。其中提到,美国朗讯科技公司为日本贸易公司的美国子公司Kanematsu U。S。A。Inc。提供IP电话服务器(ITS),通过租用线路与东京和大阪办公室进行网上通信,每月为其节省2500美元电话费。这消息预示着网上电话,即将开始对传统电话业务开始构成实质性的冲击。此外,免费E…MAIL也日见火爆,据Cyber Dialogue日前调查,在活跃的免费E…MAIL用户中,Juno拥有250万,Hotmail是210万,Four11的Rocketmail为43万,Excite的MailExcite、Yahoo!Mail及其它加起来还有49万。如果再加上免费的“自由软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一夜间,怎么全变成FREE的了。
免费可以提供竞争力人们纷纷涌向FREE,究竟意味着什么?从现象上看,ISP提供免费服务的动机,是纯商业的。Naveen Jain,InfoSpace的CEO,就直露地说,提供免费的实时股票信息,可以“让使用者经常访问,并停留尽可能长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三重氢网络公司的CEO Michael Lee说出了其中秘密:“他们在线的每分钟有机会看到两条广告”。
有趣的是,免费服务的对象越多,越有利可图;而享受免费服务的人越少,事情越不好办。因为广告商的赞助只取决于用户数。这可以解释三重氢网络公司的前一次失败,这个靠私人基金,15名职员起家的小公司,在去年4月30日就曾有过一次惊人之举,宣布要在美国11个城市提供互联网的免费接入服务,并在西西那提(Cincinnati)开始了第一步实施,公司原本计划吸收10万顾客,结果也许是美国人太有钱了,摆着免费上网的机会竟不为所动,只有1500人响应。这次,吸取教训的三重氢网络公司稳扎稳打,只在五大城市展开,且每个城市第一批的任务目标只定为4000人。如果进行顺利的话,三重氢网络公司就可以获得2万个稳定的用户做吸引广告商的资本。我还不太清楚中国ISP提供免费接入服务的具体动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现在网上用户超过62万,而且还在成倍增加,现在业界最大的媒体中国计算机报,发行量是20万份,如果一个站点每天可以吸引20万次访问,就可以成为业界最大的媒体,从而对广告商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在英语里,自由与免费是同一个词:FREE。大家现在忙着做的,多是免费,因为免费可以提高竞争力。但免费为什么能够提高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的力量源泉又来自哪里呢?我认为,不是来自人们爱占小便宜这种贪欲,而是来自FREE的另一面,一种更高的经济价值:自由。
FREE作为手段与作为目的不同我们需要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偏偏是免费,而且是越来越多的免费,会提高人们的竞争力?
免费服务到底是企业纷纷从规律中逃开去,利用了人们低级的价值需要,进行无序的违规操作;还是在高级的价值需要引导下,由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在背后推动,吸引企业不自觉地纷纷向共同的地方聚集,向着信息化的高层次发展,这有实质性的区别。
Arlen通讯公司总裁Gary Arlen就认为,“现在ISP马上会被大大地搞乱,我不知他们如何继续支撑下去”。如果从工业文明的立场看,的确是这样。
但从信息文明的立场看,就可以不这样认为。作为一种趋势,人们上网要达到的终极目的,是从工业文明的必然王国,走向信息文明的自由王国。上网费用,从未来眼光看,是为获得信息性的知识自由而付出的工业性的成本和代价;质言之,用户有理由认为阻碍接入成本降低的一切,是工业社会那些“物”化的东西,是对进入知识的自由王国的一种限制。一旦具备了FREE的条件,就可以不必再受外物的束缚。
信息的本质,在于通过知识使人进入自由王国。这一点决定了与信息有关的各种活动,一旦与FREE沾边,立即就充满了活力。正是信息自身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本质,引导着信息经济的方向,并在背后主导着对信息进行工业式的商业化操作的未来趋向。和工业社会中资本的本质外在于“免费”不同,信息与FREE的关系是内在的。工业式地操作信息,才会把FREE当作免费;而用信息化的方式对待信息,会把FREE视为自由。YAHOO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发明搜索引擎,而只是对知识本身感兴趣;而YAHOO进入商业的轨道后,发现FREE正是它的资本所在,所以回到FREE MAIL服务的轨道绝非偶然。SUN的JAVA是FREE的,网景对浏览器软件也来了个FREE;连工业化惯了的微软,也将HOTMAIL收入囊中,向着FREE的道上飞也似地行走。FREE就象一个神秘的黑洞,把最优秀的公司和个人,一个个吸入它的核心。无它,只因FREE最接近信息的本质。人们不是被免费这种形式吸进去了,而是在信息化旋涡中,被信息的内核吸进去了。在较高层次的意义上,自由软件联盟在他们的纲领中开宗明义地指出,FREE软件不应理解为免费软件,而应理解为自由软件。因为FREE不是一个只涉及费用的问题,而是涉及人的基本价值的问题。
回过头看FREE,可以不可以这样理解:当FREE作为手段时,它意味着免费;当FREE作为目的时,它才意味着自由。工业式地对待信息,是把FREE当作手段,赚钱才是真正的目的;而信息社会则把FREE当作目的来看待,这个目的本身并不直接同钱相关,但信息本身的内在引力,却规定着一切与信息相关的商业操作的运行轨迹。这就是FREE在商业中越来越多的秘密。
这样说来,大家现在是不是都应该去FREE?可不能这么主张。因为FREE还有相反的制约面,这就是“必然”。一个社会的工业化程度,客观地决定着FREE的程度。工业化程度越高,越有条件FREE;而工业化程度越低,就越没有条件FREE。在最近的事实中,三重氢网络公司、网景公司、朗讯科技公司、微软公司、SUN公司……,不管它们有没有明确的目的,它们是被历史牵着走。历史的目的不是通过理论,而是通过发达经济中经验性的事实,诱导那些最敏感的蜜蜂深入其花蕊。而我国现在处在FREE的条件不那么充分的阶段。
这决定了FREE更多将是手段意义上的。我们的信息化将不得不打上更多工业式的印记。为什么我国ISP对免费服务心存顾虑?一方面,免费的服务对全社会的信息化是有利的,百姓渴望获得这种服务;另一方面技术发展也提供了免费服务的可能性,但却总有某些门槛,使这一步不容易迈过去。
比如说,现在电话局里可以看到800等电话业务,电话打进去,由对方付账。如果换一种方式,用户给ISP拨打一个电话,再由ISP拨打回电话,用户就不必付电话费了;而ISP也多付不了多少钱,因为他600元租一条中继线包月使用,可以高效地利用这条线路,同时为许多用户服务。如果这种两厢情愿的事得以实现,百姓上网的最主要障碍——电话费用负担不起的问题——就可望获得突破,互联网大普及的局面就会出现。虽然技术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但这一切却并不容易实现。因为这样一来,电话公司原来能赚到的钱,按这种技术去做,就赚不到了。由此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矛盾,足以把ISP吓回去,用户“免费”上网的愿望也只能是愿望而已。
再比如,“免费”的IP电话,需要本地的ISP将网上信号转换为普通电话机接收的正常话音信号,这对ISP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因为普通电话与IP电话在打长途时,有一个巨大的费用差,足以使用户和商家都得到满意的利益。但我同一位做卫星通讯业务的老板交谈时,发现她对此并不感兴趣。她倒不是看不出其中的商业机会,或对技术没信心,而是对我说:“如果长话局业务因为这项技术的出现而垮了,会有多少利润流失掉,会有多少人失业?这些利益关系注定了我将面临的阻力的力度,我可不想面对我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
归根到底,这一切矛盾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的主观意志,而是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我们现有工业结构、利益结构,都是与初级阶段工业化的特点联系着的。要想一步跃进到一种完全的第三次浪潮状态,当然会矛盾重重。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这个世界上发达的、发展中的地区发生的各种事实之中FREE的含义。更提醒着我们用新的观念去推动传统的事物向新的方向加快转变。
3、FREE:为网络寻找商业哲学基础对21世纪互联网最有影响的力量中心,眼下正在想些什么?我从网上看到两则战略性的新闻,一个是微观上的:4月24日,网景准备推出免费E…MAIL;一个是宏观上的:同是4月24日,美国政府要求WTO各成员国同意电子商务永久免税。这两件事都以FREE为核心,都关系到未来数字化商业的战略走向和我们的切身利益。对此,我们既不能逃避,可判断起来又颇费思量。恰在此时,我在4月21日的CNET NEWS上读到专栏作家CourtneyMacavinta和Beth Lipton的一篇新闻评论——《基于付费的网络内容处于幼儿期》,对网络的本质究竟适合不适合FREE,进行了一番思辩。我由此想到,哲学也许就是人在事关切身利益但却无法做出经验决断时,被迫进行的深入思考。为弄清4月24日这两件事的意义,具体来说,FREE应不应该成为最优秀的网络公司与全球电子商务的基础,我们不得不被迫思考一下:网络的商业哲学基础究竟是什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事实本身:据YAHOO最近新开的计算机新闻网站报道,网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im Barksdale对记者宣称:“在未来60天里,你将看到我们在媒体领域大规模扩张。”CNET NEWS上路透社的特别报道,题目干脆就叫《网景想成为媒体公司》。网景为它历史上最大的战略转折,确定了两个行动计划,一个是在它的Netcenter网站上推出免费E…MAIL服务;另一个是与Yahoo!、Excite、Lycos 和Infoseek重新谈判4月底到期的合作协议。这件事直接意味着,网景在微软重压之下,终于转向。从与微软争“狮子王”,变为与Yahoo!、Excite、Lycos和Infoseek“四小虎”争“山大王”。争夺的焦点,在于谁当互联网“上网第一站”。现在Netcenter、Excite 和Yahoo!都自称是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