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送礼的艺术 >

第12章

送礼的艺术-第12章

小说: 送礼的艺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族的婚姻礼俗,在其发展、流行过程中,虽然受到了汉族婚俗的某些影响,但却仍然保持着自己鲜明的民族渊源。
  小定、换双盅。
  过去,满族儿女的爱情,也受着“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约束。
  媒的代表男方去向女方求婚,得到女方家里的肯定的答复之后,便带着男方来到女方家里相看。若对姑娘的人品、举止、相貌等诸方面满意,便留下簪珥做定礼,名曰“小定”。

  这种留簪珥的习俗,据说是挹娄时代的遗风。那时节就有“男以毛羽插女头,女和持归,然后致礼娉之”的风俗。由此看来,这种毛羽同簪珥一样皆为定情之物。

  女方接受了男方的“小定”之后,也选择吉日,去到男家赠送礼品。这种赠送,俗叫“返礼”。
  女方返礼后,男方即备下首饰、衣物、猪、酒等礼品,选择吉日,会同宗族、亲友多人,到女方家;女方也邀请宗族、亲友多人相迎。
  迎接一毕,女方中堂设置供桌,男方将礼品放供桌上,男女双方的阿玛并肩跪在供桌前,斟酒两盅,互送蘸祭,俗称“换盅”。
  然后,女方设宴招待男方。
  双方进入宴席,男方的宗族长者站起来致词,正式向女方求婚:“某家小子某某,虽然不肖,已经长大成人,到了娶亲的年龄。听说某家姑娘某某贤淑聪明,今天前来求亲,如蒙应允,我们全族都感到光彩。”女方宗族长者则站起来致谦辞。并经男方宗族长者再三恳求,女方宗族氏者方始应允。
  定日期、添衣箱、送嫁妆。
  换盅过后,待男方结婚事宜筹备完毕时,才遣媒人请女方父母来赴宴、商定婚期,称为“问活”。定准日期。在婚期前一个月左右下聘礼,将为女方准备的衣物、布匹、猪、酒等饮食送至女方家中,称为“送彩礼”或“过大礼”。

  彩礼中必备猪、酒,此猪称做“他哈猪”,非常讲究。

  富裕人家,都送“双猪双酒”。这猪,酒是给女方父母的,衣物、布匹是给新娘做婚装的。女方家则用此猪、酒,邀请亲友欢宴。

  过礼这天,男方的阿玛等人,在媒的的陪同下,前往女方家里,向女方说些表示歉意的话,诸如“礼品备得不齐全,东西也不好,请亲家原谅”之类的谦恭之词。女方父母则表示宽恕,并代替女儿表示谢意。但过礼这天,不能为礼品的多少、质量的优劣而发生口舌,处处要表现出礼让和友爱的淳朴风尚。

  亲友们在这一天前来祝贺,可送钱,首饰、衣物、绸缎等礼品,称为“添箱”,也可用猪、酒跳家神为姑娘祈福。

  到了结婚的前一天,女方即向姑娘赠送嫁妆。赠嫁妆也叫“过箱柜”,就是娘家要把赠给姑娘的嫁妆,派姑娘的女伴和弟妹送到男方家。男方收到嫁妆后,新郎则携带“离娘肉”即猪肋条肉,骑马到女方家致谢。

  送摇车。
  满族生子,有外婆送一台摇车的习俗。
  婴儿出生第七天是上篮日,即把产妇娘家的父母请来。如果是头生,又是男孩。娘家父母就要给婴儿送一只摇篮。并且口里叨咕着:“一篮金,一篮银,一个个胖小子到家门。”
  若生女儿,那就没有这种仪式了,就是请儿女多的妇女将婴儿抱入摇篮内,摇篮里铺着糠麸褥子和粮食枕头,意即头枕粮仓,终生富裕。
  满族的摇车样式独特,用薄锻树板制成,两头翘起,类似船形,外刷红添,并用金、银色彩绘图案,写有“长命百岁”、“九子十成”之类的古语。

  C。锡伯族送礼习俗。

  一望无际的伊犁河谷、辽河流域和松花江中游,那如锦似绣的山水,肥沃丰美的农田,世代哺育着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锡伯族。
  锡伯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目前主要分布在新疆境内,因居住比较集中,在婚姻礼俗方面,始终保持着本民族特色。
  订婚是锡伯族婚姻中比较独特的习俗,有指腹订婚和一般订婚。
  一般订婚,是当儿子长到15 岁时,父母为他物色配偶,并请媒人代为求亲。媒人第一次登门拜访女方家时,要带一瓶礼酒,作为登门礼。首次登门往往不谈正题,如果女方家长接受了礼酒,说明他们没有烦感,有提亲的余地。

  经媒人多方说合,两家可择日许亲。
  许亲的仪式分两次举行。
  第一次为正式许亲。届时男方携带一只羊和酒之类到女方家,双方在吃喝中把婚事谈妥。

  第二次为送礼。双方协商选定日子后,男方备有彩礼和猪、羊各一只或两只羊,及酒等招待用品,连同近亲到女家设宴招待女方的亲戚朋友,并给女方的父母和近亲长辈献送礼物,譬如衣料、茶叶、包糖等;给未婚妻则送几件衣料、手镯和戒指等物。

  订婚后,如果男女双方未到结婚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在当年内不能举行婚礼,则婚前每到春节,男方必须送给女方一件衣料。

  待男方父母决定给儿子完婚时,要在当年正月携带酒、点心等礼品,和媒人一起到女方家“请命”,即请求女方允许在年内举办婚礼。女方父母同意后,便商定婚礼日期和彩礼数目,包括现金、衣服、首饰等。

  婚礼前,男方母亲和叔、伯母或姑、妗等人,要带上衣料到女家量裁衣服。在此之前,男方还要把彩礼中的现金送到女家,女家则为女儿准备嫁妆。女儿也为公、婆和男方至亲长辈准备敬献的鞋、烟、荷包等物。

  婚期商定后,又由男方主持,在女家举办一次中型宴席,招待女方直系亲戚,这种仪式叫“行肯萨林”,意为磕头宴,由男方将准备好的彩礼送给女家。彩礼中一般要给女方的父母、姑舅每人送一套衣料,给未婚妻的衣料要比其他人多一些。

  婚礼主要以男方为主,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早晨,男方派人带着喜酒、肉食等,坐上迎亲的喜篷车送往女方家。新郎并特意为岳父母奉送两瓶酒作礼物。

  婚礼的第二天,主要是女家举行嫁女“萨林”即宴席。来宾们都得给新娘送礼品,新娘却躲起来不露面。

  嫁妆由新娘的哥嫂送往新娘家中。娘家必须陪送箱柜、衣被、绣花忱头等物品;新娘则要为公公、婆婆,以及新郎的兄弟、姊妹等每个家庭成员做一双鞋,给新郎做一至三双鞋。

  人们很重视嫁妆,往往从嫁妆的工艺精细与否,来判断新娘手艺的灵巧程度。

  新郎的父母派人在大门口迎候送嫁妆的车。嫁妆车驶来时,这些人要迎上去,向送嫁妆的人敬酒、唱酒歌,然后,把嫁妆抬到新房门口。这时,由新娘的父母或嫂子打开衣柜的锁,新郎的父母往衣柜里放钱币,祝愿新婚夫妇金银满柜,富裕终身;新娘嫂子再将衣柜锁好,将钥匙交给婆婆,以示大权转交给婆家,从此要由婆家来管教新娘。哥嫂查看新房的摆设之后才离去。

  D。蒙古族礼俗。

  蒙古族这个神秘古老的民族,千百年来一直游牧于我国的北方大地,形成了粗犷、豪迈的民族性格。
  蒙古族的婚礼礼俗,虽几经变迁,仍保留着一些欢乐而有趣的仪式。

  求婚。
  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父母就开始给他张罗婚事。经媒人和父母多次上门求婚,女方答应之后,小伙子便带上哈达、奶酒、糖块等礼品,专程去拜见姑娘双亲,并唱古老的“求婚之歌”:
  “黄金杯里斟满了清凉的奶酒,捧在洁白的哈达上敬献给您。
  尊重祖辈商定的婚事,您把宠爱的女儿许给了我。
  白银碗里盛满了圣洁的奶酒,放在长寿哈达上敬献给您。
  遵照先世预订的婚约,您把美丽的姑娘许给了我。”

  纳彩。
  爱情持续一个阶段后,男方便请喇嘛选定吉日良辰,举办订婚仪式。
  婚期确定后,即通过媒人或证婚人通知女家。婚前,由媒人和男家亲友将聘礼送到女家,即所谓“纳彩”。
  一般聘礼很重,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农区聘礼还要加上箱子、柜子,以及女方四季的衣服。
  通常是以“九”为起点,如三匹白马、三只白羊、三峰白骆驼,合起来为九;或者九只羊,九匹马,九峰骆驼。
  蒙古族认为,“九”象征着广阔、幸福、长寿。贫困人家无力具备九数,也兴奇数,即一头、三头、五头、七头即可。
  成婚。
  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族婚礼中,由婆婆为新媳妇掀蒙纱、赠送礼品和起一个新名字;然后新郎家的主婚人和亲戚们就向新娘赠送各种礼品。
  新疆蒙古族的订婚礼俗更加繁杂。
  聘礼一般是临近结婚时送的。礼品多寡,视男方的经济情况而定。
  礼品给姑娘本人,不给家庭,结婚时由姑娘如数带回婆家。礼品只送外衣,不送内衣,首饰佩带、梳妆用具、帽子等物一概不送。送去的布匹、被褥全是料子,由女方亲友制作。
  送礼品时,男家约上一伙人,拿了酒若干皮壶,四只煮熟的羊,一只生羊,还有面食及聘礼去女家。在女家要举行仪式:
  主事人用双手把一条绸子捧于胸前,放上一小碗鲜奶,敬到女方最有权威的长者面前;长者用无名指沾一点奶子,往绸子上边碰一下,再往上一弹,同时对聘礼说一些祝福的话。接着,女方将礼品置于几块白毡子上、逐一清点之后,杯觥交错,尽兴方收。
  此后,男方选择一个适当的时候,还要送一次梳头用具,其实只有一把梳子和一个篦子,叫做“洒木、许尔?胡尔格胡”。
  结婚前夕,女家的亲戚都邀请姑娘去做客,叫“某?乌勒格”,也就是为姑娘送行的意思。亲友们不仅为姑娘祝福,而且还要赠送各种礼品。有的送一匹马的全马鞍,有的送绸缎裙袍,也有送被褥、毛毡、箱子等生活用品的。

  肃北蒙古族的生子礼俗。
  孩子出生,被看作是人生的第一件大喜事,也被看作是家庭和部族的大喜事,因此在孩子出生后的三天以后,必须举行“洗娃娃”的庆贺仪式。洗娃娃这天一定要宴请客人。客人来时,都带着给婴儿的衣服、衣料、食品等礼物。礼物要在祝同时送。

  祝词时,母亲抱起婴儿面部朝上,送礼者手捧礼物颂赞词。祝词一毕,就在婴儿额上抹少许酥油,表示崇高的祝愿,然后将礼物轻轻地搭在婴儿胸前。若有年长者或大喇嘛来赴洗仪,则以抹酥油代替礼物。

  剪胎发。
  给三岁左右的幼儿剪胎发,被看作是人生中仅次于婚礼的一件喜事。其仪式多在秋季牲畜肥壮、牧事梢闲的季节举行。

  亲人和来宾都要带上礼品来祝贺。除来客送的礼物外,父亲和母亲的近亲也要当众宣布所送的大畜和小畜,日后,这些牲畜及繁殖的仔畜,都归幼孩个人所有。是男孩就有权支配,是女孩出嫁时带走。

  祝大寿。
  照传统礼俗,老人年龄到73、85、 97 岁时,儿孙儿就要给举行祝寿仪式,其中最讲究的是祝男女双寿辰。
  寿礼多为哈达、礼酒、衣料等。
  献寿礼时,一般由寿老亲自接,倘若寿老年事过高,可坐着不动,寿礼献在面前桌上也行。


  第三章礼外有别表里如一——礼品包装艺术

  ●好礼巧打扮礼薄也重看
  ●给妙礼着装
  ● 售前包装和售后包装
  ● 五颜六色话包装
  ●礼品有“伴侣”

  您在接受国外朋友赠送的礼品,或许会发现,他们的礼品包装都很考究,看后使人赏心悦目,而国内人们送礼时,只注重礼品的实质,很少留心礼物的包装问题。消费观念的差异,使人们觉得短时间内付出如此代价,只是徒有虚名,没有必要。
  赠这方式是礼品的第一信号,也是对受礼者发出的第一个信号。我们的情感反映在我们包装及赠送礼物的方式上,表达了送礼人如何着待受礼者,反映了送礼人的趣味和心境,并就礼物的内涵作出暗示。
  精致的包装不但可以使礼品“增值”,还会增加它的吸引力,使它变得与众不同。
  礼品的包装也是对礼品本身的一种美化。发达国家在生产商品中,注意到产品的装潢将直接影响到销售状况,因此千方百计地在包装选材、颜色、图案等方面,力求给顾客以深刻的第一印象。

  ●好礼巧打扮礼薄也重看

  国内商品往往是货真价实,但往往受消费者“实惠”观念的影响,产品的包装装潢也就被“忽略不计”了。因此,赠送礼物时加以精美的包装,无疑是对礼品的一次“深加工”,达到“礼”外一致。

  要作到表“礼”如一,就应在挑选礼品时选择“明丽”的产品,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货架印象,产品的外观设计精巧、别致,在众多商品中别具一格,有强烈吸引力,使顾客径直选择它。

  可读性。包装上的文字清晰,易读,对产品的原料,性能,功效有全面介绍,使顾客可以正确使用。

  外观。美观大方,富有艺术特色,色彩要协调。如早餐食品的包装,印有盛开的鲜花,或一轮朝霞,使人心情愉悦。

  商标印象。不但是厂家创名牌的机会,也可使顾客对此种产品过目不忘,人们都有偏爱名牌产品的心理。

  其实中国古代就意识到了商品的包装与装潢的重要性。“买椟还珠”这一典故是说,一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买主,他做了一个精致的盒子,把珍珠放在其中,一郑国人被吸引住并买下它,但留下了盒子,退还了珍珠。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商品包装的夸张效果。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欣赏品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包装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高薪阶层,购买、送赠礼品时,不但注意商品的质量、牌子,还注重它们的包装与装潢,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样才会迎合人的求新、求异的心理。

  礼品的包装与装潢是礼品不可缺少的外部形式,可以起到美化礼品的作用,俗话说“佛靠金装”,好礼品还要有好包装。以往,人们是将包装与礼品分割开来看待。实际上,一个容貌较好的人,穿着褴褛,总会令人感到遗憾。礼品的包装也同理,包装是外在形式,礼品是内容,只有二者统一起来,才会产生和谐美。就这点而言,包装与礼品是一体的,而不是附属物。

  精美的包装还可以增加礼品的价值。有精美包装与没有精美包装的礼品,价格是不会相同的,这就说,包装的价格也融入了整个礼品的价值之中。因为包装是一种物化了的社会劳动,而且这种劳动更为精细、复杂,必然会增大礼品价值。礼品的价格提高,也意味着您赠送给亲友的礼品的价值提高。

  礼品的包装装潢也是对其本身的保护,可以方便携带。您选择的礼品也许是易破碎物品如玻璃器皿、陶瓷等,适当的包装可以避免礼品磕碰、磨损;又如,茶叶是吸附异味能力很强的饮品,如只以纸袋等包装,一段时间后会因受潮等原因变质,丧失原有的香气,所以选用复合喷铝袋包装,抽氧冲氮,使茶叶的维生素可保持一年以上。

  如果在此基础上,外面再附以竹、藤制品,纸盒、铁盒类加以包装,加印名人字画,则更显古色古香,引人喜爱。

  礼品的包装并不单指在商店中,选购礼品之后,以包装纸加以包装一类。不同地域、民族的产品应该有不同的规格、特色。最主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