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导言第一章 通往南京之路第二章 恐怖的六星期第三章 南京沦陷第四章 六周暴行纪实第五章 南京安全区第六章 世界知道些什么第七章 铁蹄下的南京第八章 审判日第九章 幸存者的命运第十章 被遗忘的大屠杀:再次凌辱结语中译本出版后记序 1937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首都南京被日军占领。对日本而言,占领南京是战争中决定性的转折点,是日军在半年里同蒋介石的军队在长江一带厮杀的胜利的顶点。而对中国军队而言,英勇的上海保卫战最终失败,最优秀的部队也伤亡惨重,而南京的陷落则是一次惨痛的,或许是致命的失败。 现在看来,我们还可以把南京当做另一种类型的转折点。南京古老的城墙里发生的一切,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收复南京,赶走侵略者的决心。中国政府撤退并重组,最终在这场于1945年结束的战争中击败了日本。在其问8年中,日本占领着南京,并建立了一个由中国人中的投降分子组成的政府;但这个政府从不具可信性和合法性...
已经没有人怀疑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我们要不 要网络,而是我们该怎样去适应网络,我们需要哪一些手段,才能在这个即将到来的网络时 代生存下来。此书或许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前言 这是在小汤山脚下的桃花坞别墅,一位下海的政治学硕士营造的世外桃源,一群自由的思想者的浪漫沙龙。它远离都市尘嚣,令人悠然地产生超脱的心境来反思现实。在这里,我被赋予了一个伟大得吓人的“使命”:阐释电脑网络对人类文明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让我做这个伟大题目完全是由于一个偶然的巧合。在著名的经济学沙龙上,我被当作“懂电脑”的人,介绍给晓燕女士,恰好她正到处物色对经济学和电脑都略知一二的人来写书。我想,之所以是我这只鸭子被赶上了“架”,纯属钻了这个空子:眼下经济学家对网络多是外行,而网络专家对经济学更是外行。而我对两者都有浓厚兴趣,且各有小半瓶水握在手中晃晃荡荡。于是我被要求把这两...
本文首发于西西河中文论坛,因为近来事情比较多,中断了一段时间。偶尔来到天涯,看到这么多文章后突然有了冲动,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写完——于是,它就出现在这里了。 在西西河,我发了本文的前十六部分。后面预计应该还是个巨坑,算是个对毅力的考验吧。 完颜亮的一生,着实是一言难尽。随着国内近年对金史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对以《金史》为主、曾被大量“污染”的史料的不断剖析,他在我们眼中曾经近似于脸谱化的恶人形象,也在渐渐改变着。但是值得特别强调一点的是:本文绝非为他翻案之作——既无必要,我个人也实在没这个精力。只是觉得,相对全面地介绍他的一生,通过其中映射出的一些思考,对我们今天也多少有些参考价值吧。 此外,本文的基本立场是站在金国的角度谈论金国的事情,内容是借他这个主角,讲述一些在今天我们似乎不常阅读的关于金朝的历史。毕竟,作为中华泱泱几千年历史里的...
4 目 录 书屋絮语书屋絮语古 今学界新论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走向死亡的最后历程黎 鸣说长论短欲简弥繁,欲清弥浑,欲速弥迟王文元说长论短疯狂的英语姜亚军灯下随笔生死关头:民主人士与土改运动袁小伦灯下随笔事出刘文典邵 建灯下随笔现代性与“游戏”沈兴漾灯下随笔秋瑾被杀害之后傅国涌灯下随笔西方的复仇何新华书屋品茗警惕加尔文陈璧生书屋品茗“自尊·自恋·自大”情结下的“包办”张宝明其人其事红尘一梦王开林法制经纬“非法之法”与威权社会 王 毅朱文萍教育论坛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大学精神刘铁芳错读儒林糊涂官司懵懂官(下) 陈四益 文黄永厚 画补 白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的两处错误夏明元补 白是谁“行不由径”?张俊华封 二婢,诗意地栖居在泥淖黄永厚 文画封 三《小放牛》韩 羽 文画 婢,诗意地栖居在泥淖? 黄永厚 文画...
学医之初,老师曾对我说:"从学医的角度来讲,我这个老师只是一个领路人,病人才是你真正的老师。"不知不觉,做"大夫"已经二十来年了。今天的我,对于对老师的这句话又有了新的感悟,因为很多的本领确实是从临床上总结出来的,我珍惜与每一位患者结缘的机会,在此感谢患者对我的信任,使我在医学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地提高。 这些年,除了追随老师和以患者为师以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另一个老师书籍。二十多年来,书籍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遇有棘手的疑难杂病我都会向这位老师请教,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里,对《黄帝内经》一书尤为偏爱,用功尤深。它给了我很多治病救人的启示,并从中领悟了中华养生文化祛病延年之道。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构成,文字古奥,博大精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几千年来一直是炎黄子孙寻求健康养生祛病之道的宝藏。唐代著名的道家医学大师启玄子王冰,以自...
白领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卞秉彬 每一步职场指导精确到位,从分析“DESIGN——新概念炼成白领新型态”入手,在“NATIONAL——本土资源锻炼成功白领”中开展,给出“ACTION——炼成白领的三大行动法宝”!序徐小平当代中国青年在其学校经历中,普遍缺乏关于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基本教育。我在新东方的咨询经历中,每天也面对无数迷茫的中国大学生与职场新人,从他们的挣扎中,我痛感由于就业意识、就业知识的匮乏,带给了许多人精神上的苦闷、生活上的贫困以及人生奋斗道路上的不幸。职业咨询这一概念在国内才刚刚开始受到关注,其实它在国外已经是相当发达的产业。在职业咨询产业化方面,卞秉彬先生及他的可锐公司可说是引潮流之先,是我敬佩的第一批吃螃蟹者。我注意到可锐公司曾经遭到媒体的负面报道,但我更敬佩地看到,卞秉彬先生没有被一次两次的挫折击倒,反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继续从事他信仰的咨询事业。我相信...
书名:侣山堂类辩作者:张志聪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序属性:余家胥山之阴,峨嵋之麓,有石累焉纷出。余因其屹然立者,植之为峰;块然枵者,根据之为冈;峭然削、洞然谷者,缀之为曲屈、为深窈。就其上筑数椽,而南则 轩临其山。客有访余者,望其蓊蔚阴秀,咸低徊留之,拟冷泉风况焉。余日坐卧轩中,几三十年,凡所着述,悉于此中得之。去冬《素问》成,渐次问世,偶慨叹曰∶既阐圣绪,仍任习讹,譬比倒澜,等同鸥泛,爰是错综尽蕴,参伍考详,随类而辩起焉。虽然,恶乎辩哉!夫天下有理所同者,同无容辩,天下有理所异者,异亦无容辩。即天下有理之同,而勿为理之所异,理之异,而或为理之所同者,同中异,异中同,又无容辩。惟是理之同矣,而同者竟若异;理之异矣,而异者竟勿同。同之不可为异,异之不可为同,又何容无辩?辩之而使后世知其同,即知其所以异矣;知其异,即知其所以同矣;知其同不为异,异不为同,即知其...
香港以往的成功得利于巧合而不是因为港人天纵英明。记得有人说过港英时代的英国政府就像是台上的魔术师,他挥动那点石成金的魔术棒使得东方之珠的绚丽照亮了世界,而魔术棒下所孕育的自由、竞争和开放的理念成了各国政府施政的样板。但是1997年以后当魔术师把他的魔术棒交给台下的观众后,魔术棒再也不灵了,这位魔术师到底带走了甚么而造成香港的沉沦?我曾经读过太多的文章批评英国政府有阴谋地掠夺了香港的财富云云,这除了凸显我们喜欢诿人以过的民族特性外,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于事无补。 多项巧合造就香港成功 港英政府治理香港的成功实在是一个上帝的恩赐,这并不是英国人有甚么特殊的治国方针。英国政府行事缓慢官僚,英国人作风保守不够进取,因此大不列颠帝国才会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但是为甚么英国人到了香港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香港的英国人和英国本土人不同。在英国人的心目中,香港...
受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邀请,在《百家讲坛》大型系列节目中,全面系统地讲述慈禧,隋丽娟教授是第一人。她的电视讲稿,经过整理、充实、推敲、完善,以《说慈禧》为书名,由中华书局出版,现在同广大读者见面了。 我和隋丽娟教授虽说是清史界的同行,但在《百家讲坛》之前,各忙各的,从未谋面。《说慈禧》在《百家讲坛》播出后,我们只见过一次面,通过一次电话。一天我和隋丽娟教授在同一个现场录像,我在前,她在后,我刚录完在休息室里,隋教授匆忙到休息室向我打个招呼问候,便走向她的录像现场;电视台《隋丽娟说慈禧》第一讲刚播完,隋教授打长途电话给我,虚心地征求意见,我说我刚看过,这一讲讲得很精彩!不久,有的观众告诉我“演讲精彩”,也有的观众对我说“好评如潮”! 《说慈禧》出版之际,我想起了历史学高雅与通俗的关系。我做学术研究,也写通俗读物,还在电视台做系列讲座。我的体验是:为学术难,...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有一颗相同的心,仁爱勇敢,宽容诚实。 序幕 一个静谧的夜晚。 夜晚越静谧,罪孽越深重。 夜色浓得像一块干墨,就像许久没有化开过似的。天地间连一丝月光也没有。 只在遥远的天边有几颗细小的星星偶尔闪现。 一所破烂的小房子,砖残瓦裂,窗户半掩。 一只干瘦的蝙蝠倒挂在窗檐下,一动不动,全身萎缩,如同被风干了一样。 一个人站在窗前。 他一直举着望远镜监视着对面那栋小楼。 在这样浓密的夜色中,那栋小楼的轮廓还是那样清晰,仿佛比这夜色更浓密,看起来愈发像一个荒凉的、被废弃的古堡。 时至今日,他仍然确信:当初在那栋小楼里,胡力一定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算起来那是半年前的事了。 他和胡力一直都是搭档做案,从未失过手。他们只依靠两双空空妙手,就过着吃喝不愁的生活,几年下来,甚至小有积蓄。可是日子长了他们也担心常在河边走早晚会有湿鞋的...
最新卷 第1节 日期:2008-4-30 22:04:00 序 在我的理解中,所谓对决,虽然残酷,却不乏美学和优雅;对决的双方,虽然剑拔弩张,心底里却不乏惺惺相惜和彼此敬重。这才是真正的对决,一种带着古典贵族气质的勇敢者游戏。 也就是说,对决的结果除了输与赢,除了笑与泪,还应该有其他的东西,比如尊重、骄傲、掌声……而这些绝不仅仅属于赢的那一方。 在现代社会,对决这个词被广泛运用于商业活动中,而参与对决的任何一方唯一的目的在于:赢!这当然无可厚非,我们通常也会为赢家喝彩。 但我们无可奈何地发现,很多赢家之所以赢,并不是因为他们更正直、更勤奋、更聪明、更讲游戏规则,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更凶狠、更麻木、更狡诈、更不择手段……而最让人无可奈何的是,当这些人最终赢的时候,他们获得的掌声与喝彩一点也不见少。...
随机应变 凯莉到一家浴室洗桑 拿。她推开一扇门走了进去,发现里面雾气很大,又走了几步,突然看见一个壮汉站在那里,身上只围了一条毛巾,嘴里还叼着根香烟。 凯莉一愣,这才发现自己鬼使神差,竟走进了男浴室。 那男人看见凯莉也是一惊,拉了一下身上的毛巾,尴尬地问:“女士,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哦,不,谢谢!”凯莉立刻恢复了平静,微笑着回答,“先生,我只是在找无烟区。” (史志鹏) 最近有点烦 最近,小张有点烦恼,眼看就要大学毕业了,工作还没有着落。 朋友也替他担忧,就问:“听说应聘时证书很管用,你有高级口译证吗?”小张摇摇头说:“没有。” “注册会计师证呢?”“没有。” “驾驶证呢?”“也没有。” 朋友想了一会,拍拍小张的肩膀,说:“哥们,别的都来不及了,要不办张结婚证吧!” (茶茶) 电梯的用途...
4 目 录书屋絮语书屋絮语邵水游阡陌纵横科学、史学与近代中国的意义危机蒋贤斌旧书新识 日本人的世俗精神贾庆军旧书新识 《缘缘堂随笔》在日本李兆忠尘影斑驳 1945年北大“易长风波”张晓唯尘影斑驳 1938年川大“拒程运动”黄文华湖湘人物 向达先生四十年祭散 木湖湘人物 周扬与法捷耶夫周景雷名人心曲 徐志摩如何“捧杀”了泰戈尔孙宜学名人心曲 废名的真陈建军名人心曲 汪静之五四情诗裴毅然名人心曲 孙犁的“自辨”杨建民名人心曲 朱东润的“蝗虫”之喻王 昊文坛景观 落叶满街无人扫张宗刚教育论坛 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对谈钱理群 孙绍振教育论坛 近现代语文课程教育胡乐乐边走边看 俗界之欲伍 国边走边看 青楼莺声为谁啼?乐 云宦海纪闻 “政由贿成”李占伦宦海纪闻 官场“红楼”张宗子来稿摘登 正误交织陈独秀邓立勋封 二 苍岩飞练张仁芝 画封 三 人生如梦又如水钟丕瑜 文画...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
[美]弗兰科.哈德克 著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在于意志力的强弱差异:成功者常常是意志力坚强的人;失败者常常是意志力薄弱的人。训练和提升意志力,就能使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强大动力。只要一个人具有善于自我克制的坚强意志力,他就能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征服常人难以征服的障碍,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事业。修订版序 你是自己事业的工程师《大脑与个性》作者威廉.汤姆森的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物质其实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就是说,人的大脑功能经过培养和训练,使能够被强化的。所以,人的大脑决不应该满足于天生就具备的少数几项功能。相反,通过认为的训练,通过教育,人的大脑细胞是能够发生变化的,从而使人获得很多并非得自遗传的功能或能力。高贵的意志力——这一禀赋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在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正是具有控制能力的个人意志力,才使得大脑人性化。所谓人性化的大脑...
简介 舒克和贝塔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笔下最著名的童话形象,舒克和贝塔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郑渊洁花费十几年时间写作长达一百多万字的《舒克和贝塔全传》。县念迭起,扣人心弦,故事精彩,想象奇特是这部巨著的特色。 小老鼠舒克出生在一个名声非常不好的老鼠家庭,一生下来就注定背上了“小偷”的罪名。舒克不愿意当小偷于是,他决定离开家,开着直升飞机到外面去闯闯,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贝塔也是一只小老鼠。从他降生的那天开始,就有一个可怕的影子始终跟踪着。那影子就是小花猫咪丽。贝塔不愿饿死,他得想办法活下去。后来,贝塔当上了坦克兵,击败了咪丽。他决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去一个没有猫的地方去…… 机缘巧合,舒克认识了贝塔,两只小老鼠不打不相识,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又认了一个小男孩皮皮鲁。在皮皮鲁的帮助下,舒克和贝塔创立了舒克贝塔航空公司,为更多的小动物们服务。 航空公...
书名:本草便读作者:张秉成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吴序内容:人有恒言曰。用药如用兵。以药之不可轻用也。然苟用得其当。又未尝不应手取效。药到病除。是操何术以致哉。则曰非读本草不为功。顾读本草之难也。神农本草经尚已。然其中词旨奥衍。义蕴宏深。往往皓首穷年。每苦未能得其要领。后世着本草者杂出。人自为说。学人既无所适从。且累牍连篇。虽有聪颖之儒。亦苦记诵之匪易。于此欲求一善本本草。使人人得而读之。且读之无不人人称便者。盖戛戛乎其难之。今年冬月。吴君静甫以张君兆嘉先生所着本草便读见示。并嘱为弁言。余读之。见其着墨无多。而一药之中。凡性味气质。以及经络脏腑。与一切配合炒制之法。靡不备具。言虽简而意自赅。学人读之。既省记诵之烦。又悟指归之趣。以此称便。便何如矣。有志业医者。果能守是编为楷模。将见用力少而成功多。由是玩而味之。更由是神而明之。夫如是各家之本草可以参。亦如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