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黄粱三国 >

第24章

黄粱三国-第24章

小说: 黄粱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简单。见这个外房嫡出的袁家子弟这么说,不禁觉得有点丢脸,低声斥道:   
  “别丢人现眼了!看见荆王神女,就想到巫山云雨,你害不害臊!”   
  此时众人离的较近,袁绍说的声音虽低,但大家基本上还是听清了。   
  袁术听了大怒,这个袁绍,不就是一个小妾生的家伙吗,仗着自己父亲是长子,就一直压着他们这些外房子弟,对他们动则就进行辱骂,现在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辱骂自己,嘴一张,就要回骂过去。幸好旁边的袁遗眼急手快,看袁术神色不对,忙拉了他一把。袁术这才回过神来,感激的看了袁遗一眼,知道如果今天回嘴了的话,败坏了袁家的名声,回去肯定要被偏爱袁绍的叔父袁隗骂了。   
  “呵呵!好了!今天本来只准备诗文会友,想不到竟然还成就了季云老弟的一段姻缘,待会儿你一定得多做几首好诗,来报答哥哥呀!”刘表见袁家几兄弟的神色有点尴尬,忙开口叉开话题。   
  “刘军侯可算是我的媒人呢!王奇若有好诗,定当会先献于军候!”王奇知道他不出意外肯定会去当荆州牧的,也就顺便拉拉他的关系。   
  众人重新落座,开始评论奇当今的文人骚客,名句名篇来。   
  只是似乎以前这样的文会举行的太多了,这些人没说上一会儿就觉得没的说了,要他们作诗,却也不是每个人都像曹植一样能七步成诗的,王奇虽然肚里有点存货,但他可知道,自己这样的诗,是作一首少一首,而且也不是随便那个场合就能朗诵出来的。所以虽然刘表几次让王奇做诗,但都被王奇以各种借口推托了过去。   
  最后还是侍御史郑泰提议说说当今书法,大家有了新话题,才又开始了评论。   
  在汉末有几位大的书法家,一个是蔡邕,他擅长篆隶,创飞白书,曾参加书写石经,也就是在太学外镌刻六经文字。一个是师宜官,他善隶书,灵帝刘宏爱好书艺,召集天下工书者于鸿都门,评师宜官为杰出者,只是此人后来成为袁术的将领。还有一个是刘德升,记载说他创造行书,虽是草创,丰赡华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最后一个是梁鹄,善隶书,书法为曹操所欣赏,只是此时还不是很出名。   
  众人说的热闹,郎中张钧突然说了一句话,把大家的兴趣都转了过来。   
  “诸位说的都是已经成名之人,只是我在十几天前看到一封奏书,我观此书执笔之人在不久后亦当为一书法大家!”   
  “哦!是何人?”众人都问道。   
  张钧把目光看向王奇,笑道:   
  “此人应该还是季云老弟的老熟人,令尊大人的功曹从事钟繇钟元常!而且我观季云老弟刚才所书,和那位钟元常的字体到有七分相似呢!”   
  王奇在前世时,只是到少年宫学过几个暑假的书法,学的就是楷书,而钟繇可是最早的楷书书法家,和后世的王羲之合称“钟王”。两人写出来的楷书当然相像了,只不过由于王奇在前世时临摹过几遍《兰亭序》,所以他的楷书中难免带了一点行书风格。虽然由于写的次数少,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但假以时日的话,应该能抢在王羲之前开创一个新的流派。   
  “哦!让我再看看那折扇!”众人都抢着要看那把扇上的字。   
  众人内心并不愿意承认王奇有多大才能,只以为他在做诗上有一手,对他的书法却因为他年纪小儿没放在心上,刚才除了张钧,其他人竟然都没注意到王奇写的字体并不是常见的隶书,而是还没流传开来的楷书。   
  黄承彦也很客气,直接拿出折扇,给众人传阅。   
  大家看了,都暗暗赞叹,字虽然写的生疏,但这种字体确实时非常漂亮,既有隶书的沉稳,又有行书的飘逸。以前王奇因为很少有亲手写诗的机会,所以他的字体在外面并没有流传,此时众人见了他这首诗的字体,都以为是钟繇教他的呢。纷纷出言称赞钟繇,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他的书法字体必然会自称一派。   
  王奇听了也不辩解,反正他的字体确实是学自钟繇将来的帖子,只不过现在被自己提前给发表了罢了。对于他们说将来会自称一派,他到是早就知道了,楷书通行后,汉字字体就没有很大的变化了。   
  只是张钧在重新看了以后,却又提出不同的看法来了。   
  “咦!此书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虽与钟元常的字体有七分相似,但却有钟体所没有的飘逸感,以我观之,却是尚在钟体之上呢!”   
  “呵呵!王奇虽曾学过元常先生的楷体,但亦参照过刘德升先生的行书,采两家之长而新得此字体!”王奇知道这些事情让别人乱猜,那还不如自己主动说出来的好。   
  “这怎么可能?书法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的!”对书法也有极大爱好的陈琳大声疑问道。   
  不过他的疑问并没有期望王奇的回答,只不过是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而已。   
  王奇其实很想告诉他,他的说法是正确的,自己的字体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创出来的,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拼凑出来的。不过很现实的王奇当然不会真的说出来了。   
  “哈哈!我们季云可是京师神童呀!有什么不可能的!眼前的字体就是证明!”袁绍对王奇本来就很不错,最近又欠了王奇一个人情,此时听到陈琳这样说就马上出声反驳。   
  “呵呵!是呀!想不到季云老弟出手真是不凡,给黄小姐的文定之物本身就是新奇之物,就连上面题的诗的字体,也是新创之作呀!”刘表亦大声的赞道。   
  他对今天的文会还是很满意的,虽然刚开始时有点冷场,但后来的讨论还是很成功的。特别是王奇的新字体第一次正式展示地就是这儿,今后只要一提起这种字体,人们就会想到它最早出现的地方,是在他刘表府上,想想就是一阵兴奋。   
  刘表确实是有理由高兴,因为今后流传的,绝不仅仅是新字体是在他刘表府上第一次出现的,在不久,王奇以题诗折扇为文定信物的事情传开以后,很快的,洛阳的青年男女就开始广为效仿,而随着事情的流传,整个大汉都开始流行起这一做法来了,让专卖折扇的王氏店铺狠狠的赚了一笔。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才能题诗的,题不了诗的人,就信手在上面画上一点图鸦,后来就出现了专门的画师给这些折扇画画。而才子们在看到这些画了画的折扇后,觉得十分漂亮,就喜欢在画旁边题上诗。后来这些都被统称为折扇艺术,成为伟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的灿烂一枝。不过这都是后话,现在的刘表还不知道。   
  “呵呵!是呀!小女蒙季云如此看重,实在是不敢当呀!季云什么时候来襄阳一躺呀,也好让小女和季云多认识认识!”黄承彦显然也很高兴,他对那些虚名到并不是十分在意,只是最难能可贵的是王奇对黄月英的感情,他看王奇这么大方的把极有纪念价值的东西,当作文定信物送出,认为王奇真的很看重他的女儿。看王奇的目光也越来越满意了。   
  “这个!不知黄公何时回襄阳?”王奇内心也想早点见到黄月英,知道了黄承彦的行程好安排自己的行动,不过他并不想与黄承彦同行,他还要让黄月英先看到那把折扇呢!   
  “恩!我是想明天就会襄阳的,不过季云若想一起去的话,我多等几天也没关系!”黄承彦见王奇有点心动,非常爽快的说出了自己的安排。   
  “如此!就请黄公先回吧,王奇还得等见了新的汝南太守,才能回去!到颍川时又还得多待几天,需要处理一点事务!不过之后王奇会尽快来府上拜访的!”   
  反正荆襄之地多名士,就当是自己的一次求贤之旅吧,王奇心中想到。水镜先生司马徽,这个人才就算是不能被自己拉回颍川,也要让他给自己推荐一些好的人才,他的识人之才可不在许劭之下。顺便去一趟南阳,找找那儿的名将黄忠。说不定还能见到诸葛三兄弟,只是不知道他们都几岁了,要是能找到一个就算是成功了。   
  “哈哈!行呀!那老夫就在沔南黄家湾等候贤婿了!”黄承彦答的很爽快,只是王奇的婚事还的得到王允的批准,他现在就称呼王奇为婿就有点早了。   
  不知不觉中文会已经结束了,众位宾客也开始向刘表告辞。   
  (今天家里来客人了,直到现在才更新,抱歉了!)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三十六章 医圣太守    
  黄承彦走了。   
  就在三天前,王奇刘表等寥寥几人,把黄承彦送出了开阳门。等黄承彦走的人影都已经不见了,王奇才看到姗姗来迟的司空张温。王奇虽然对张温这样的行为有点不满,但也知道他现在毕竟是三公之一,自己可不能得罪他,忙恭敬的对他行礼拜见。   
  张温在对黄承彦这样的人时虽然并不在意,对王奇这样的世家子弟却是十分看重的,原来就见过几面,听说和黄家结亲之事后,对王奇就更加亲热了!王奇也知道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对张温自然执礼有加。毕竟自己父亲在外为官,朝中能帮忙的人是不怕多的。而王奇的行为马上就得到了回报,他从张温口中得到了已经等候几天了的消息。   
  朝廷决定任命原长沙太守张机为汝南太守,同时还任命了王奇的大哥王盖为老家太原祁县的县丞,二哥王景和三哥王定都被外方到地方郡县为佐吏,至于如何奖赏王允等有功人员,朝廷决定等皇甫嵩消灭张角以后在一次性封赏,不过本来朝廷只允许刺史执掌州直属军队,只有在战时可以指挥州郡全部的军队,现在豫州战事已经肃清,王允就应该把军权交还地方,但现在周边州郡还有黄巾流窜,为了让王允继续能够带兵去剿灭这些黄巾,朝廷决定再授予王允奋威将军这一头衔。奋威将军的品级要比刺史低上一等,带有了他,王允就可以继续带兵了。   
  当然,张温在说的时候,免不了要称上几句功劳,说“十常侍”本来准备让王奇的几个兄弟都到别的地方任佐吏的,后来还是他们几位大臣决定让王盖到祈县任职的,至于另外两兄弟,也尽量的给他们争取到了更高的官职。王奇自然也适时的拍上几句马屁,让张温觉得不虚此行。   
  王奇在听了张温的话后,心里就开始判断起现在的情形来。他对任命张机为汝南太守并不在意,虽然他也觉得张机的名字挺耳熟的,也只以为是三国中让人不会留心记名字的小角色罢了,并没放在心上。到是对于宦官决定让自己的三位哥哥外方到地方当官一事十分重视,难道是宦官察觉了他们通敌的信件在自己手中,想想又觉得不可能,如果真的发觉了的话,他们应该设法偷偷的取回才是,这样做根本与事无补。不过宦官的这一招还真的对自己非常不利,三个哥哥都外放了,自己就不能及时的得到京师中的消息,虽然还有王越,但他毕竟不如自己的亲兄弟那样好使,而且很多事情根本不能由他这样一个没功名的人出面。   
  好不容易等张温主动告辞了,王奇立刻赶回王府。   
  等到了府里,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今天朝廷的安排,王奇这位少家主马上开始着手安排离京后的事宜。第一,王越马上搬出王府,由王家出钱给他开一个武馆,广收子弟,收集情报,直接听从王奇的指挥;第二,把王家在京师的宅子卖掉,做出一幅王家今后退出中央争权,安心在地方为官的假象,以迷惑宦官;第三,王盖到祈县后,尽量多的收购优良马匹,差人送到豫州;第四;三兄弟到地方后,尽量的搜索当地的人才,把他们举荐到豫州为官,同时让他们尽可能的搞好和地方的关系,宣扬王家的威名。而在此前,王奇已经先一步派人送信给新任的汝南太守,约他三天后一起回豫州。王奇想利用路上的时间,尽可能的拉拢这位不是王家嫡系的属官。   
  等到把买房事宜都办妥,也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少爷!外面有个自称汝南太守的人来访!这是他的拜帖!”门房来报。   
  “恩!知道了!你请他进来吧!”   
  王奇接过拜帖,扫了一眼上面的字,随手就准备把它放在案上。   
  “等等!”王奇突然叫道。   
  重新拿过拜帖,仔细的看着上面的字“汝南太守张机仲景拜上”,张机张仲景!医圣张仲景!王奇的脑子里跳出这么几个字眼。难怪听着这么耳熟,原来张机是医圣张仲景的名,以前听惯了医圣张仲景,所以上次听到张机之名都没反应过来,早知道新任汝南太守是他的话,自己早就上门拜访了。   
  王奇忙整理了一下衣服,对门房说:   
  “大开正门!我要亲自去迎接张太守!”   
  大门外正站着一个身穿便服,面白留须的青年男子,年仅三十几岁。王奇远远的看见,便猜到此人就是张仲景,忙报拳道:   
  “张太守!王奇有礼了!久仰太守大名,快请进屋一叙!”   
  “哈哈!张机拜见王候爷!不过我看进屋就不必了,天色已经不早了,我们还是直接上路吧!”张仲景看到院子里已经收拾好的行李,并没有准备和这位顶头上司的公子拉关系。   
  王奇见张仲景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就给自己面子,心中佩服他的为人,遂一笑道:   
  “好!请太守稍候,王奇即刻就叫人出发!”   
  王奇知道这一路上有的是机会,也并没有准备强拉着张仲景套关系。见郭嘉许褚张飞都已经出来了,就叫他们收拾一下,准备出发。   
  洛阳城,东门外。   
  此时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这些人都是来送王奇的,至于张仲景,他刚来京师没几天就被任命为了汝南太守,此时在洛阳还没什么朋友。   
  来送行的人以袁家的三位公子为首,分别是袁绍袁本初,袁术袁公路和袁遗袁伯业,此外还有周瑜、陈琳和卢毓(卢植的儿子)等人,司徒袁隗、司空张温等几位和王允交好的大臣,虽然不能放下脸面来送一个后辈,但也都派了代表。王越和王奇的三个哥哥并没有来相送,王越不来相送是因为以前他和王奇的师徒关系并没有对外声张,外人只以为他是王府所豢养的门客,这次王家的人全出了京师,他这个门客自然自由了;至于王奇的三位哥哥,他们已经提前一天出京师了。   
  “来了!来了!”   
  眼尖的周瑜远远的看到一队人马过来,认出是王奇他们。   
  这周瑜本来是想跟着王奇去看黄月英的,但王奇知道他人虽小,却极有本事,留他在京师,有些王越办不了的事,到可以差他来办。所以就以“父母在,不远游!”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也不想想,当初他就不管自己的父母,独自一个人跑到颍川去了。   
  此时这对人马已经来到东门,王奇看到周瑜他们,忙跳下马来。报拳道:   
  “有劳诸位久候了!王奇实在过意不去!”   
  众人也忙一一回礼,有袁绍代表诸人,给王奇敬上一杯酒。   
  “季云此去豫州,不知何日再能相会,特递上水酒一杯,以壮行程!”   
  王奇接过酒杯,心中有些感动,在现代社会这个人情冷淡的时代,想这种送行几乎是看不到的,不由得想起了一首古诗,又见送行的诸人都是洛阳的青年俊杰,有意拉拢他们,遂大声道:   
  “王奇乘马将欲行,遥闻东门送别声。桃花潭水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