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男恐龙部队向地球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数以万计的空中翼龙喷着火舌摧毁了一切……这是科幻片《超时空入侵》中的一个场面。江枫扬坐在沙发上,用遥控器关了电视。他懒得再看下去:“哪来那么多入侵?”他嘟囔着。这时突然几声怪叫,一只“大鸟”破窗而入,在房间中盘旋飞行。翼龙!“上帝呀!”江枫杨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东西是真的。无疑,这是一只真正的翼龙,绝不是科幻片的画面,也不是博物馆里的模型,一定出了什么事。江枫扬敏捷地抓起摄像机,立刻对准翼龙拍摄。翼龙似乎明白江枫扬的意思,便上前双爪一勾,把江枫扬掀了个跟头,之后旋转一圈再次向他袭来。一道金光一闪,江枫杨被刺得睁不开双眼,翼龙也逃了出去。金光消失后,眼前站着一个穿异服的怪人,他的头顶还有双支天线。“你是谁?”江枫扬惊魂未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放心,我没有恶意。”怪人瓮声瓮气慢慢地说,“我是联盟宇宙派往银河系的110号时间巡查员...
作者:[美]维罗尼卡·罗斯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开头后面,潜藏着令人惊讶的奇特曲折过程,我们所有人化身16岁少女“碧翠丝”,跟着她从安宁平和的无私派生活突然坠入分歧者的危境,突入无畏派基地,历经新生训练的血雨腥风,变身强悍理智美貌加身的“翠丝”,经历一场未知结局却至死不渝的恋爱,再跟着她走上解密分歧者之路,完成一次向死而生的蜕变。此书为美国青春文学新星维罗尼卡·罗斯《分歧者》三部曲的第一部。创作这部作品时,罗斯刚刚22岁,还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学生。随后,她又创作了第二部《反叛者》。这两部作品都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超过100周,在欧美有着众多狂热的粉丝。2013年10月...
星空战记 作者:光月 刘末主持的「人体改造计划」包括:人体骨骼坚硬度,肌肉强靭度和五脏功能强化,人的寿命可延长到一百五十岁以上,但研究当中实验体总是因为产生排斥而死亡,计划只好被迫中止。刘末离开军部后在大学任职,他一直想找出失败的原因,在偶然机会下,发现张小龙的基因代码竟然和研究所需极为相似,于是他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相貌不出色的少年身上……精彩片段 张小龙慢慢的接近着那些正在守夜的哨兵,动作看似轻松、自然,利用身体被树木遮蔽的优势,他左手成手刀状,狠狠一记切在一个哨兵的喉头上,对方只能缩着脖子,想喊却不能出声,然后张小龙右手似闪电般把刀子插进了另一个哨兵的心脏。然后一个转身来到二人的中间位置,左右手互换,左手掩住心脏中刀的哨兵,右手刀子又刺进另一哨兵的脊椎里,瞬间两人无声的倒下…… 张小龙的魔鬼训练彻底改造了特务连,他的能力受到团长林雨的肯定,拔升他成...
2000 第6期 - 银河奖征文潘梦笔那一刻,亲人们的哭声逐渐离我远去,我觉得自己正在快速地旋转着上升,死亡的感觉哗的一声从身子里剥离开去,我变成了一根快乐的光线,穿过宇宙,进入到一个红光闪闪的隧洞。宇宙风在我耳旁呼呼直响,然后在身后消失……“生了,生了,‘泉源’里又出来一个。看见头出来了,还有手,准备好光子剪刀。”我听到头顶上很熟悉的声音,“出来了,快剪断他的脐带光。”随后啪的一声,我的光尾被剪断,我突然被一团红光抛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金光铺地、红光作天的神奇地方,我几乎睁不开眼,不知是谁在我屁股上拍了一下,痒酥酥的,于是我响亮地大笑起来:哇——哇——眼睛也随之睁开了,这时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我正站在一个红光闪闪的隧洞前。早已过世的父母亲就站在我身旁,除了一点遮羞布外他们和我一样浑身光溜溜的如天使一般,而且他们都比我还年轻!母亲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说:“终于生了。”我马...
时间: [ 2007-10-30 11:08 ] 1:1 起初,神创造天地。 1:2 奇点是空虚混沌,一切物理定律都还不适用。 1: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他看光是好的,就把光速设定为299,792,458m/s,并让之永远不变,不应参照系的改变而改变。 1:4 神称波长范围在0.77~0.39微米之间的光为“可见”,称这个区间以外的光为“不可见”。 1:5 有可见的,有不可见的,有光明,有黑暗,这是头一日。 1:6 神说,水之间要有上下,就造出空气来,将水分开了。 1:7 他把空气设定为21%是氧,78%是氮,还有若干是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神称50000米高度以下的对流层和平流层为天。这是第二日。 1:8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集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他将旱地的海岸线切割成可以互相弥补的形状,又让上面的地质特征相似,以便让人们认为大陆是漂移过的。 1:9他在水里面加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以及很多其他化合物,神称这种加过杂质的水为...
◇ 第一章 ◇这是皮皮鲁上中学后遇到的第一件有趣的事。这件事情的全部意义,皮皮鲁现在还无法估计。皮皮鲁过生日时,朋友送给他一件小工艺品作为礼物一匹彩色的陶瓷小马,有半个手掌那么大。皮皮鲁把小马放在他的写字台上,他喜欢小马的神情,喜欢它跃跃欲试的体态。这天下午放学回家后,皮皮鲁觉得肚子有点儿饿,他从冰箱里取出两片面包,准备用微波炉热热吃。皮皮鲁喜欢吃用微波炉热过的面包。微波炉是一种新型炊具,没有明火,依靠电磁波使食物加热。皮皮鲁坐在写字台前一边吃面包一边看书,他的目光忽然停在陶瓷小马身上。“把小马放进微波炉,不知会不会出现奇迹?”皮皮鲁忽发奇想。他知道,陶瓷不怕微波炉,不怕电磁波。皮皮鲁把陶瓷小马放进微波炉,按下开关。旋转托盘在微波炉里旋转着,小马仿佛在奔驰。5分钟过去了,皮皮鲁揉揉眼睛。他觉得小马好像自己在托盘上奔跑,是自己跑,不是靠托盘转!...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 第一章 疯狂的世界 活了差不多20年,勃克从未想过他祖父对他的生存环境的看法。祖父死得过早,死时的样子很不愉快。他模模糊糊地记得,母亲以最快的速度把祖父运走时,他听到一连串越来越弱的喊叫声。 自那以后,勃克很少或从未想到过这些老人。当然,他也不会想到他的曾祖父想过些什么样的抽像问题,更不会想到那些纯属假设的问题,比如在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3万年以前,他的曾祖父的曾祖父对他的生存环境会想些什么。 勃克小心翼翼地走在二片软如地毯的棕色地衣上面,蹑手蹑脚地走向那条小河。他只知道河的一般称呼——‘水’。除了那条小河,他从未见过别的水。在他头顶上方,耸立着大约3人多高的巨大的伞状菌,遮住了灰蒙蒙的天空。伞菌直径约30厘米多粗的茎上,还依附着其他菌类。伞菌本身也曾是寄生物,现在,它们自己身上也有了寄生物。...
1997 第4期 - 科幻影视刘小燕我们的科幻影迷们是绝不会忘记《星际旅行》系列片的,《深度太空九号》、《旅行者》、《新的一代》……给全世界的科幻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星人女警官泰亚达、囚犯万维克、企业号飞船老船长柯克、疯狂的科学家索伦、沃尔弗少校、企业号飞船的新船长毕卡德……这些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科幻人物形象早已为我们的读者所熟悉。《星际旅行》系列的策划者们在过去的岁月中给我们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利克·伯尔曼能否在《第一次接触》这部《星际旅行》的后续系列中使吉恩·罗登伯利的梦想得以实现?评论界对《第一次接触》的反应众说纷纭,用利克·伯尔曼自己的话说:“我时常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批评和赞扬,有人说我紧跟吉恩·罗登伯利的脚步向前走,照我看来不如说是影迷们跟着吉恩·罗登伯利的脚步不断地花钱看下去。”如果说是吉恩·罗登伯利将《星际旅行》带给了我们,那么利克·...
第一章 一幢灰白色的大楼,矮矮的,只有三十四层。门口大书:中央伦敦孵化与条件设置中心,盾式的图案上是世界国的格言:社会,本分,稳定。 底楼的巨大厅堂面对着北方。尽管对夏天而言窗户外已经很冷,室内却热得像赤道。薄薄一道森严的光耀眼地射进了窗户,渴望搜索出什么苍白的、长鸡皮疙瘩的穿便衣的非专业人员的形象,却只找到了实验室的玻璃器、镀镍柜橱和闪着凄凉的光的陶瓷。对荒凉的反应还是荒凉。工人穿的大褂是白色的,手上戴的橡胶手套死尸般煞白。光线冻住了,冻死了,成了幽灵,只有在显微镜黄色的镜头下,才找到了某种丰腴的有生命的物质。那东西在镜头下浓郁得像奶油,躺在实验桌一排排擦得银亮的漂亮的试管里,向辽远处伸展开去。 “这里,”主任开了门说,“就是孕育室。” 孵化与条件设置中心主任进屋时三百个孕育员身子都俯在仪器上。有的不声不气,全神贯注,几乎大气不出;有的则。已...
◇ 第一章 ◇安达觉得活着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他从小到大几乎没碰到过顺心的事。上幼儿园时,老师总是和他过不去,三天两头用罚站、关小黑屋等手段惩治他。在安达的概念中,幼儿园和地狱是同义语。他不明白爸爸妈妈干吗花钱送他进地狱。上学后,安达的运气更糟。那些没完没了的考试像魔鬼一样卡住他的脖子,令他窒息。他举手时,老师不叫他。他不举手时,老师却总是叫他,让他当众出丑。安达在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中,感觉到老师反反复复苦口气心向他强调的就是一条真理:他是全世界最笨的人。爸爸妈妈倒是很爱安达,但那种爱是通过独裁的方式表现的。安达没有表达自己的主见的权力和机会,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的监视下。他不明白为什么营养都蒙在难吃的食物里,不明白为什么裤子脏了和天塌地陷一样可怕,不明白大人为什么可以和无聊的朋友谈到深夜却不能和他平等地聊上5分钟。安达总算熬完了艰苦卓绝的学业,有了一份工作...
刘慈欣 三体 《三体》终于能与科幻朋友们见面了,用连载的方式事先谁都没有想到,也是无奈之举。之前就题材问题与编辑们仔细商讨过,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但没想到今年是文革三十周年这事儿,单行本一时出不了,也只能这样了。 这是一个暂名为《地球往事》的系列的第一部,可以看做一个更长的故事的开始。 这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也是一个生存与死亡的故事,有时候,比起生存还是死亡来,忠诚与背叛可能更是一个问题。 疯狂与偏执,最终将在人类文明的内部异化出怎样的力量?冷酷的星空将如何拷问心中道德? 作者试图讲述一部在光年尺度上重新演绎的中国现代史,讲述一个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 在以后的一段时光中,读者朋友们将走过我在过去的一年中走过的精神历程,坦率地说,我不知道你们将在这条黑暗诡异的迷途上看到什么,我很不安。但科幻写到今天,能够与大家同行这么长一段,也是缘份。...
【译者】不详【文件大小】177KB【安全性】已通过杀毒软件KV2008检测 [病毒库版本:2008-05-08]【扫校】nightsong【制作者】Xinty665【内容介绍】目录:简介第一部 新血型第二部 献血者第三部 实习医生第四部 长生不死简介第一部 新血型 年轻人四肢伸开,平躺在医院里铺有垫子的桌上,他裸露的左臂显出发达的肌肉和棕色的皮肤。血压计宽扁的带子紧绕在二头肌上。 他的两眼一直跟随着技术员飞快的动作转动。 她打开一台又大又旧的冰箱,从第二个架子上取下一个棕色的瓶子。瓶子底部有一个拉手,用一根金属条扎着连在瓶底上。瓶底部有一英寸厚的柠檬酸盐,其它什么也没有。 技术员拉住那个拉手,剥下金属盖子,露出了橡皮垫圈。从桌子底下的箱子里抽出几英尺长的塑料管子。管子的每一端都有一枚针。一端插入献血者已被普鲁卡因麻醉了的静脉里,另一端刺进橡皮圈伸入瓶子里。...
《尼尔·盖曼中短篇科幻作品集》 作者:尼尔·盖曼《卡萝兰》 段跣 译 童话其实最真实不过:不是因为它告诉我们恶魔是存在的,而是因为它告诉我们恶魔是可以战胜的。 ——G·K·切斯特顿第一章 搬进宅子没多久,卡萝兰就发现了那扇门。 这是一幢很老很老的宅子。屋顶有个阁楼,地底下有个地窖,还有个长满杂草灌木的园子,园子里有几株很老很老的大树。 这幢宅子不是卡萝兰一家人的,因为它太大了。卡萝兰一家只拥有宅子的—部分。这幢老屋里还住着其他人家。 斯平克小姐和福斯波尔小姐住在一楼的一个套间里,就在卡萝兰家楼下。她们俩都是胖乎乎的老太婆,在套间里养了一大群岁数很大的高地小猎犬,起的都是哈米什、安德鲁、约克之类的男人名字。很久很久以前,斯平克小姐和福斯波尔小姐还当过演员哩。头一次见面,斯平克小姐就告诉卡萝兰了。 “告诉你,卡罗琳,”斯平克小姐把卡萝兰的名字叫错了①...
1999 第7期 - 每期一星王麟“你已被移植了。”余明博士笑着对我说。“移植了什么?”我睁大了眼睛,好像刚从昏睡中醒来,不安地问道。“哈哈——”余博士宽容地笑着,“看来我的手术基本取得了成功。你已移植了前歌星‘万人迷’的部分记忆。你难道忘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结果,当然还有你超人的勇气与狂热。”余明博士用他那铿锵有力的语调对我说,掩盖不住内心喜悦:“你已经沉睡了一周,啊!伟大的一周,可以载入人类史册的一周。应该祝贺你,一颗耀眼的歌星将要冉冉升起,当然也应该祝贺我,美国《自然》杂志将头版头条全文刊登我的论文。”慢慢地,记忆的零星片段浮入我的脑海,那是自己原来记忆片段的复苏。我这才想起,大约在数周之前,红遍欧亚的歌星“万人迷”遇车祸而死这件事。名人摆脱不了记者的纠缠,更何况是超级名人。没想到半个世纪前,“英格兰玫瑰”凋谢的厄运也会发生在“万人迷”身上,虽然,他是一...
1994 第7期 - 每期一星 柳文扬 作者小传 我1970年出生,今年7月正好二十四岁。1989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现在留校任教——这大概因为学校不愿让顽劣的毕业生到社会上捣蛋,索性便收纳进教师队伍以便再教育。 信文已经是第三次获得巴比物理学大奖。成就接近顶峰,而他的性格也日趋孤僻。为了求安静,他甚至买下北京远郊一处偏僻的小房子,独自居住。 在这个圣诞夜,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觉得意兴阑珊。没有酒,没有蜡烛,也没有亲人朋友在旁边又笑又喊——只有壁炉里的木柴在噼啪作响。温暖的屋子环抱着他,他只想再回到童年。 他沉浸在某种情感之中。在接近子夜的时候,大门被狠狠捶了三下,然后,有人粗暴地推门闯进来。信文知道是谁——此人进屋从不敲门,因为今天是圣诞,才破例的。 果然是凯德。他卷进来一阵雪花,一边关门一边说:“屋里真暖和!”走到炉边,伸手在火上烤,火光把他的脸映得通红。...
第一部 魔山第一章 封存的岁月第二章 初会第三章 再入第四章 大亨第五章 破冰第六章 甘尼美第之春第七章 变迁第八章 星际舰队第九章 宙斯峰第十章 愚人船第十一章 谎言第十二章 保罗舅舅第十三章 “没人提起自备泳装”第十四章 检索第二部 黑雪谷第十五章 汇合第十六章 着陆第十七章 黑雪谷第十八章 老忠仆第十九章 隧道尽头第二十章 召回《2061:太空漫游》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第一部 魔山 第一章 封存的岁月 “瞧瞧,七十岁的人,体格却还这么棒,”格拉祖诺夫大夫一边夸奖着,一边读诊断机打印出的最后报告。 “我还当你不到六十五岁呐。” “就爱听你的奉承,奥列格。尤其我这样一百零三岁的老头——哦,你清楚得很。” “得啦得啦!谁会相信你根本没读过鲁登科教授的书。” “可敬的老卡特林娜。我们原来打算聚一聚——她的百岁生日嘛。可惜搞不成了。这就是在地球上长期居住的后果。”...
机器人是人类文明最有潜力也最有争议的成就之一。我们不知道是恨它好还是爱它好。虽然它现在还没做什么坏事,但据说,保不准哪天它就能把地球炸了;要恨它吧,也不合适,因为连小朋友都知道,以后机器人要包下所有的活儿,让咱们人类过着吃喝玩乐、比猪还快乐的生活。怎么能恨它呢? 应该承认,迄今为止,地球上的机器人还停留在编程控制的工业、科技、军事或日用工具水平;一些所谓的“概念机器人”在这一基础上有小小的提高,但还没有突破性进展。可是,那些过于负责的和毫不负责的科幻作家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让机器人成为拥有类人智力的好助手、任劳任怨养活全人类的大傻瓜、毁灭地球的魔鬼、打败魔鬼的救世主、建立反乌托邦的毫无人性的暴君,以及其他任何可以想象出来的玩意儿。 机器人之所以引出了这么多预言,完全是因为“智能”这两个字。本来,智能是人类大脑的专利,历史上任何发明——汽车、飞机、抽水马桶—...